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阅读《意念力》的第二章。
因为第二章内容的实验大家认为不可证伪,所以在群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后面已经上升到了唯物与唯心的角度。
这个实验的案例我没尝试,作者的笔触还是太物理,我接受起来有点困难。但是孙岩老师在给大家指导时说的有一点特别触动我,他说“我们看到的科学就是绝对科学的么?”
其实,回首看看科学的发展,这话还真的没办法给出绝对的答案。宇宙浩渺,万事万物那么玄妙,怎能用“科学”二字轻易就将他们外显性和本质说穿?就像当年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一度被奉上神坛,不容置疑;而伽利略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提出与论证,恰恰就说明,所谓的科学是目前社会已知范围之内能够证明的科学,而并非绝对。人类所探索到的太少,而未知太多。
从小我就喜欢读有关于世界未解之谜,宇宙未解之谜。我一直相信非常异时空的存在,相信时光隧道的存在,相信宇宙中高等智慧文明的存在,相信人类灵魂的存在。甚至我对几千年前西方与东方同时期出现了大批先贤与哲人非常好奇,很想知道他们是不是同样链接了来自更高维度的生命智慧,从而开悟,引领了人类思想的发展与进步。
曾经有位老师对我说,现在目前人类已知的科学范畴,和所谓的玄学范畴其实就如同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和北坡,虽然看起来路径不同,风景不同,但是它们最终所抵达的终点是同一个——换个角度也就是说,玄学很有可能只是还没有被证明的科学。
关于人和人的能量,有太多无法用科学阐述清楚的未知,也正是因为这些未知的变量存在,才有了人与人不同的魅力吧。
而说到关于人与外界能量的关系,我想举一个关于阳明先生很有趣的例子:有朋友和王阳明一起山中漫步,指着山里的花花草草问:你说天底下没有心外之物,那么这些花树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有何关系?
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如果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便是:你看到花,它便存在,(类似于相机聚焦在花朵之上)它的颜色就鲜艳起来,它便存在你的心中。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又似乎说不通——物质不灭,你即使不看它,它也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思考:我们内心的能量感知到这朵花的能量,感知到它的颜色,香味,形状,花瓣的触感,叶子的脉络,甚至是花蕊中停留的水滴…这朵花的能量给我们带来了很美,很喜悦的感受,我们因此而得到内心的满足,从而说这朵花在我心中,不在我心外。
美好,向上向善的物质都可以给人带来力量——这不是唯心,而是这本书举了例子来证实的观点。
下面这张图是孙岩老师分享给大家的PPT,这些是可以让人体肌肉变得有力量的信息,其中包括健康安全的产品、真实且正能量的图片、真实且正能量的声音、具有正确见地的读物、同类产品相对价值更高的等等几个方面,非常神奇,有机会一定要尝试一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8236/06adf8173db7306e.jpg)
今天下午在和校长做头脑风暴的时候,我非常明显感觉到,这次疫情期间,大量的听书,读书,思考,再输出的结果已经初见成效——读的书看似分散,但是书中的智慧已经嵌在了脑海的知识图谱里,分散着的点慢慢开始链接,慢慢构成了一个网状,之前头脑里储备却难以调用的知识现在不自觉的就会应用在沟通当中。与此同时,最让我欣喜的是,自己能体会的到自己状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能够更加自信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加灵活的应对校长抛出来的问题,思维反应也能更加快速的做出判断。正是因为自己意识到这样的改变,整个沟通过程当中,我一直处在心流的状态。
阅读使人耳聪目明,读着《意念力》这样的书也会给人带来能量价值的提升,加上阅读期间,伙伴们的交流与分享,让整个读书过程充满了灵动与趣味,原本晦涩难懂的那些物理词汇,竟然看起来也很可爱——虽然我还是不太懂他们的意思,可是毕竟我已经接受他们,链接他们给我带来的智慧,使我内心充满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