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差不多每周都会参加蜀汉分舵线下拆书,周末也常常有拆书学习。有一次,儿子问我,“看你学习得热火朝天,拆书有什么用吗?”
恰好那段时间,儿子对老师强烈推荐的写错题集这一学习方法非常有抵触情绪。这是一个好契机。我略微思索一下,说,“我仔细观察过,你现在的做题、解题的思路,就暗合我们的拆书法。”
“哦,讲来听听。”
“我们拆书法里的RIA便签读书法,与你们的解题思路其实完全吻合。这也是一个新的学习套路,我把它介绍给你。”
我说。RIA便签读书法,R就是Reading,I是Interpretation,就是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A是appropriation,就是拆为己用,A 还分A1和 A2。
儿子,我们来看看,你做题的思路是不是跟我们拆书套路完全一样。你拿到题以后第一个步骤是什么?是不是默读?一定是默读一遍这个题目。这就是reading。拿到题第一个步骤是默读题干。
紧跟着第二个步骤你会怎么做?你肯定是去理解这道题,是不是?第二个步骤是去读懂这道题要考学生什么。
怎么算理解了这道题?当我们读完题就直接认为自己理解了这道题,就开始下笔去解题。基础好的同学可以这么做。基础弱、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往往就会出错。
读完题,那不算理解。基础弱一点的,你要用自己的语言在心中默默的说出来,或者是在心里说给自己听一遍。
这就是拆书法里讲的I复述,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它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输出什么答案)。
当你真正能够顺利地把题干复述出来的时候,说明你这道题读懂了。如果你没有复述这个环节,或者囫囵吞枣刺溜就放过去了,或者想复述却没有复述成功,那么,要么说明你根本没有读懂这道题,要么是真的不会,这意味着你缺乏对一些知识的掌握。
这是不是我们拆书法的I环节?
儿子说,“有点儿像啊,是那么回事。”
RIA便签读书法A环节还有两个便签,A1便签就是激活过往经历,A2便签是规划应用。
我说,当你读完这道题、又复述完题干以后,即当你真正明白这道题要你干什么的时候,你脑子里边儿第一个反应是马上就下笔去做吗?
我的经验,绝对不是。
你肯定是回忆过往,应该有很多类似题解题的一些特征在脑子里面冒出来。
即这时候,应该快速回忆你一下做过的这种题型的做对、做错的、做错了又改正了过往经验,题干里哪些字眼要如何正确解读、哪些字眼经常被错误理解、哪些步骤不能省、哪些原理要防止误用等等。这也是解题的第三个步骤。
这时候,是不是发现错题集非常有帮助?我们拆书法A1便签就相当于你要回忆你的错题集上的一个类似题型做题的丰富经验。
有人分析过现在各大培训机构里985、211名校出身的大学生活辅导老师们,教学生的解题思路。
这些老师、当年的学霸君们,脑子里春有许许多多的解题模型,一旦读懂题,抓住题干里主要特正(关键词等),把握住各类题型的解题魔性,下手起来就特别准、快。
这要求我们掌握尽可能多的各类题型的描述性特征和解题特征。多做题、多总结,这是错题集的真正价值所在。
读懂了题、又有了相关题型经验回顾,这时候,你是不是才决定现在应该怎么做题了。因为前面的阅读、复述、经验激活,你大脑里应该有做题思路,有做题方法了。
这时候下笔着手做题,就顺理成章了,而且做对的可能性很高。你这个行为就是我们的A2便签-规划应用。这也是做题的第四个步骤。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一般做题的四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默读题。
第二个步骤:读懂题。用自己的话在心中“复述”一遍题目,搞清楚关键字眼、搞清楚题目要考什么。
第三个步骤:忆经验。回忆错题集上同类题型的解题经验。
第四个步骤:提笔做。前提是经历上面三步后,胸中已有解题思路。
儿子,你看到没有啊,便签读书法也是一种解题做题的方法。你当明白这个套路的时候,把它应用到自己学习考试中去,绝对是无往不利。
我记得,当时儿子抬头看着我,愣了一下,说,“拆书还可以和我们做题一样,你们拆书也太扯了吧。”
儿子以前非常反感写错题集,后来没有了。
墙上当年的那张便签我一直觉得,给儿子解读了他日常做题与RIA便签读书有相同的内在套路,对儿子学习非常有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