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做十字架神学家》(雪柔推荐)
作者:格哈德•福德(Gerhard O •Forde)任传龙译,上海三联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透过评注马丁•路德的《海德堡辩论论纲》(1518),探讨和反思各条论纲及其证词,阐述荣耀神学和十架神学之间的不同。这本简明的著作向读者陈明做十架神学家意味着什么,并邀请我们从十架神学的角度去看待一切,去思考、批判和抵挡当今世俗文化背后的荣耀神学。
十架神学是路德(和路德宗)神学最为艰深之处,直到现在,在这方面几乎举不出一本易读的入门著作。而福德的新书足堪此称。该书立足史实,精准描述了路德的立场,同时又将他的立场置于现代基督教神学争论的背景之中。在路德研究的这一重要方面,福德的著作填补了空白,牧者、神学生、平信徒,举凡在当下深研神学本质的人,读之都将受益匪浅。——提摩太•温格特(Timothy J. Wengert),费城路德宗神学院
福德以为当代读者撷取青年路德神学思想之精华而闻名。这本书简析了路德最重要的早期著作,呈现了基督徒生活的“真实状况”,令人信服。——埃里克•格里奇(Eric W. Gritsch),葛底斯堡路德宗神学院
作者简介:
格哈德•福德(Gerhard O.Forde,1927—2005),美国路德宗牧师、神学家。著有《意志的迷惑:路德与伊拉斯谟论自由与捆绑》、《神学是为了宣告》、《因信称义:生死问题》等著作。
二、《启示与更新》齐宏伟,华夏出版社(雪柔推荐)
内容简介:
中国人何以存在“宫二的悖论”与“人、道的纠结”?
中国文化的美丽与苍凉如何沿袭了几千年?
鲁迅为什么说中国人是“做戏的虚无党”?
身处“出世”与“入世”之争危机中的中国文化能自救吗?
我们需要的是“我控诉”,还是“我忏悔”?
所谓的“大自然崇拜”是灵性回归,还是堕落?
怎样看待中国人的“人神”情结?
转向吸毒与嫖娼的“宗教出路”代表了什么?
圣洁为什么不能靠修炼?
耶稣真的能解决中国文化的核心难题吗?
本书作者齐宏伟以深浸中国文化的知识分子身份,从《一代宗师》的宫二故事触角出发,震撼性地揭开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人、道”纠结,为我们深入剖析中国文化之 大美与苍凉,剥茧抽丝般地娓娓道出儒道文化的核心真相与千古困境;其中融入徐徐救赎晨风,以一个转身走出漫长文化暗夜的中国基督徒身份,为我们带来基督教 信仰真正的灵性黎明!
作者简介:齐宏伟,七十年代生,九十年代从教,零零年代读博,一零年代旅美,已著《信与思》《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 经典》《文学•苦难•精神资源》《心有灵犀》《彼岸的跫音》《鲁迅:幽暗意识与光明追求》《歌手》《目击道存》(编)《每周灵粮》《改革宗神学评论》 (编)《经典中的信仰独白》、《中国与希伯来、希腊文学交流史》(合)《基督教语文读本》(编)《叩问生存》、《上帝的火柴:用安徒生童话点亮心灯 1-2》《暗河上的求索》《野麦子》《与神摔跤》《书中之书讲演录》《与上帝拔河》《丰盛的筵席》等书。
三、《摩西的生平》(雪柔推荐)
作者: [古罗马] 尼撒的格列高利 ,石敏敏 译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根据圣经《创世记》和《民数记》中的记载,重述了摩西的生平,并从这些故事中阐发深刻的属灵意义,揭示美德的生活是以神的无限善性为基础的一个永恒进程的主题。作者综合了早期希腊传统与犹太传统,认为圣经的终极目的不是历史教导,而是帮助人的灵魂飞升向上帝。他把灵性的上升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以耶和华对摩西的显现为象征:首先是在光中的显现,其次是在云中的显现,再次是在黑暗中的显现。第一个阶段让人认识到上帝是唯一自存的实在,第二个阶段认人体会到上帝是无形、无法完全领会的,而第三个阶段则让人意识到,对上帝的追寻是无穷尽的。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使用寓意解经,阅读此书可以使我们对亚历山大学派的寓意解经传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尼撒的格列高利(Gregory of Nysssa,335-395),4世纪东方教父。他是凯撒利亚的巴西尔的弟弟,与巴西尔、 纳西盎的格列高利并称为卡帕多西亚三大教父,他们共同为基督教的两大传统之一——希腊传统立下了神学典范。他曾参与君士坦丁堡会议,对三位一体论及灵修神学贡献甚大。著有《驳欧诺米》、《论主祷文》、《大教理问答》、《摩西的生平》、《论圣灵》等。
