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行纪

作者: 愚人的码头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16:08 被阅读521次
    悬空寺行纪 悬空寺行纪

    悬空寺行纪

    “上延宵客,下绝嚣浮”。

    这是八十三岁高龄的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留给弟子们的遗训。建一座空中寺院的夙愿,不知何时在道长心中蕴藏,却在他仙逝的四十三年后实现。

    四十多年间,弟子们不忘师恩,不遗余力四处奔波,也许是秉承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之意,也许是北岳恒山绵延的陡峭崖壁给予的灵感,当他们站在距离国都六十余里的浑源境内翠屏峰下时,天意已定。筹资、兴建、布置、命名、能工巧匠们充分发挥了北魏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在距地面高约60米的半崖峭壁上,建造出集“奇、悬、巧”于一身的建筑史上奇迹,使其成为北魏道坛新址,亦成为后世一千年多年都赞叹不已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

    悬空寺行纪 悬空寺行纪

    空中楼阁,历来被人视为虚妄。悬空寺是否华而不实,徒有虚名呢?

    华夏文明深远悠长,历朝历代共修建有多座悬空于峭壁的寺庙分属南北各地,建筑风格各呈其妙。多年前,在网络上看到山西悬空寺的图片后,一直向往不已。宗教盛地,历史古迹,一直是我旅行时的首选。一则知史可明智,亲历这些古迹,近距离感受来自千年的古韵气息,抚摸历史沉淀后的沉静与沧桑,走出书本与之亲近的感触与悸动,难以语言表达。而在书写时,查阅各种典籍,历史、故事时吸收的养分,让自己更充实,心性亦更加圆满。

    悬空寺行纪 悬空寺行纪

    今年盛夏,我与母亲、外甥女一同前往,终于了却心愿。从大同南郊出发,大约三小时的车程到达浑源境内。一路上,恒山山脉的壮观景致虽非南方郁郁葱葱,却自有一番大气苍凉之境令人心胸开阔。

    在景区外还没购票,便远远看到翠屏峰一面峭壁上的一幢木质建筑悬于半空,看似摇摇欲坠,实则稳稳当当,一任风雨侵蚀。隐约可见似有亭台楼阁,色彩鲜艳又如近代新建。呵,悬空寺!人未踏足,心早已雀跃寺中。

    因八旬的母亲年迈无法登山,外甥女之前已经游览过,在略显热闹的人群中,我孤身独行。

    等到进入景点大门,沿蜿蜒山路来到石壁下面,才惊呼世间真有如此奇特的建筑。南北两座雄伟的高楼凌空相望,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架,互有相连,高低错落,布局精巧。整个房屋建筑只用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让人视觉上一时难以接受,仿佛随时都会坍塌下来,不敢近身靠前。

    联想到资料上所言,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看罢,不由再为古时工匠的精湛手艺和智慧所折服。

    这座“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一楼两院”的寺庙,千年来历代都曾修茸,但主体结构却从未改变。门口另一侧便是深约五六十米的悬崖,很难想象在并无现代运输工具的情况下,工人们艰难搬运的场景,而工匠们精雕细刻时想必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悬空寺行纪 悬空寺行纪

    不知天师道长酝酿空中寺院的愿景时,是否考虑过修建的难度。然而,诸如众多遗留下来的古代石刻、建筑无不奇险,它们似乎从来不受沙漠、荒凉、峭壁所限,思想、信仰、希望所到之处,精魂亦如影相随。

    可我不能不不把尊重的目光送给工匠们。对他们而言,能将一派的信仰与力量淋漓表达、他人的夙愿与自己的技艺留存于世,是一场对自身勇气与执着的考量。劳心者与劳力者,理应得到同样的敬仰。

    由于所知甚少,出发前将寺庙的详细资料打印出来以备游历时参考。然而,没有导游的带领,独自一人依然不知所措,偶尔遇到旅游团“蹭导”听到几句,虽一知半解,却窃喜不已。大多时只有随参观人群沿阶而上,边赞叹边欣赏这千年建筑奇迹。

    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体验与感动。佛房空寂、鼓楼飞峭、题刻斑驳、雕梁画栋,琉璃闪耀,飞龙向天。三教殿内,佛像慈悲、纯阳妙道、孔圣传音,“佛、道、儒”于一室,多么难得的团圆场景,救世、度人、自省,用心不可谓良苦。 

    等上到最高一层时,空间愈加狭小,走廊过道也只容一人,游客彼此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一失足,便落入尘埃转瞬不见。在最偏僻的角落,略有畏高的我紧紧握住栏杆四处环顾。触手可及的金色琉璃,雕梁画栋般的独特飞檐近在眼前。右侧山体的一道清澈人工瀑布倾泻而下,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在悬空寺下流淌经年。而属恒山山脉的翠屏峰高耸入云,暗灰色的山体少见绿荫,却将艳丽的悬空寺如婴儿般包裹在襁褓之中。母者,是血肉之躯,亦是虚空大地,也是伟岸山峨,小桥流水。你的精魂与北魏的思想可曾如山泉与石岩,河沙与细浪,融入智者聪慧的头脑,激荡出不朽的经篇呢。

    悬空寺行纪
    悬空寺行纪

    烈日当空,山风呼啸吹来,闭上眼享受着狂野而暖洋洋的北魏遗风,此刻才真正感知到“空”之精妙。“空者,谓离一切烦恼等故”。此时为空,此之为空,此刻为空。放下为舍,放手为得,悬空寺上,执迷什么?

