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初二、初三的时候,非常喜欢电竞游戏,绝对是成瘾的那种。学习,差不多荒废了,还差一点点就放弃中考。
儿子在打一款腾讯游戏。他非常自豪地说,已打到了成都市前三甲。固执己见,不打算读大学了,要从事电竞业,未来他可以养活自己,可以挣很多钱。
家里上上下下,全部都快被儿子这个举动给逼疯了。家里能联系上的亲戚,都被老婆动员来劝说儿子。全都无效。
网瘾,已成为当时中学生家长们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儿子的家长会上,说起各自儿子的网瘾,妈妈们泪流满面,都一致抱怨网游公司为了赚钱害了一代学生。
当时,网络上关于杨永信网瘾电击疗法,虽说反对和支持的声音都特别大,还是有无数无助的家长找上门去寻求对子女网瘾的救治之法。
儿子也表示出,自己不是犯网瘾病,只是喜欢电竞的意思,时不时仍有些担心会最终被父母送去某一个网瘾戒除中心,去接受那些惨绝人寰的治疗措施。
一个亲戚了解到儿子的情况,直摇头叹息,"完了、完了,这孩子无药可救了。”希望我们两口子做好陪伴一个烂仔过一生的思想准备。
现在回头看看,真不知道当时自己和家里人时怎么熬过那段时间的。
幸好,现在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儿子。
那么,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让儿子放弃搞电竞事业而选择继续学习呢?
现在来想,或许,在拆书过程之中,无意学到的一个说服人的技巧,帮助到了我。
我当时应用了一个小技巧,我把它叫做,用事实说话。
我当时就告诉儿子。我知道你打游戏很行很厉害,我不阻止你打游戏,我不阻止你去做电竞这件事情。
这样,我们来一起看看,你喜欢的这款游戏,今年年度竞赛冠军组队有哪些人?
我说,儿子,我查了一下。冠军队5个人,两个是大专在读学历,还有三个是职高。说明什么?说明电竞业对选手的学历要求不高,是不是?选手都是20岁不到的年青人。
嗯,儿子说。
我说,我们再看看。这一款游戏,今年冠军队和去年冠军队,是不是同一批人?
儿子想了想,说,不是。
我说,去年那批人到哪里去了呢?
儿子说,肯定是被后来的新人把他们PK下去了。
我说,那行。是不是说明,竞技游戏,冠军队更新特别快,即便是同一款游戏,去年的也很难保证今年能继续得冠?
儿子说,嗯,是这个样子。
我问儿子另外一个问题。儿子,请你告诉我,市面上现在有的、大家热火朝天PK的游戏有多少款?
儿子说,很多、很多。
我说,对呀,腾讯有,网易有,还有其他一些知名游戏公司,每年每季度,都在推出各种款式的竞技游戏。这些游戏你玩儿熟的有几套?
儿子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我,就玩儿这个。
我说,行啊。你玩儿这个,那么每年是不是还会有新的很多游戏面世?无数款游戏在不断涌现出来,你打算玩几款?你忙得过来吗?你能够保证你每年、或者连续几年都能够得到前几名吗?何况,有些游戏流行一下,很快就过气了,没人玩了。
儿子说,不行。
那,儿子,你想不想,还要不要坚持做电竞这个事?
我告诉儿子。成都,是一个电竞业非常集中、非常发达的一个城市。我看了,这两年,随着游戏热电竞热,全国有高校还开始设置有专科、本科电竞专业。
我说,你去报电竞专业专科、报本科,只要你愿意报考,爸爸也不阻拦你。
我看到成都有电竞培训班,费用七八千块钱。虽说有点贵,我们可以去向老师了解一下这些培训班在培训什么。如果你觉得值,这个钱,爸爸也可以投。但新闻里说,电竞培训班,就是让学员一起打游戏。
随后,我把有关电竞培训班的新闻报道链接,转给儿子。
这次谈话以后,儿子不在固执,逐渐冷静下来了,表示愿意继续学习,主动提出愿意加家长控制,每天有限时间接触电脑,把更多时间精力放在学习上。
经过最后一两个月冲刺,儿子中考成绩刚刚考上成都市普高线。
他的班主任说,“杨元嘉,你能够考上高中,简直就是一个Surprise。”儿子的成绩,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和预期。
拆书,让我学到了“用事实说话”。现在我已不记得,哪位伙伴拆书晋级时分享了类似片段。
当我们想去说服一个人,让对方不要去做哪件事的时候,有时候我们直接说不能做、不必做,尽管说破嘴、说破天,对方可能还是非常坚持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一切说服都会无效。
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顺着对方的思路去思考,他想去做,我们不要去极力阻止他,而是可以顺着他的思路去引导他进一步深入思考:
如果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想法真去做了,下一步会有什么情况、什么结果出现呢?可用那些已经按照这些想法做成事的“事实”来作为依据。比如,上面提到的,确实有好些小伙伴以电竞为职业,靠自己的能力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会遇到哪些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呢?用一些“事实”来“说话”。比如,因为游戏款式多、对个体各种能力要求高,个人很难持续下去,保持连续获胜获奖。
原来预期的结果,是不是会如我所愿那样出现呢?用事实来说话。
会不会出现自己不能接受的情况?用事实来说话。比如,有些当年的高手,2年以后,像《伤仲永》里说的,“已泯然众人矣。”
有没有其他之前没有想到的情形出现呢?用事实来说话。比如,几位平时来往频繁、交情深厚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高中同学,几个哥哥都上大学了,几年之后,由于学历差异太大,没有共同语言,聊不到一块儿,就一直不再来往了。
如果真会变成这样,自己还会坚持原来的想法吗?
是的,我就是用了在拆书中学到的这种沟通方式,拆为己用,努力去影响了儿子、说服儿子。
肯定有人会怀疑,是不是真的是因为这次谈话而改变了儿子对游戏的痴迷和执着,影响了他去做中考冲刺,让儿子继续踏上了学习之路?这,无法去验证。
或许,这次谈话起了作用。或许,根本没有起作用,而是儿子突然开悟开窍了。
这些都不重要了。事实是,这次谈话,也是我最后的努力。随后,我也不再去尝试让儿子专注于最后的升学冲刺了,做父母的我,已做到仁至义尽,各安天命了。
我自己始终相信,那次谈话,起了作用的。我非常感激拆书法带给我的影响,以及带给我儿子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