四、基督教文学经典选读(上下)(雪柔推荐)
作者: 麦格拉思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基督教文学经典选读(上下)》精选了基督教历史上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选文分三种类型:纯粹的基督教著作;深受基督教思想和价值观影响的文学作品;回应基督教的思想、思潮或制度的言语学作品。文选 内容极为丰富,收集了九十位作者共一百多篇的著作;形式十分多样,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书信、传记、演说,赞美诗、讲道辞、神学论文等。
文选由当代杰出的基督教神学家、教育家麦格拉思选编。麦格拉思在书中还为每个历史时期,每位作者和每篇选文提供了精彩的导读和评析。
五、《敬虔与圣洁生活的严肃呼召》(雪柔推荐)
作者: (英)劳威廉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本书出版于1728年,适逢启蒙运动肇始,理性主义对基督教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劳威廉揭橥敬虔生活的本质,郑重呼吁信徒殷勤操练默想和祷告,做时间和金钱的好管家,过敬虔和圣洁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信仰。概述唤醒了许多沉睡的生命,对卫斯理兄弟、怀特菲尔德、威伯福斯、慕安德烈、C.S.路易斯等属灵领袖影响深刻。在今天这个世俗化的时代,劳威廉的呼吁依然如暮鼓晨钟。
作者简介:
劳威廉(William Law,1686年-1761年4月9日)。18世纪英国神学家,出生在北安普敦郡。1705年,劳威廉进入剑桥大学以马内利学院。死后被当地人民所纪念,在一些史书有其资料记载。
六、《方济各传&阿奎纳传》
作者: [英] 切斯特顿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王雪迎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了切斯特顿所著的两种传记:《方济各传》和《阿奎那传》。这部简短的中世纪人物传记趣味盎然、引人入胜又不乏深思。前者讲述了方济各从年轻时归信到晚年领受圣痕的经历,呈现了这位圣徒传奇却又真实的一生,让读者看到,他的祷告、贫穷、苦修、对自然的爱,以及他的各种异常之举,都源于他对基督及他人诚挚的爱。后者对比了阿奎那与方济各的异同,讲述了年轻时被称为“笨牛”的阿奎那后来如何成为伟大的基督教思想家,阐明了阿奎那的核心思想对于今天的意义。
作者简介:
切斯特顿(1874—1936) 二十世纪杰出的作家、护教学家。他视野广阔,思想深邃,笔调诙谐,对C.S.路易斯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他的作品涉及范围颇广,涵盖传记、推理小说、历史、神学论著等。最著名的著作有《异教徒》、《回到正统》、《永恒的人》、《布朗神父》等。
七、《沙漠教父言行录》
作者: [英] 安东尼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 The Sayings of the Desert Fathers
译者: [英] 本尼迪克塔•沃德 英译 / 陈廷忠 中译
内容简介:
《沙漠教父言行录》收录了沙漠教父安东尼所流传下来的珍贵语录,内容包括沙漠教父的属灵教导、轶事、寓言,以及对人生的反思。这些语录质朴而生动,充满了属灵的智慧和洞见。沙漠教父对修基督教灵修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还收录了东方教父阿塔那修的名著《安东尼传》。
作者简介:
《沙漠教父言行录》作者:安东尼,埃及修士,沙漠教父领袖,被称为“修士之父”。本书作者还包括以伊瓦格里乌、卡西安、波伊曼、马卡里乌等为代表的多位沙漠教父。
《安东尼传》作者:阿塔那修(Athanasius),四世纪最重要的东方教父之一,亚历山大主教。著作《论道成肉身》、《驳异教徒》等。
八、智慧的开端(招红推荐)
作者: [美]A.W.陶恕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副标题: 认识至圣者
译者: 姜廷华
内容简介:
不认识至圣者,我们就进一步失去了宗教敬畏感和上帝的同在感。我们失去了敬拜的灵性,以及回到里面、与上帝相遇、在安静中敬拜上帝的能力。当一介凡夫,有了把神当神、让主作主的真信仰,就能够以天上的光芒照亮人间,并且以永恒的真理切入时间。
