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云(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讲师)
一
晚清中兴名臣、楹联大家曾国藩,一生桃李满天下,门生弟子无数。其中,最得意的学生恐怕要算李鸿章。在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写了一副著名的挽联: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上联写自己和曾国藩的师生关系。说自己跟随曾国藩将近三十年,现在老师虽然已逝,但作为大弟子,老师的精神还是要继承下去,就像薪火相传。下联赞曾国藩的丰功伟绩。说曾国藩威名远扬,安内攘外,是亘古难逢的天下奇才。
在曾国藩的弟子当中,有“曾门四学士”的说法。而李鸿章虽然为曾国藩的大弟子,却没能跻身其中。为什么呢?因为李鸿章所传承的,恐怕主要是做官的门道。而这里的曾门四学士,和苏门四学士一样,不是论做官的,而是论做文章、做学问的。这四位门生,传承了曾国藩做文章和做学问的衣钵,名重一时。他们是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黎庶昌。
二
和老师曾国藩一样,四位弟子在写诗文之余,还写对联。曾国藩去世后,四位门生都写了挽联哀悼老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曾国藩的四位弟子是如何用对联和诗歌评价老师的。
张裕钊,字廉卿,湖北武昌(今鄂州市)人,近代散文家、书法家。他培养了很多学生,其中就有楹联大家范当世。张裕钊网上能找到的对联有48副,其中有两副对联与曾国藩有关。
贺曾国藩联
天子预开麟阁待,
相公新破蔡州回。
此联当作于曾国藩得胜报捷奏凯之时。上下联分别集自岑参《鼓吹曲辞·凯歌六首·其一》、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张贾也)》。此联用拉人作衬的手法,以大破回纥的封常清和淮西大捷统帅、宰相裴度比曾国藩。
挽曾纪泽联
九万里使节归来,共推伟略吁谟,为时之冠;
四十载师门缱绻,又见榱崩栋折,有陨如泉。
网上没有找到张裕钊挽曾国藩联,但有挽曾国藩次子曾纪泽联。曾纪泽是晚清杰出的外交家。其人生最高光的时刻应该是作为中方代表签订《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权。此联上联歌颂曾纪泽外交才能甲冠当时,下联说自己在曾国藩门下和曾纪泽同学四十年,交情深厚。老师仙逝后,又见学友去世,怎不让人泪如泉涌呢?
张裕钊贺曾国藩联,运用了拉人作衬的手法。这正是曾国藩写对联常用的手法,张裕钊可谓得到真传。曾国藩对联另一个特点就是以散文笔法入联,这也为张裕钊所传承。如无题联云:
云陛中天,极当日寿考作人之盛;
邦畿千里,望诸生驰驱报国之才。
此联后分句即为散句,明显从古文而来。
吴汝纶,安徽桐城(今枞阳)人,文学家、教育家,晚清桐城派代表人物。先后入曾国藩、李鸿章幕府。他以桐城派私淑弟子自居,门下也有众多弟子。网上能找到吴汝纶联65副,其中有一副代马璧如挽曾国藩联:
国诏所褒,任旋乾转坤之难事;
湘乡有约,为饮冰茹檗之功臣。
马璧如是谁?吴汝纶在《答王子翔》书信中提到此人,云:“马玉斋为大名令,中道丁忧,上官因其亏累,用伊兄马璧如代理遗缺。”可知马璧如为大名县令马玉斋的兄长,曾代理其弟的县令一职。此联上联说国家下诏褒奖曾国藩担任改天换地的难事,下联赞曾国藩自律谨严,是生活清苦、为人清白的功臣。虽然是代人而写,肯定也暗含作者自己的评价。
网上还有一副吴汝纶名下的挽曾国藩联:
教我两言,与元气侔,又入无间;
别公几日,为天下恸,且哭其私。
上联赞老师的道德文章博大精深,既等同与天地间的广大元气,又深入到自然界的细微事物。两言,可能指道和文。二三分句疑出自扬雄《解嘲》:“顾默而作《太玄》五千文,枝叶扶疏,独说数十余万言。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下联说自己与老师分别没几天就听到噩耗。其恸哭者,既为天下所受损失,也为自己与老师的私交。
但实际上,此联并非挽曾国藩,而是挽吴氏另一位老师李鸿章。为什么呢?请看贺涛挽吴汝纶联:
欲跻斯世于西书所称乌托邦,以新学倡,还防失旧;