    雷音殿,是寺庙内唯一一座可以进入参观的佛殿,我两次离开又折回不舍离去。尊尊精美佛像同样吸引着一位外国女孩,她静静观赏偶尔探身近前在佛像的面部仔细端详着,神情庄重,不言不语。我与她,在只容得下三四个人的殿内,端详着、品味着,一个在左,一个在右,然后换位,一个到右,一个到左,擦身而过时的微笑,交流的眼神,默契如执手多年的夫妻。

    之后,一对外国游客在导游的解说中,走近殿内。游客的凝重表情与频频颔首中,已知此行不虚。恕我听不懂英语,不能蹭得一字半句再转述于读者,只希望信仰的力量能充盈于你们智慧的头脑之中。愈谦卑,愈低首。愈低首,愈高贵. 匍匐在地的虔诚与落入尘埃的无我,会令人在一刹那感知肉体虚无,而生命永存, 万物不息.

    悬空寺行纪 悬空寺行纪

    正要离开时,两名着户外装束的年青男子走进来,稍矮者环顾了一下室内,然后提醒同伴把帽子摘掉,然后低首拜谒。看到这一场景,不由笑了。多可爱的画面。下山后又曾遇到他俩,短暂的相逢,让彼此都为对方报以微笑。他们却不知,自己的一念可以令他人无法忘怀,现在的我忘却了容貌,却要把他们写在文中。

    而悬空寺内众多精巧雕刻、斑驳石刻,苦心布局和深邃思想实非我手中拙笔所能表达。那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历史,都是精美遗迹,都有思想激荡,触摸、欣赏、感知它们,便是瞻仰前古,与灵魂对话。而我们这些不懂信仰与灵魂为何物的人,大多走马观花,肤浅如恒山四处飞扬的细沙。根为何物,扎与何处,答案永远在风中飘荡。

    下寺途中,看到一位年轻僧人手拿自拍杆为几个女信众在楼阁上拍照,是佛教入世的征兆,还是信仰传递的希望,无从得知。眼中有色,心中无色,一切皆空,万物皆幻境,我这个自了汉不敢妄议佛门事,提提作罢,但愿只是庸人自扰的多虑。

    可我多想栖身与寺中,日日晨钟暮鼓,朝与霞起,夕落宿眠,而不息的经号,般若经文,令我面如莲花,性若菩提。我与佛是有缘的,所以旅行的每一个地方必去古寺朝拜。我与佛又是无缘的,我留恋佛音,参拜佛像,匍匐在地长跪不起,却在起身后绝尘远去,如离群的魂魄,无家可归般。

    悬空寺,亦不例外。

    我朝朝暮暮久悬空寂之心寻觅,又在似圆未满之时抽身离去。“所言空者,无常,无恒,无不变易真实法故”。

    悬空寺,原来是空正要离开时,两名着户外装束的年青男子走进来,稍矮者环顾了一下室内,然后提醒同伴把帽子摘掉,然后低首拜谒。看到这一场景,不由笑了。多可爱的画面。下山后又曾遇到他俩,短暂的相逢,让彼此都为对方报以微笑。他们却不知,自己的一念可以令他人无法忘怀,现在的我忘却了容貌,却要把他们写在文中。

    而悬空寺内众多精巧雕刻、斑驳石刻,苦心布局和深邃思想实非我手中拙笔所能表达。那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历史,都是精美遗迹,都有思想激荡,触摸、欣赏、感知它们,便是瞻仰前古,与灵魂对话。而我们这些不懂信仰与灵魂为何物的人,大多走马观花,肤浅如恒山四处飞扬的细沙。根为何物,扎与何处,答案永远在风中飘荡。

    下寺途中,看到一位年轻僧人手拿自拍杆为几个女信众在楼阁上拍照,是佛教入世的征兆,还是信仰传递的希望,无从得知。眼中有色,心中无色,一切皆空,万物皆幻境,我这个自了汉不敢妄议佛门事,提提作罢,但愿只是庸人自扰的多虑。

    可我多想栖身与寺中,日日晨钟暮鼓,朝与霞起,夕落宿眠,而不息的经号,般若经文,令我面如莲花,性若菩提。我与佛是有缘的,所以旅行的每一个地方必去古寺朝拜。我与佛又是无缘的,我留恋佛音,参拜佛像,匍匐在地长跪不起,却在起身后绝尘远去,如离群的魂魄,无家可归般。

    悬空寺,亦不例外。

    我朝朝暮暮久悬空寂之心寻觅,又在似圆未满之时抽身离去。“所言空者,无常,无恒,无不变易真实法故”。

    悬空寺,原来是空.

    (于颖)

    悬空寺行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悬空寺行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rf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