陶恕在《智慧的开端》中,用22个章节带我们认识至圣者的属性。他对上帝属性的定义,就是上帝以任何方式所启示出来的一切关于他自身真实的事情。本书充满了陶恕对神各面品格的认识和经历,以真诚敬拜者的生命表现出来。完全没有神学八股的言论,也非以优美委婉之词吸引人。他在每章开始的时候,都会先向至圣者敬拜祷告,之后开始理性的叙述,将至圣者的威严慈爱诉诸笔下。
正如他说:“上帝是一个位格,像人一样,只要我们的心灵预备好了去经历那些奇妙的事,我们就会不断地增进与上帝的亲密关系,对他有更多的认识。那使圣经闪闪发光的上帝的荣耀,一旦降临到我们生活内在的世界里,就会更新我们对上帝的认识”(第二十三章)。
《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是陶恕的巅峰之作,也是教会历史上的经典作品。于1961年正式出版,截止2009年,已经连续再版数次,销售50万册。
作者简介:
A.W.陶恕(Aiden Wilson Tozer,1897年4月21日-1963年5月12日),宣道会(C&MA)牧师,服侍上帝近44年。著述甚丰,其中《渴慕神》(The Pursuit of God)和《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The Knowledge of the Holy)广为人知,其余30余本书或是收录了他之前未以书籍形式出版过的社论,或是整理自他的讲道录音。他的作品引导读者建立与神更深层次的关系。陶恕被誉为“当代先知”、“福音派的良心”,影响了钟马田、威尔斯比等人。陶恕说,“我渴望被渴望所充满;我饥渴,可我想变得更饥渴”。
九、《为何是祂》(唐婷推荐)
作者: 提姆•凯乐
出版社: 更新传道会
副标题: 在一个怀疑世代相信上帝的理由
原作名: The Reason for God
译者: 吕允智
内容简介:
相信上帝,就如同相信太阳已经升起。
不但因为我看见了,而且因为太阳,使我看见其他东西。
──C. S. 路易斯
对于信仰,有七个问题,让我们疑惑至今:
一、难道这世界上,只能有一个宗教?
二、上帝这么好,怎么会让苦难存在?
三、宗教是一件约束衣,会让人失去自由?
四、教会支持过不公的事,并发起以上帝为名的战争?
五、慈悲的上帝怎么会把人打入地狱?
六、科学能证明上帝是虚假的?
七、圣经不可照字面解读?
被誉为21世纪C.S.路易斯的提摩太.凯勒牧师,利用文学、哲学与生活化的对话,一一解释这些信徒常询问他的疑惑。
作者简介:
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出生并成长于美国宾州。大学就读巴克纳尔大学,并念过许多神学院,如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与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但是让他学到最多的却是在维吉尼亚州蓝领阶级的霍普威尔(Hopewell)小城的西霍普威尔长老教会服务的这九年。教徒们非常喜欢他,在初到传教时,教徒让凯勒了解到如何直接的表达。作者的第二个教会是曼哈顿的救赎者长老教会。由他与妻子凯希与三个年轻的孩子于1989年创办。如今该教会有大约六千名忠实信徒,分别在五个聚会所,与其他的姊妹教会聚会。作者并且在世界上其他大都市也有设立据点。
十、《基督教与古典文化》(雪柔推荐)
作者: (美) 帕利坎 译者: 石敏敏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基督教与希腊主义相遇中自然神学的转化
内容简介:
基督教与古典文化是思想史上的一个永恒话题,基督教和希腊哲学的相遇在四世纪达到了顶峰,这种相遇主要体现在巴西尔、纳西盎的格列高利、尼撒的格列高利和玛克琳娜这四位卡帕多西亚基督教思想家的著作中。作者考查了他们著作中基督教与希腊主义的碰撞和融合,阐明了他们如何从基督教启示的角度重塑了古典世界的思想传统。
作者简介:
耶罗斯拉夫•帕利坎(Jaroslav Pelikan),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著名的历史神学家。其他著作包括《大学理念重审》(The Idea of the University——A Reexamination),《基督教的传统:教义发展史》(The Christian Tradition: A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Doctrine),《历代耶稣形象》(Jesus through the Centuries)等。
十一、《灵魂幸存者》(雯雯推荐)
