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微反应》读书笔记

《微反应》读书笔记

作者: 王家胖丫头 | 来源:发表于2018-06-20 12:04 被阅读115次

一、研究微反应的基本常识

1.单向表达不分析

不论是小布什针对伊拉克的演讲,还是克林顿总统关于莱温斯基丑闻的表态,都不应作为微反应研究的材料。因为没有外界的刺激,当事人所有的表情、身体动作、呼吸、哽噎都可能是事前设计好的,经过专门的身体行为学家的指导,演练过无数遍的产物。没有分析的价值,这些内容是发言人希望你看到的,不一定是发言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2.基线是研究人微反应的前提

研究微反应的任务,是找到表达和认知之间的差异,及这当中存在的规律。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我的行为习惯和动作习惯,网上流传的测验人说谎的很多断言完全是胡扯没有逻辑,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忽略了每个人的多样化和差异性。要研究人的微反应,就要找到他在“不装”的时候所具备的行为特征。只有知道这个人在平常的行为特征,我们才能发现在认知和表达出现不一致时,对方的行为是否有异常。

3.微反应的研究内容

无论平静平静态基线还是情绪态基线,都可以从以下方面观察和记录人的行为:表情的五官形态和位置;呼吸频率和幅度;声音的频率和音量;头和下巴的角度;脊柱弯曲的形态;手的习惯性位置和动作;站姿和坐姿;双腿的姿态和角度;有没有突出的常态动作,比如抖腿、晃脚等。

二、人类几种微反应

1.安慰反应

安慰反应具有两个必要特征,一是动作和言语表达无关,没有辅助表意功能,二是动作能够让行为人自己感到舒适。行为人心理出现不适感,可能是慌乱、紧张、尴尬等,但尚未到达害怕到不知所措的冻结程度,他在努力进行自我调整,希望恢复到平静态。

视觉安慰:共同之处是把视线从负面刺激源移开。

口唇安慰:像吮吸手指、咬指甲、咬铅笔、吃糖果,以及吸烟和吞咽口水等。因为这些动作可以通过口腔或相关器官来告知自己的神经系统,“不要怕,没关系,我在吃东西了”。长期的进化,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对“吃”这个动作总是很满意,见到它很高兴。

紧张时,嘴唇部位神经密布,需要加快血液循环提供更多能量用于消耗,温度提升造成皮肤表面水分流失较快,人就觉得嘴唇干,很容易舔嘴唇。

肌肤安慰:尴尬的时候常见挠头皮,实际上是针对头皮的安慰反应。整理发型女性还有一种独特的安慰反应,双手把脑后的头发束起,向后撩动。

2.冻结反应

冻结反应具备两个特征,动作频率降低和幅度减小,也就是变少和收缩。惊讶的那一瞬间,是神经系统集中全部能力处理复杂信息的救命时间。不动可以收集信息,不动可以减少痕迹,收缩可以减少伤害。

收缩姿态的典型动作包括:耸肩、脊柱弯曲、双手拘束、双膝并拢、双脚踝并拢等。

动作幅度减小甚至收缩的原理是,在进攻力度、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把身体面积收缩变小,把重要器官收缩在内保护起来,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就会减小。100支箭射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射中100支,射在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就只能射中1支,这是基本的物理规律。

3. 爱恨反应——爱则亲,恨则逃

在弱肉强食的野生时代,人类始祖的生存法则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面对强大的食肉动物,保命的最佳法则既不是等,也不是打,而是逃。

(1)逃跑

①逃跑前的准备工作:呼吸和血液循环(运送能量物质)。

脸色:变白,人接受到负面刺激,会产生恐惧等高刺激力度的情绪,血液循环会把血液从全身抽离出来,输送到逃跑用的下肢中,同时下肢因为血液增多,会出现肌肉紧张、兴奋等反应。

身体状态:心跳加速(加快血液运输),体表温度降低(血液的抽离),头脑一片空白而反应迟钝(中枢神经耗氧量降低),语言中断增多(同属缺氧反应)等等。

调整姿势

坐姿:负面刺激,行为人会随即收起二郎腿,将双脚一前一后摆好(起跑姿势),同时挺直上身。

视线:情绪如果是紧张、恐惧或者尴尬的话(注意没有惊讶和愤怒),他的眼睛是不会盯着刺激源看的(惊讶和愤怒则会盯着刺激源),而是悄悄地打量整个测试环境,试图找到可能的逃跑路线。

(2)吓我一跳

受到惊吓之后,用跳的方式向后撤离,“吓我一跳”没有垂直跳去,而是往增加距离的方向撤退。这是因为,所有的动物都明白,只有拉开和刺激源之间的距离,才可能保全性命。

逃离反应分为恐惧性逃离和厌恶性逃离,与恐惧性逃离不同的是,厌恶性逃离映射了行为人不认同、不接受的强势心态。因为厌恶而做出的逃离动作,多缓慢持重,且敢于用视线、胸腹面和双腿的夹角,正面迎接刺激源。恐惧性逃离则缺少这些直面的勇气。

