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黄梅

作者: 昇夫 | 来源:发表于2019-11-04 22:06 被阅读0次

    一直都想写点有关家乡的文字,以抒怀我心中的那份眷恋。多年漂泊成游子,夜深人静的徘徊与思念,梦与现实交叠的百感交集,对于家乡的种种情感,有时是难以名状的。

    它的每一寸地方,所有的点滴记忆,一边是尘封已久,一边是一古脑的涌现,怎样来描绘我的故乡情呢?以致不知从何处落笔。

    故乡的黄梅

    这天傍晚,不经意间点开阿华在唱吧录制的一小段黄梅戏,还未听唱,那悠扬的胡琴声就把我带到了一个熟悉的地方。再听那婉转的唱腔,舒服而沉醉,让我感叹阿华不去唱黄梅戏真是可惜了。尤其是那拉长的回颤音腔,深情饱满,有很强的感染力。

    不妨就来写写故乡黄梅戏的一点记忆吧,我想。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在家乡安庆得以发展壮大。如今,成为安徽旅游对外宣扬的一张名片。

    在我的记忆里,知道黄梅戏最早是在小学五年级。那一年组里才装上电灯。有几户人家先买了电视机,黑白的,屏幕很小。电视上就有播放黄梅戏,诸如“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这是最早接触到的戏目。其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中国的情人节七夕就是由此演变而来。黄梅戏,在家乡不论男女老少都爱看。那时候看黄梅戏是一件热闹又快乐的事,大家围坐方寸之间,谈笑嬉骂,是乡人打发时间和烦累的最好方式。

    不两年,家里也跟着买了台电视机。因为全家人也都喜欢听黄梅戏,电视上又不经常演,因此又买了一台唱片机。买几张唱片就可以随时听。常听的黄梅戏唱片,有热闹又搞笑的“夫妻观灯”、“王小六打豆腐”,有活泼调皮的“打猪草”,有令人伤心动容的“小辞店”。

    妈妈尤其爱看爱听。如果逢下雨天,田地的活干不了的日子,妈妈就喊我,叫我打开唱片机来听黄梅戏。边听边唏嘘,有时跟着哼唱两句。黄梅调充满屋内,滋味如过年。黄梅戏易学易唱,朴实亲民,自然而然的,成为乡人最好的精神食粮。

    在八十年代,县里唯一的一个剧团,那时还时常上演着戏曲。其中黄梅戏是主戏,自然少不了。因为看戏,县剧团给我留下高大上的印象。里面有深浅上下两层,对于农村的孩子,是大场面。戏上演时,还能从舞台一侧看到锣鼓伴奏的队伍。一侧的墙上有一块竖立的长形屏幕,专门放唱词字幕。抖动着一闪,神秘极了,宛如做梦。那时的我,能时常跟着爷爷走进剧团看黄梅戏,是一件幸福快乐而难忘的事。

    遗憾的是,不知从那一年开始,舞台戏曲在现实生活中消匿了。县剧团也不再上演戏曲,逐渐没落,有时成了会场,平时成了做生意的门脸。

    随着老屋的倒塌,我们的搬离,童年,少年,连同过去,成了一种永久的怀念。

    庆幸的是,乡人对黄梅戏的热情劲一直都没有减丢,并且得到更广泛的延续和传承。

    故乡的黄梅

    前几年回家乡,在南园桥头的休闲广场,看到民间黄梅戏爱好者在现场演唱。伴奏只有一样,那就是二胡。站在一旁,近距离观赏,那黄梅腔调,那一拉一送的琴声,熟悉而久远,心荡神摇。

    如今的县城,日益秀丽。夜幕下,灯火越来越繁密,衙前河两岸,楼房越来越多,越建越高,霓虹也多起来。河堤上新修了绿道,散步的人们你来我往。黄梅调也在这个时候,在耳边飘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的黄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kn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