作者: [美] 杨腓力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译者: 许立中
丛书: 陶造生命系列
内容简介:
我们的生命常常需要从那些伟大人物的身上汲取力量。
在《灵魂幸存者》中,著名作家杨腓力用十三篇精彩地人物素描,活画出对他的灵性生活影响至深的十三个人的生命故事:马丁•路德•金,甘地,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班德医生,卢云神父……他们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信心伟人”,有的甚至也未必是基督徒,但是他们的怀疑和坚定,他们的软弱和勇敢,他们的瑕疵和“刺”,让我们恍悟:原来一个朝圣者的真实挣扎可以成为其他人安慰的源头和信仰的磐石,而基督徒生命的本相更是充实而丰盛的。
《灵魂幸存者》不仅仅是杨腓力个人的信仰履历表,也是弟兄姐妹的灵性参考书,帮助我们能更深入地内省我们的信仰,更真实地面对我们的生命。
作者简介:
杨腓力(Philip Yancey),美国当代作家、编辑。三十多年来,他凭借纯熟的文字和过人的洞察力,诚恳深入地探讨信仰和生活中的艰难和困惑,影响了超过1500万读者。他的作品曾12次获得美国ECPA年度图书金奖,并被翻译成25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代表作有《恩典多奇异》、《耶稣真貌》、《无语问上帝》、《有话问苍天》等。杨腓力是Christianity Today杂志的主编。
十二、路德劝慰书信(宏恩推荐)
作者: [德]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原作名: Luther: Letters of Spiritual Counsel
译者: 孙为鲲
丛书: 基督教经典译丛
内容简介:
人们都知道,路德是伟大的改教家、神学家,却常常忘记,他更是牧师,是灵魂的牧者。本书收集了路德的属灵劝慰书信。这些书信是他写给同时代人的安慰、激励和劝诫,帮助他们面对疾病、死亡、逼迫、监禁、饥荒,以及社会动荡等各种挑战。它们体现了路德的教牧辅导与其神学的紧密关系,从中可以看到路德充满基督之爱的牧者心肠。这些书信能安慰和帮助许多心灵困苦的人。
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德国宗教改革家,牧师,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与奥古斯丁、阿奎那、加尔文齐名。著有《论意志的捆绑》、《<加拉太书>注释》等。
英文选编、翻译者:西奥多•G.泰伯特(Theodore G. Tappert),当代美国路德宗学者、翻译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路德宗神学院教授,美国版《路德作品集》主编。著有《古今圣餐论》。
十三、走出心灵幽谷
作者: 大卫•鲍力森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译者: 张逸萍
内容简介:
《走出心理幽谷》一书所收纳的改变生命的辅导主题,皆是日常生活常见的问题。例如“婚姻‧家庭‧性”这一部分中包含六个主题,可以提供读者做全方位的思考。其中,《婚约之前》五大问,可帮助读者在进入婚姻之前慎思自己与所要结婚对象两人之间身份 、价值观与信仰的异同;反思二人解决问题的成熟度;离开父母与配偶二人一体的实际应用;征求他人的意见;以及接纳对方真实面貌。《婚姻是谁的梦想》指出婚姻梦想破碎,或婚姻干燥空洞之转机。《家庭暴力》显明施暴者的借口及出路。《教导青少年性爱问题》点明性爱不仅表达出一个人的崇拜对象,也是表达了个人的身份,揭露个人的内心,并显示人们需要恩典。最后还提出如何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性爱观,以及帮助青少年的三重计划。预防:合理地教育我们的青少年;重建:辅导那些已经犯了性罪的青少年;策略:帮助青少年有圣洁的男女关系。《性幻想和色情刊物》访问一位被性幻想和色情刊物所捆绑,最后终于得释放的当事人,表明了其内心世界的隐秘邪恶及欲望,揭示其问题的根源,以及最后的得胜秘诀。《不道德的性行为》开门见山地道出不道德的性行为是“取巧欺骗”、是没有亲密关系的性行为、是“脱离正轨”的,强调性爱这件事主要是灵性上的,不是生理上的。不是怎样对付欲望的问题,乃是怎样洁净内心的问题,文中并提供对付性方面的罪的得胜之道。
