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子瞻简友广场
读书笔记《苏轼十讲3——苏轼和王安石交恶之始》

读书笔记《苏轼十讲3——苏轼和王安石交恶之始》

作者: 楚丫丫 | 来源:发表于2020-09-03 22:20 被阅读0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苏轼在参加“制科”时的贤良进卷的第二十五篇《贾谊论》里写道“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苏轼为贾谊设计的方案是:与周勃、灌婴那些老臣们搞好关系,获得他们的支持,不超过十年,可以得志。到那时候有什么才华都可以施展出来。

    正是这篇文章,引起了王安石对苏轼人品的怀疑。贾谊生前没有在仕途上施展自己的抱负,但他提出的主张为大汉皇朝所用并被付诸实施。王安石认为,贾谊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那些高居要职却并无历史作用的公卿大臣强得多。王安石对贾谊的态度传达出自己的人生志向,所以王安石看到苏轼建议贾谊去讨好当时的高官和权贵,心里应是极度不悦。苏轼为官路上的起起伏伏大概就是从这里埋下的根源。

    从苏轼在《贾谊论》里探讨的处世之道可以看出这也是苏轼自己的想法,在宋仁宗时期,苏轼与仁宗皇帝信任的大臣韩琦、欧阳修等人交好,获得了几乎一代前辈的赏识,故初年的仕途十分顺利和京城里的世家大族如晁氏、王氏,当代名士如司马光等都与他结交,似乎真的是“不过十年,可以得志”。但是随着仁宗皇帝的去世,宋英宗即位,英宗皇帝在位不到四年就驾崩了,英宗皇帝的儿子宋神宗继位,神宗皇帝一上位就陆续将韩琦、欧阳修等老臣赶到地方上任职,开始物色和培养自己的大臣,苏轼“优游浸渍”而建立的关系因为换了皇帝而失了效。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王安石进入了神宗皇帝的新政治集团核心,被旧君、老臣们赏识的苏轼随同老臣们的失势而被一起淘汰。

    一代文坛宗师苏轼在文学上很成功,但在政治仕途上磕磕绊绊,被流放被坐牢,如果说这一切源于一篇文章是不是有点不真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苏轼十讲3——苏轼和王安石交恶之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fo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