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东辉校长,提炼出通过“一二三四”为中层干部赋能,易记好用。
搭建1个平台:上下联通的平台。当传话筒容易,但对你的进步帮助不大,因为对上不求理解领导意图,对下不揣摩教师心理。不要做传话筒,而要做连通器。
提升2项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学校的中层首先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管理不好班级或者上不好课,大概率也搞不好学校管理。
实施3条路径:学习、实践、帮带
中层首先还是要向书本学习。没有即学即用的“中层成长秘籍”,那就去读一些教育理论和学校管理方面的书,了解学校教育的过去和现在,盘点一些教育教学规律,重温一些教育常识。
当然,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见识,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校长必须让中层“行万里路”。听听名师讲座可知教育生态,看看名校长势可知教育样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外,还必须向人学习。学校领导、中层、优秀教师都是学习的对象。做人的品质,做事的态度,做学问的方法,都可以学以致用。
做好4件实事:计划、安排、总结、宣传
有一种说法是,学校里校级领导是决策层,中层是执行层。这种说法不全对,中层确实承担了不少需要执行的任务,但也应该参与工作谋划。
学校长期规划和学年工作计划由校长亲自思考制定,校务会讨论确定。学期工作计划,校长列出提纲,办公室主任撰写文稿,提交校务会通过后发布。处室工作计划,由各处室主任参考学校工作计划制订,经分管副校长审定后执行。
这种做法,改变了中层不善思考、不会谋划、“等靠要”的状况,提升了中层的全局思想、谋划意识。参与了计划制订的中层,执行计划时会更加心甘情愿。
当然,除了愿意干,还要干彻底。把简单的事做彻底,是学校中层最重要的能力。只有具备事业心、责任心,与校长有同理心的中层,才会在工作执行中不打折扣。
如果说计划需要思谋的长度,那么总结则需要思谋的广度。
会工作还要会宣传是校长的共识,但对宣传工作的认识恐怕不尽相同。
宣传学校赢得各方认可和支持只是其中一个目的,做好宣传还可以锻炼和培养人,尤其是中层主任。
坚持谁举办谁宣传的原则。写简报的过程就是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主任需要“慢镜头回放”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92063/33f7bea9940feb5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