至于本书所收纳当代心理辅导议题,例如《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忧郁症》、《同性恋》、《再过一次瘾》,以及《了解自杀与介入》,说明了行为现象是源自内心,区分了生理部分与心理部分的问题,有助读者明白应如何看待及处理类似的问题,免得不是生理的问题,却被误导去吃药,不但不能根治问题,反倒使当事人长期依赖药物,并逃避了个人成长的责任,以及失去个人定有出路的盼望。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包括詹姆斯•裴秋(James Petty)大卫•鲍力生(David Powlison),爱德华•韦尔契(Edward Welch),保罗•区普(Paul Tripp),陆素珊(Susan Lutz),罗伯•琼斯(Robert Jones),其中多位是当今北美专业心理辅导领域的权威及著名讲员。
十四、人如何改变:在恩典中经历锐变的喜乐
作者: [美]提姆•连恩 / 保罗•区普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副标题: 在恩典中经历蜕变的喜乐
原作名: How People Change
译者: 黄玉卿 / 张燕
内容简介:
如果你曾经尝试改变却又接连失败,你就需要《人如何改变》这本书。它会向你阐释圣经所提供的改变生命的模式。这个模式思路清晰,却又注重实践,使你能真正将所学运用在日常生活的挑战中。但是改变并不仅仅是一套按部就班的程序:你会看见神如何在你生命中动工,将你塑造成你所当是的样子。你所经历的积极改变的核心,乃是那种大有能力、充满爱以及救赎性的关系。
作者简介:
提姆•连恩(Timothy S. Lane),美国宾州威斯敏斯特神学院兼职教授,基督教辅导与教育协会(Christian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简称CCEF)常务理事与讲师,牧会长达十年,拥有近三十年心理辅导经验,现任教牧关怀中心(Institute for Pastoral Care)和提姆•连恩事工总裁。与人合著《人际关系》、《改变你的人际关系》等研习材料,另著有《冲动》、《家族世仇》、《饶恕别人》、《脱离罪恶得自由》、《婚前性行为》等小册子。
保罗•区普(Paul David Tripp),美国宾州威斯敏斯特神学院兼职教授,现任德州沃思堡市教牧生命与关怀中心(The Center for Pastoral Life and Care)和保罗•区普事工总裁,美南浸信会神学院访问教授和费城第十长老会牧师,致力于将耶稣基督改变生命的大能与信徒每日生活相连接。他还是畅销书作家和演说家,著有《青春的契机》、《危机四伏的呼召》、《言语的威力》、《改变生命改变心》等十余本著作。
十五、同行:最美的陪伴
作者: [韩]郑起老(Ki-Ro Jung)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译者: 杨少君
内容简介:
在网络上引起广大回响,疯狂转载的韩国网络漫画《同行》(donghaeng.net),首次在国内以图书形式正式出版。全书以朴素的图画、简单却深刻的内容打动人心。透过5章25篇默想,帮助读者更深而安静地回到与耶稣的关系中,重新感受他的爱,获得再次前行的勇气与信心。人生的路上,不论高低起伏,他的同行就是这一生最美的陪伴。能与他同行,则是生命中最美的祝福。
作者简介:
郑起老(Ki-Ro Jung),于启明大学主修产业设计,曾在“晨间之耀公司”(Morning Glory Corp.)任职产品设计师。过去也曾经营设计制作与网络信息供应公司,目前为自由工作者,透过网络宣教,在世界网络宣教协会(swim.org)与使命种子宣教会(missionseed.net)中参与漫画、网卡与QT动画制作。他在第一节基督教漫画大赛中荣获银牌,同时也负责第19届卫理公会世界大会(WMC)的影像制作。其一生的梦想是借由“图画”来传播神的馨香之气,并将主所赐予的灵感使用殆尽,然后毫无遗憾地离开人世。拥有如此梦想的他所经营的基督教漫画网站“同行”(donghaeng.net),因着许多人的支持与协助,触动许许多多国家访客的心灵,让人们不断反思与回想神的爱。
十六、软弱之道——靠主得力的人生
作者: 巴刻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原作名: Weakeness is the way
译者: 刘光宇
内容简介:
在我们所处的文化中,软弱是我们千方百计要隐藏和否认的,甚至是可耻的。然而对于基督徒,软弱却是通往生命之道。智慧的人生导师巴刻在本书中结合圣经的真理和自己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人唯有认识和接纳自己的软弱,并依靠上帝的大能,才能成为真正刚强的人。在这里,你会找到一条从灰心失望走向自由喜乐的道路。
