每次失眠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人类要是能像电子产品一样可以自如地进行充电放电就好了。
这样就不会在该睡觉的时候失眠,在原本应清醒的时候而意识昏沉。
后来就去读了《睡眠革命》这本书,期望能够改善睡眠。
当然我们可别指望仅仅通过一本书就能完全解决睡眠问题,但能得到一些可以运用在生活中的启发也是不错的。
《睡眠革命》主要介绍了R90这种睡眠方法,所谓R90指的是Round 90min,即以90分钟作为一个周期去衡量和规划我们的每一段休息时间。
R90睡眠法贯穿夜间睡眠和日间休息,其关键在于根据自身不同情况去选择合适的作息时间,从而形成恒定的生物钟。

R90最核心的点在于设定固定的起床时间,再以获得理想的睡眠周期为目标去倒推睡觉时间,按照睡眠周期折算时长,每晚累计睡够6~9个小时是OK的。但关键是如何确保这6~9小时是真正用于睡眠的,以及睡眠过后怎样才能更快地进入清醒状态。
睡前和睡后的90分钟会在其中起到很核心的作用。
睡前90分钟的关键词叫舒缓。花90分钟去做睡前准备工作,做一些不太刺激和兴奋大脑的事,比如整理房间,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心绪,把该做的安排在睡之前就都想清楚了,避免在真正睡觉时想起反而干扰睡眠。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接触带蓝光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因为蓝光会严重抑制褪黑素(一种促进睡眠的激素)的分泌,从而干扰睡眠。
睡后90分钟的关键词叫唤醒。光线是很好的唤醒辅助,日光灯、阳光的照射都有利于身体和精神的苏醒,吃早餐等晨间必做事项也可以作为一段缓冲期,以便早晨起床90分钟后能以最佳状态投入白天的工作和学习。
《睡眠革命》说的是如何管理睡眠,人需要用睡眠来获得休息,休息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这样看的话,睡眠倒像个“迫不得已”的选择了。
毕竟每个人每天都只有恒定的24小时,有时想想,光睡觉就要花掉三分之一也是挺浪费的。
那怎样利用每个恒定的24小时才算好?人生苦短,好像绷得太紧抑或是放得太松都不是一个好的状态。
后来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很赞的时间理念,叫“为今天而活,为明天而计划。”也就是享受当下的幸福,同时也要有进取的人格,不蹉跎岁月。
每天恒定的24小时,可以划分为3个时间盒子。
第一个盒子里发生的时间消耗叫「消费」,它在有限生命中做的是减法,大多是一些不得不做而又不产生额外价值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清扫、休闲娱乐等;
第二个盒子里发生的时间消耗叫「存储」,它在有限生命中做的是加法,是一些可以延长生命或产生附加意义的事情,比如运动健身、阅读、与亲朋好友培养感情等;
第三个盒子里发生的时间消耗叫「投资」,它在有限生命中做的是乘法,是做了能创造价值和拓宽生命宽度的事情,它可能能帮助你活一辈子敌得过他人三辈子,比如技能学习、认知提升、知识管理等。
所以我想,好的度过一天的方法,应该是在保证基本「消费」的前提下,去提升「存储」和「投资」吧。
最近我在抖音上关注了一个小姐姐,她每天在固定时间练习书法和学英语,并把过程录制成视频打卡记录,个人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看到她一路的经历觉得很励志。
我们总是会很羡慕别人在展现技能那一瞬间的光芒万丈,但是忽略了其背后日复一日的习惯和努力。
习惯能推动行动,专注的行动就是努力。
或许有时候做成一件事不需要有多么高深的方法论,确定什么是想做的,然后每天都花心思花时间去做,总会更靠近的。
这里再引用行为科学研究的一个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有5%是非习惯性的,而其他95%的行为都源自习惯。这基本意味着是习惯而不是逻辑,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