(3)亲近反应:拥抱:躯干距离和手臂用力。标准姿势是身体正面(胸腹)贴在一起,距离近到不能再近,另一方面,手臂要搂住对方的身体并向自己一方用力,做出再近一步缩短彼此间距离的努力。

违心的拥抱,特点是控制躯干距离,双臂用力将对方拉近自己的力度过轻。

4.愤怒

愤怒是所有情绪中,需要能量最大的一个,对能量的需求超过了大哭和大笑。因此,愤怒情绪一旦被唤醒,全身上下都会协调统一,进入明显的战斗状态。能量的储备和运输,需要呼吸与血液循环的配合。因此,人一旦产生愤怒情绪,必然会增加呼吸的深度,试图吸入更多的氧气用于战斗。循环系统在愤怒情绪的指引下,会安排心脏加速用力收缩,提高血液循环的量和速度,同时血压升高,提供充足的氧气和燃料物质给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

战斗的欲望被愤怒情绪点燃,行为人会出现下列反应:身体趋前,下巴降低,视线集中,虹膜向上翻看对手,甚至有可能露出下眼白。

真实情绪驱动的行为中,愤怒是决不允许躯干弯曲的,躯干弯曲只能来自弱势心态,例如愧疚或难过。

脸红的状态通常只出现在吵架的时候(没有动手),因为吵架是靠脑力的;一旦演变成肢体冲突,脸上就不会有那么明显的颜色变化了,有的人还会失去血色。

由于大部分血液被输送到搏斗用的四肢中去了,所以留给大脑灰质(负责高级功能)的能量减少,因此处于愤怒状态的人比较容易失去理智,心中暂时只有一件事——打败对方,而对周围环境以及局势的判断水准会降低。

5.耸肩

双肩耸起,摊开双手掌心向上,一般配合的台词是“Nothing(没事,没什么)”“关我啥事”“我不知道”“没办法了”。

挺直躯干的耸肩表达了强势心态,可用台词关我屁事“我无所谓”“我不关心”来描绘高冷内心。而弯曲躯干的耸肩,则表达了我没有办法啊”“我也不想这样啊”“我不知道啊”“你放过我吧”等弱势心态的呼唤。

6.最完整防御态

在受到攻击的时候还是会动,因为生理行为的优先级高于社交行为。

所有人躲球的动作都几乎一样——弯曲、扭转躯干,建立四肢阻隔。

更加细致的动作细节包括:耸肩的同时向下缩头,扭转躯干的朝向并弯曲躯干,防止躯干胸腹面被攻击,抬起双手和一条腿蜷缩在躯干前面建立屏障。

7.胜败反应

神经兴奋程度越高,所调配的能量就越大,对于重力的反抗也就越明显;神经兴奋程度低,所调配的能量就越少,对重力的反抗能力就会不足;如果神经系统进入抑制状态,就会造成能量的停止补充和快速流失,无法继续抵抗重力的吸引,身体相关部位呈现无力下坠的状态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微反应》

    关于作者 姜振宇,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信息中心主任,著名测谎专家,领导着国内首家应用微反应理论进行测谎的研究团队。...

  • 《微反应》读书笔记

    一、研究微反应的基本常识 1.单向表达不分析 不论是小布什针对伊拉克的演讲,还是克林顿总统关于莱温斯基丑闻的表态,...

  • 微反应~~读书笔记

    笔记《微反应》 1-定义:心理应激微反应指人在受到有效刺激之后,所作出的不经意的反应动作。 2-有效刺激:突破对方...

  • 《微反应》读书笔记2

    一、情绪逻辑 每一个情绪行为的背后,都具备着人类作为生物个体的一条最简单的决策逻辑,都有着最直接的保障个体生存利益...

  • 《微反应》

    关于作者 姜振宇,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信息中心主任,著名测谎专家,领导着国内首家应用微反应理论进行测谎的研究团队。...

  • 觉察记录,爱自己每一天

    一、事件:看到微博上大家都在晒各种读书笔记(视觉笔记,思维导图,文字稿)。 二、身体反应:不知所措,躺在床上,来回...

  • 微反应汇总  姜振宇老师《微反应》

    冻结反应:人在受到意外刺激时,第一反应是减少身体动作,保持瞬间静止,以便看清突发状况并判断对策。从这种身体突然僵住...

  • 《微反应》摘要(上)

    有利益牵扯的时候,没有人会随便跟你说实话,语言是交流信度最低的信息通道,对方的一切真实想法要靠自己判断。 第1章专...

  • 《微反应》摘要(下)

    第8章进攻与防守——战斗反应 愤怒情绪难以伪装和掩饰愤怒是所有情绪中,需要能量最大的一个,对能量的需求超过了大哭和...

  • 微反应、微表情 教程学习

    01. 探索微表情的奥秘 心理应激微反应 美剧 lie to me 网络上流传的 七大 鉴谎方法的分析: 人类鼻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反应》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nt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