若你如我一样,曾因软弱而灰心挣扎,那么这本书正适合你。我们都渴望别人因我们的能力而仰慕我们,却看到我们其实常被软弱所困。莫非我们只能活在沮丧中吗?不!有一条路,可以引我们进入喜乐的自由。巴刻博士知道这条路。他带我们查考《哥林多后书》,把这条路指给我们,好让我们如同保罗,“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 。
——乔恩•布卢姆(Jon Bloom),“渴慕神”事工机构主席,《不凭眼见:信心故事的新视角》作者
巴刻把新约圣经中最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则显明出来——使徒保罗的力量,实乃来自于他的软弱。时至今日,仍然只有谦卑地屈身通过软弱之门,才可能经历基督全部的能力。 巴刻的精辟论述,既挑战我们,也告诉我们如何在软弱中靠着基督得力。
——约翰•迪克森(John Dickson)牧师,《福音派大倒退》作者
作者简介:
巴刻(J.I. Packer),当代著名福音派神学家,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加拿大维真学院系统神学教授。著有《认识神》、《寻求敬虔》、《重寻圣洁》、《清教徒肖像》四十余部作品。
十七、目击道存:欧美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雪柔推荐) 齐宏伟著,辽宁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为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合称“双希”文化。“双希”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欧美文学。但二者之间的精神实质有何不同?《圣经》与希伯来文化如何具体而微地影响了整个欧美文学的发展?这正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本书共选编了二十九篇文章,作者既有海涅、艾略特、C•S•路易斯这一类的作家,又有梅列日科夫斯基、别尔嘉耶夫、舍斯托夫、汉•斯昆、薛华、斯托得、麦葛福这一类的思想家,也有朱维之、刘小枫这一类的专家学者,从各自领域论及《圣经》文本的主旨及“双希”文化的不同,并奥古斯丁、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班扬、帕斯卡尔、拉辛、歌德、奥斯汀、霍桑、安徒生、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作家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以及作家的精神资源等各方面内容。
十八、认识神 巴刻 (旭懋推荐)
内容简介:
身居教会未必就是认识神!熟读神学也未必就会经历神!那么,怎样才算认识神呢?作者以勇气、逻辑、清晰的文字和热切的心肠,维护并重申圣经中许多古老而永恒的主题,希望藉此呼唤基督徒进入纯正而丰盛的信仰中,能真正地认识神,敬拜神,经历神,活出有神同在的恩典人生。本书是巴刻博士的代表作,多年来造就了上千上万的人。
作者简介:
巴刻(J. I. Packer,1926生 于英国格洛斯特郡)乃知名圣经学者和作家,被公认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福音派领袖之一,具有「廿世纪最后一位清教徒」之称,擅长用简单明了的文字陈述信仰, 将真理生活化,现任温哥华维真神学院历史及系统神学教授。他的经典之作《认识神》迄今脍炙人口,其他著作如《神的计划》、《信有蓝天》、《行在神的旨意中》(证主)、《基督徒须知》、《字里藏珍》、《活在圣灵中》(宣道)、《传福音与神的主权》(改革宗)、《简明神学》(更新)、《认识人》(橄榄)、《当代信仰实践手册》、 《天天认识神》(校园)、《重寻圣洁》、《在圣灵里的生命》(天道)、《活出神的心意》(明道社)等亦深受好评。
十九、基督教信仰 约翰·斯托德 (旭懋推荐)
这本书是作者司徒德牧师希望藉此来帮助基督教各宗派的初信者、预备加入教会的弟兄姊妹和关心个人灵命成长的信徒。他没有系统神学的枯燥乏味,却能触及信仰的核心,全面而实际,作者更以牧者的心肠向读者个人循循善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无怪乎本书英文原着亦已译成其他国家语文。事实上,本书是与另一些语文译本集合在一起,同时同他印刷出版的。当你阅读本书时,可能有不同宗派、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倍徒同时在阅读他们自己的译本呢!