将使小子如先生之挽李太傅,为天下痛,且哭其私。
下联明言“为天下痛,且哭其私”之语是“挽李太傅”的,故可判定此联为挽李鸿章无疑。
薛福成,江苏无锡人,外交官,改良主义政论家,一生著述颇丰,可谓学者型的官僚。其挽曾国藩联云:
迈萧曹郭李范韩而上,大勋尤在荐贤,宏奖如公,怅望乾坤一洒泪;
窥道德文章经济之全,私淑亦兼亲炙,迂疏似我,追随南北感知音。
上联写曾国藩的功勋超过著名将相萧何、曹参,郭子仪、李光弼,范仲淹、韩琦,特别点出其推荐人才之功。下联写自己作为门生得以窥见曾国藩道德、文章、经济(治理国家)的全貌,既是私淑,又是亲炙,总之是深受老师的教益。自己迂笨疏浅,幸而得遇知音,可以追随老师南北奔走。
薛福成还有一首诗《吴南屏先生自岳阳泛舟金陵兼有苏浙之游次湘乡曾相国韵奉简》。吴南屏先生即吴敏树,巴陵铜柈湖(今岳阳县友爱乡)人,因有书斋建于故里南屏山,遂自号南屏,学者称南屏先生,是中国柈湖文派的创始人。郭嵩焘曾云“湖南两百年文章之盛,首推曾吴”。曾,自然是指曾国藩;吴,即吴敏树吴南屏先生。此诗为次曾国藩诗韵而作。曾国藩原作可能是《太学石鼓歌》。和诗有两句写曾国藩:“相公起试活国手,洗涤浩劫沙虫灰。”赞扬曾国藩起死回生、再造国家之功。
黎庶昌,贵州遵义人,近代散文家、外交家。其散文与薛福成有“南黎北薛”之誉。没有找到黎庶昌写曾国藩的对联,但有一副写给曾国藩九弟曾国荃的挽联:
救斯民于危难之秋,火热水深,克安庆,复金陵,赈山西,功德盖寰区,岘首同悲,岂让羊公碑坠泪;
撑大业于门庭以内,乾旋坤转,兄文正,弟靖毅,侄惠敏,勋名齐日月,长城又坏,只余漫叟颂中兴。
上联写曾国荃的战功惠政,将其比之于西晋的大将羊祜。下联写曾国荃一家人才济济,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却相继凋零,而今又失去一位栋梁,只余下元结这样的文臣歌颂国家中兴。元结,号漫叟,在朝廷收复长安、洛阳之后撰写《大唐中兴颂》。在此联中似为作者自指。
三
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诗文是如此,楹联也是如此。曾门四学士所传承的,不仅是诗文,还有楹联。
十三年前,我第一次读到曾国藩的对联,大为惊叹。原来对联可以写得那么摇曳、那么厚重。作为曾氏一员,我暗暗下定决心,传承曾文正公留下的对联家法和祖业。于是,我遥拜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清代楹联名家为老师,潜心学习和师法古人对联的写作技法,取得了一点成绩,积累了一点经验。
去年开始,我将所学所得所思所研化为文字,写成讲义,于网上设馆收徒,开办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如今,训练营第一期即将结业,第二期即将报名。
在训练营第二期即将报名之际,为了更好地传承对联文化,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即日起特别招收入室弟子。人数暂定四名,以合“曾门四学士”之谓。当然,发展到四的倍数,如湖湘楹联文化传承人余德泉先生门下挺出“余门廿四君”,亦可期也。



四
曾门入室弟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教学内容:
一对一指导对联写作,兼及诗词、辞赋、骈文、碑记等文言文体写作;
学习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全部已有课程;
同步分享曾老师所有对联、诗词、辞赋应征作品;
分享曾老师研究、创作、学习、教学四位一体的精神文化生活;
……
曾门入室弟子学费:
暂缴一年,期满若有意再续费。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文化的传承,永远在路上。愿我们一路同行!
我们的口号是: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感恩遇见,感谢信任,感奋同行;
各是其是,各美其美;
让每一位学员都有获得感;
给我一丁点微光,把你点拨到最亮。
详情请留言、私信,或联系曾老师微信幺三五七六六五幺三幺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