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时钟:你知道现在几点吗
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
我们对时间的流逝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觉,而这是不可量化的,也无从比较,这就是“主观时间”,它是我们对于钟表之外的时间的经验。有时候我们感到时间过得很快; 还有一些时候,时间又慢得像蜗牛爬。当你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无论是在互联网上冲浪还是在装饰你的爱车,或者赖床不起,时间都过得令人无法置信的快。但是当你在焦急地等待一个回电,或者在做一项你不喜欢的任务时,一分钟感觉上去就像一个小时那么长。
对时间有一个独特的主观感受可以使你对自已更具有一种独一无二感,这为你的内在时钟和你的生物节奏留出了空间,并对你在芸芸众生中寻找自我感觉极为重要。主观时间会帮助你摆脱那种依循季节周期变化而形成的线性时间观。与那种被钟表时间束缚着的感觉不同,在主观时间留出的弹性空间中,你可以更自由地呼吸。
很多拖延者生活在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的严重冲突中,不愿意也不能认知到它们的时间概念与钟表时间有着很大的差异。与那些能够在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之间自由而流畅地出人的人不同,他们一直在其间挣扎。有些人把钟表时间看成无关紧要的,认为它不够人性。有些人则始终处于时间混乱中,一开始似乎一切进展顺利,但是因为突然之间发现时间不够而晕头转向,而这样的经历只会在他们身上一再重演。
对于时间的主观感受是构成自我认同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它跟你的文化和家庭背景、你的生物遗传以及你的个人心理都息息相关。
拒绝接受钟表时间、坚持遵行自己的主观时间会让你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也因而造成了你的拖延和延迟。按照自己的时间表以自己的方式做事情,感觉可以不顾后果而掌控时间,这样做势必会造成拖延,而拖延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给了你一种全知全能的幻觉: 你可以掌控时间、掌控他人、掌控现实。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欢,你无法超越时间的规则,也无法避免丧失与限制,更无法抵挡变化和死亡。
时间感的演化
- 婴儿时间
对于一个婴儿来说,生活完全处于当下这个时刻,时间完全是主观的不管时钟上的时间是几点,“我现在饿了”,对于一个婴儿来说,时间意味着从感觉到某种需要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间隔。
- 幼儿时间
在蹒跚学步阶段,孩子们逐渐学会了什么事过去、现在和将来。虽然他们现在非常饥饿,但是他们会在几分钟内就有好吃的。孩子可能会将时钟看成是一个想要控制他的敌人,或者是一个可靠而安全的伙伴。
- 儿童时间
大约7 岁的时候,孩子开始知道怎么叙述时间,他们认得出时钟上各数字之间的关系表示的是一段时间的间隔。他们同时也与外界更多的规则和期待发生冲突。老师有课程表,作业有上交的最后期限,父母希望孩子在出去跟伙伴们玩耍之前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并帮忙做一点家务。
- 少年时间
青春期的开始标志着一个人时间感的戏剧性转变。他们看到了时间流逝的铁证,一个长大了的十几岁少年跟一个儿童的身体有着显著的不同,并且是不可逆转的。这些青少年时期的变化将童年湮没了; 敏感的身体和热情的理想占据了一切; 未来在他们面前展现出一幕宏大的场景,让他们感觉生命是无限的。然而,随着学业、工作以及人际关系上的选择日益逼近,所有这些截止日期以及必须做出的抉择又让未来在现实面前撞得粉碎。
- 青年时间
在你二十几岁的中后期,虽然时间继续长长地延伸到未来,感觉上非常充裕,但是它现在已经变得更具有现实感了。他们会认识到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有些机会可能会错过,在这个阶段,为了检验他们跟时间的关系,可以看一看拖延在他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拖延现在不再是朋友之间的一个笑话,也不再是以后你可以弥补的某件事情。它的后果越来越严重: 工作中的最后期限跟你的职业生涯与收人密切相关,如果你建立了一个长期的亲密关系,拖延也会影响到他人。
- 中年时间
30 岁是一个重大的分水岭。过了30,你不再是一个怀着许多未来梦想的年轻人了; 你被期待着在自己的潜能上有所表现! 在30 以后的中年人生中,当你在事业或感情中表现拖沓的时候,这或许表示你的事业或感情出现了问题。拖延者难以接受人生的限制,当他们发现他们一直以为会在某一天实现的目标在人到中年时依然没有实现的时候,他们震惊了。有些拖延者在中年期一直在跟抑郁做着抗争,因为那时一切都尘埃落定了,例如,他们将不会有孩子了,他们的癌症找不到治愈办法了,
- 老年时间
当我们越来越老,我们更无法否认时间正在日益耗尽。从成年到老年的过程中,我们被越来越多的丧失与死亡所包围: 某些身体功能的丧失; 疾病越来越严重; 挚爱的人离开了人世; 剩下来可以活着的时间越来越短。未来也不再像早年那样充满了希望和前景。钟表时间可能已经不再重要,而主观时间显得更为重要了。
对于一个跟生命的有限性作者抗争的拖延着而言,接受生命无可避免的终结是一项具有重要心理意义的挑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