二十、我们合理的信仰 作者: 赫尔曼.巴文克 (旭懋推荐)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副标题: 四卷本《改革宗教义神学》的缩写本原作名: 基督教神学
内容简介:
这可以看作是一本基督教信仰在教义真理方面的教科书。关于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真理教导,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以圣经为本,系统、整全又简练的阐述。
但它又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教科书,甚至不是一般意义上关于基督教教义真理的教科书,因为它并不只是简单罗列一些关于基督教教义真理的命题。“真理”对实至名归的基督教信仰来说,意味着“生命”。这本书就是对这句话的一个精彩阐释。
所以,最后,这本书又是一个邀请,邀请一切追求真理的人们来拥抱那真正的生命。因为当“信心转化为惊叹,知识止步于景仰”时,他们的告白就成为赞美和感恩之歌。而这就是(基督教)神学谈论关于上帝的知识的目标。
作者简介:
巴文克,1854年12月13日生于荷兰的牧师之家。1880年毕业于莱顿神学院。1902年接受邀请出任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教授。为荷兰最著名的神学家,现代杰出的加尔文主义神学家。
巴文克作为职业神学家、教义学家、改革宗事业的勇士,一生著述涉及宗教与神学、哲学与应用伦理学,尤其是心理学和教育理论,已发表的作品约六十多部。除代表作《改革宗教义神学》、《我们合理的信仰》外,《赞美的祭》、《上帝的国度》、《启示的哲学》以及专著《进化》等,一直广受欢迎。他对现代学术与科学进行有条件的批判性考量,从而促进了改革宗神学脱离1750年以来的僵死冷硬的状况。他也从启示的哲学中寻求人生与世界问题的答案,一个既能满足人心、也能满足头脑的答案。他曾满怀深情、极富洞见地号召所有基督徒积极地投身世界,不要逃离世界,离群索居地逍遥遁世。
著于一百多年前的《我们合理的信仰》,用简洁、浅显、晓畅的语言讲述了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对改革宗神学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内容涵盖上帝论、基督论、人论、罪论、救赎论、圣经论等诸多方面。
二十一、整合心理治疗 作者: 马克敏 (旭懋推荐)原作名: Integrative Psychotherapy译者: 林德昀
内容简介:
一部在基督教神学架构中,整合了行为、认知、和人际等等治疗模式之有份量的作品。这本书很重要,因为它标志着发展整合心理治疗的实质理论模式上一个重要的步骤。两位作者不仅将基督教信仰及属灵观和行为科学上最新的思想整合了起来,同时也将理论和学术与牧养和临床整合了起来。
《整合心理治疗》的任务是要建立一个基督教的心理治疗模式。这本书是两个领域的整合:神学和理论。在神学的整合上,本书认为:心理治疗必须以基督教的「人观」为出发点。基督教是起点,这是基督教心理治疗应该秉持的基要世界观。为了产生可靠的基督教心理治疗,必须由基督教的世界观来提供建构整合系统的基石。如果能确立足够的基督教基础,那么心理学将会提供相当大的协助。在理论的整合上,本书指出现今在心理治疗文献中一个普遍的趋势,就是要在不同的理论实践上找到其价值。
二十二、罪与恩典 马克敏 (旭懋推荐)出版社: 美国麦种传道会副标题: 基督徒辅导的整合模式原作名: Sin and Grace in Christian译者: 宋梅琦
内容简介:
在基督教神学中,罪及恩典环环相扣。身兼教授及心理辅导者身份的马克敏深信,基督徒辅导必须平衡检视人的罪及神的恩典。偏向其中任何一个,都会导致罪及恩典的扭曲。
偏重罪或偏重恩典的神学分歧,导致不同的基督徒辅导取向,马克敏坦承自己的倾向及试探,希望能藉此书帮助那些正在从事或预备要进入关顾专业的基督徒。马克敏解析罪及恩典之间的正确关系,表明基督教福音的完备真理,可以在整合心理辅导的功能层面、结构层面、及关系层面上充分展现。
作者简介:
马克敏博士 Mark R. McMinn; Ph.D.,Vanderbilt University,乔治.福克斯大学(George Fox University)临床心理学研究所的心理学教授。他是有执照的临床心理学家,美国专业心理学理事会(The American Board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认证的理事,美国心理学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会士,着有多本书籍。
