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北大妈妈讲师团-如何成就更好的孩子》讲座已经过去了一月有余,,一直有一幕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在讲座的结尾,精彩高潮迭起。一位妈妈提出了一个问题。
01
妈妈:我为了听讲座,把八岁的儿子一个人放在家,临出门前给他留了钢琴作业,语文作业和数学作业。并且对儿子说“妈妈相信你可以做到”。假如,假如,我一会儿回到家,发现孩子什么都没做,我第一句话应该说什么?
一朵老师:你相信他吗?你是真的相信他能做到吗?你相信他多少?
妈妈:我有50%的相信。
一朵老师:相信就是相信,不相信就是不相信。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怎么能拿百分数来衡量呢?我们发自内心地不相信孩子,孩子怎么可能做到?
一朵老师:我们可以给孩子定规矩,规矩是需要有弹性的,弹性体现在哪儿?定出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什么?孩子按照我们所说的都做了。最低纲领是什么?
现场听众:什么都没做。
这个时候,让我们出乎意料的,一朵老师的解答来了。
一朵老师:最低纲领就是,孩子好好的,家也是好好的。难道安全不应该是我们的最基本的保障吗?
一朵老师:我们需要为最好的去努力,为最差的做准备。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或者,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来发展的时候,我们是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还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来打败孩子呢?悦纳,我们要平和愉悦地接纳自己,我们只有悦纳自己,才能接纳我们的孩子,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有接纳自己的能力。
02
全场掌声雷动,为这个答案喝彩。又一次被一朵老师深深地折服。没有安全,何谈其他。突然想起儿子小时候,自己去煮方便面,烫伤了腿、网上报道,孩子爬到了阳台防护栏外面、孩子钻进了洗衣机、孩子用手摸了电源……一幕幕可怕的景象浮现眼前。有时我们的思维是需要跳跃出去,跳出这个框架。跳出我们的固有思维习惯。
我当时的感受:委屈、难过。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说出那句,我相信你可以做到,内心却没有真正相信的时候,那句话是多么的无力、多么的苍白,孩子会愿意为了这句话,付出他自己的时间来满足我们吗?想起了小时候,当父母说他们要出门,留我一个人在家时,特别兴奋,可以在家做任何想做的事,没有人会阻止,虽然他们在家时,也没有阻止过,但这种独自在家的自由更是让我心驰神往,可以为所欲为。
我们在生活中无数次的说,我是为你好。我替你做好了这些计划。我帮助你做好了这些规定,我要培养你自律的意识。但是,规矩是需要弹性的、是需要有自由的,没有民主和自由的规矩,就像枷锁一样,牢牢的套在孩子的身上,会令他们窒息。
03
一朵老师在《边玩边学上北大》的课程中提到,父母需要有高纬度的眼光。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高度,我们是要做孩子的天花板,限制孩子?还是做孩子的地板,给与他无限的发展潜能?孩子就是一粒种子,父母就是大地,需要接纳孩子。
养育孩子,就应该看着种子怎么发芽?怎么开花?
养育孩子,我们就提供充足的阳光和养分,
养育孩子,我们需要提供广泛的空间和自由
养育孩子,我们是原意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还是盆景,取决于我们的框架。
养育孩子,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成长、还是限制孩子的成长?
04
福建一个名叫朱尔的三年级学生,写了一首小诗《挑妈妈》,爆红网络。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孩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当时这首诗曾令无数的父母落泪。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趴在云朵上,认认真真地挑选妈妈。他们挑中了我们,然后丢掉天上无数的珍宝,光着身子,像个一无所有的小乞丐一样来到我们身边。孩子从一出生,就带着美好的愿望,来到这个家庭,他们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和理解,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人生。
05
我们也曾经做过孩子,我们作为孩子时,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呢?难道不是关心帮助和尊重吗?还是渴望父母给我们定下的无数规矩?
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
孩子们总是无条件的接纳我们,我们给孩子打几分呢?我们看到了孩子不足的地方、欠缺的方面、不完美的表现,我们的爱自始至终是有条件的。为什么我们要用挑剔的眼光看我们的孩子,挑剔就是限制。挑剔的眼光限制了孩子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任何孩子都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如果可以,那他们会选择我们吗?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完成他的人生使命,让他成为真正的人,完成帮助孩子使命的同时,也完成了我们的人生使命。
齐悦社群季度班第18篇
https://www.jianshu.com/c/bfaccd4b48d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