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北京以线上直播方式给全国200多个乡村中小学的孩子们做了一节直播课,题目是《藏在莫高窟壁画里的丝路故事》,讲述莫高窟壁画中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有关的内容。
这是陌陌直播携手北京网络文化协会所做的主题为“带乡村孩子走近博物馆”的直播公益课,为纯公益性质,由北京网络文化协会指导,北京陌陌科技主办,旨在通过直播技术为乡村孩子科普博物知识,2019年已成功举办第一季十堂课,覆盖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所乡村学校,惠及上万名乡村孩子,活动获得文化部的创新奖项,被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等媒体关注和报道。
这次举办的第二季直播公益课,主题为“带乡村孩子打卡丝绸之路”,通过博物馆专家学者的讲解,为乡村孩子介绍丝绸之路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风貌。
我作为这一季公益课的参与者,主要通过敦煌壁画中的几个故事,讲述敦煌与丝绸之路的关系,让孩子们了解陆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城市和地区,以及古代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直播间,第一次亲身经历直播环境,说不紧张肯定是假的。
虽然对课件内容已经烂熟于心了,但是当我走进直播间,看到小小的一个房间内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屏幕和机器,才明白我们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精美而又绚烂的场景都只是虚拟化的场景,与真实的直播间相去甚远。
简单试了试设备仪器,才意识到我面临的是一个之前完全没想到过的情形,那就是我需要站在讲台上对着距离我两米的一个镜头,并声情并茂地讲述四十分钟,而且我还看不见自己的PPT页面。
这让我顿时感到有点慌张。我曾经试过对着电脑屏幕网络授课,却没有对着镜头在没有任何现场观众的情况下全部靠记忆讲解的经验。事实上在网络的另一头,有一千多名孩子正整整齐齐坐在教室等待观看我的直播呢。所以我不仅需要顺畅讲完我的内容,还需要营造出有观众在场聆听的生动的场景来,否则就无法让这节课变得有趣,也就无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心脏一阵狂跳,手心也开始微微出汗。整个人都开始有点虚脱了。这是每次遇到重要发言前必然经历的状况。
好在距离正式开播还有二十分钟。我还可以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尽我所能补救我因为预备不足而带来的慌张。
其他工作人员在调试机器,我则背过身去面对墙壁让自己冷静下来。
首先要做的是把讲座内容记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讲座顺利进行。我快速从包里掏出纸和笔,在上面按照顺序写下每一页PPT的编号和内容的关键词。
然后找工作人员,让他们拿手机把我写的内容用手机拍了照片。我虽然看不到PPT,但是工作人员需要在后台帮我播放,这就需工作人员和我高度配合,在恰当的时候播放下一页PPT。他们可以对照我写的纸本内容操作PPT的进度。
我是第一次和工作人员见面,他们对我即将要讲的内容全然不知,让他们根据我的讲课进度随时跟进翻页是不可能的。我就跟他们约好,我讲完一节,给他们一个手势(终端屏幕上看不到我手部的动作),他们根据我的指示播放PPT。
这样安排妥当后,我长吁一口气。静静站在台上闭着眼睛。接下来需要干什么呢?需要调整我的紧张情绪,放松我紧绷的颈部肌肉。
我对着我刚写下来的天目,把PPT内容从头到尾默念了一遍。在确保记住的情况下,开始长长地做呼吸动作,让心脏和紧绷的身体慢慢放松下来。这是我在每一个曾经睡不着的夜晚做过的练习。
为了以防万一,我把手写的纸放在桌面上,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看一眼。虽然我知道我已经用不上了,但是放在这里内心就多了一层踏实的感觉。
很快就到了直播时间。我先做了自我介绍。不得不说,由于刚才的紧张,做自我介绍时思路稍微有点混乱,卡顿了几次。好在进入主题后马上就流畅多了,毕竟敦煌壁画故事内容我是烂熟于心的,我已经给各类观众讲述过无数次了。而且故事非常有趣,我在心里想象着画面的内容,在用语言描述故事的时候,我知道孩子们不仅在听我讲,还可以看到画面内容,所以也用语言引导孩子们观看画面上的细节。
时间过得很快,四十分钟时间转眼就到了。工作人员示意我注意时间,我就自然地进入了结尾环节。
讲座结束后,直播方还安排了几个提问,请了来自四个不同班级的学生提问。每个问题涉及不同的领域和知识点,我就知道学校师生们为这次直播也是做足了功课的。
回答问题的环节非常轻松愉悦,因为我知道我面对着一个声音非常稚嫩的孩子,她正在用心听我讲呢,语气也就自然地柔美了起来。
这次活动圆满结束。
工作人员在直播结束后对我所讲的内容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也像学生一样问了我很多问题。
这场原本对我来说非常简单的演讲,却因为对讲述环境的估计不足而变得异常艰难了。
好在顺利通过了考验,并意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结束后,我也仔细回味和思考了很多。
越是简单的事情越不能掉以轻心,我承认我在去直播间之前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准备,总觉得是已经熟悉的内容就肯定不会出错,殊不知,意外随时会降临。
处理紧急状况的能力最考验人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我在直播开始前二十分钟的准备过程非常有效,这不代表我多么聪明能干。相反,以前的我是非常笨拙的,只不过我是一个不轻易认输的人,错了就再来的劲头让我我不断尝试,勇于实践,在一次一次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专业能力一定要足够硬。其他的一切都是锦上添花而已。讲课最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技巧,专业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而我在做了十年不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