二十三、压伤的芦苇 作者: [英] 薛伯斯 (旭懋推荐)出版社: 美国麦种传道会原作名: The Bruised Reed译者: 郭熙安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清教徒传道人薛伯斯探讨以赛亚书四十二章1-3节,提供温柔、高举基督的诠释和应用。薛伯斯依循马太对这处经文的解释,认为它在耶稣基督的生平与事奉中应验了。他的讲解基本上分为三个部分:
(1)基督不折断压伤的芦苇
(2)基督不吹灭将残的灯火
(3)基督不做这两件事,直到祂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
薛伯斯分这三个标题来解释主要的经文,然后在全书各处穿插着深入人心的应用。在你的属意旅程中,无论是刚开始寻求神,与祂建立关系,在你与祂的关系中奋力前行,或者一直顺服神和祂的旨意,这本书都会带给你安慰、鼓励、盼望与帮助。
[压伤的芦苇]自一六三0年首次出版以来,为无数人带来属灵的安慰与帮助。理查德.巴克斯特忆述:[一位贫穷的小贩来到我家门前。...父亲从他那里买来薛伯斯的这本[压伤的芦苇]。...它正切合我当时的需要,它把神的爱更多地向我揭开,活泼地阐述救赎的奥秘,我何等感激耶稣基督。..神就是喜欢借着书本让我释疑,重回祂的怀抱。这些见证与日俱增,钟马田医生在他的著作[讲道与讲道的人]里提出,最切合讲道者在任何境况下需要阅读的书:
你需要自己去挖摄,在不同的情形当中,你需要读些甚么。我认为,大体上你会发现,清教徒的品通常总是有帮助的。我不能过多进入这个话题,但有各式各样的清教徒!总体来说,约翰.欧文的书比较难读,他是一个知识水平很高的人。有的清教徒作家则比较温和,更直率,更具实践性。我对他们其中一个叫理查德.薛伯斯的人一直非常感恩。有一段时期,我曾经操劳过度、疲惫不堪,因此受到魔鬼不同寻常的攻击。这种状态和情形之下,读神学作品解决不了问题。事实上,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你需要的是温和、柔软的灵性治疗。那时我发现,十七世纪早期,薛伯斯在伦敦被誉为[天堂医生薛伯斯],他的著作是一剂永恒的良药,他的[压伤的芦苇]和[灵魂的冲突],平息、安抚、鼓励、医治了我。有的牧师在必须走过的各个灵性阶段中,还不知道有甚么良药适合自己,我很同情这样的人。
作者简介:
一五七七年出生于美国萨福克的托斯德,在伯理.圣艾文求学,一五九五年到了剑桥的圣约翰书就读。当时在圣安德烈教堂继威廉.柏金斯任职的是保罗.贝尼,他满有能力的宣讲使薛伯斯悔改得救。一六一0年薛伯斯取得道学学士资历,获委任为剑桥三一教堂的讲师。然而,五年后却因为他的清教徒倾向而被革职。一六一七年,薛伯斯获选任为伦敦葛雷驿站牧者,并担任此职至一六二六年。那一年,他回到剑桥成为圣西泽琳堂的主牧,后又在圣三一教堂任教区牧师。一六二七年他取得道学博士,自此,因他宣讲的内容及态度,人们称誉他为[天堂医生薛伯斯]。薛伯斯一直在伦敦的葛雷驿站、剑桥的三一教堂以及圣西泽琳堂事奉,直到一六三五年七月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二十四、司不真的哀愁
二十五、基督教会史 (美)布鲁斯·雪莱 (宏恩推荐)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译者: 刘平
本书从教会史的角度来考察宗教,脉络清晰,持论公允,文字也清新可喜,对于了解不断处于理想与具体、神圣与世俗、保守与改革之间张力的基督教而言,是颇值一读的。
二十六、基督教神学导论 作者: (美) 艾利克森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译者: 陈知纲
内容简介:
米拉德·J.艾利克森的《基督教神学》是系统神学领域的经典之作。该书获得福音派出版联盟的图书金奖,成为一本最常用的神学教材。《基督教神学导论(第2版)》是《基督教神学》的浓缩本,书中包含了对启示、上帝、创造、护理、人、罪、耶稣基督、救赎与救恩、教会,以及末世等教义的清晰概述。
《基督教神学导论(第2版)》是基督教文化译丛之一。
作者简介:
米拉德·J·艾利克森(Millard J. Erickson),当代著名福音派神学家,美国贝勒大学特鲁伊特神学院(Truett Theological Seminary)杰出神学教授。他著述甚丰,包括《基督教神学》、《三一上帝》和《道成肉身》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