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电影和舞台剧女演员,
一生主要致力于舞台剧表演,
最终获得戏剧最高奖“托尼奖”,被奉为“戏剧女王”。
一
她,是一位符合古典审美标准的绝世佳人:长长的睫毛,红润的双唇,小小的酒窝,灵动的双眸,勃勃的生机……
她集古典的优雅精致与现代的热情灵动于一身;她是美丽与才华的结晶;她以惊人的美貌和精湛的演技闻名于世;她被丘吉尔赞誉为“上帝的艺术品”。
她的魅力无人能及,如同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油画,拥有无比迷人的光影与色彩。
她就是费雯·丽,原名维维安·玛丽·哈特利。
如今,费雯·丽已经成为一个永远的追忆了,但是,她那优雅与美好,高贵与清新的人格魅力却永远留在时间的彼岸,永远不消失。
1913年11月5日,费雯·丽出生在英属印度孟加拉邦大吉岭,她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年时光。费雯·丽从小受到母亲的感染,特别喜欢表演,她3岁时就在母亲所在的业余剧团上台表演儿歌剧《小波比》。1920年,父母将她送到了英国伦敦附近的圣心女修道院寄宿学校,想让她接受正规的教会教育。在那里,费雯·丽学会了钢琴、小提琴等乐器。那时的费雯·丽便梦想着要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
当父母得知她的理想后,非但没有阻拦,反而十分支持,并帮助她进入伦敦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
这时的费雯·丽已经初露才华,释放出无人能抗拒的表演魔力。可她的人生却在此时突然转变。1931年底,费雯·丽认识了年长她13岁的律师赫伯特·利·霍尔曼,并答应了他的求婚。母亲曾警告费雯·丽,钦佩一个人并不等于爱这个人,霍尔曼根本无法理解费雯·丽生命里隐藏着对表演不可遏制的激情,这将会成为他们之间无法弥补的隔膜,但是费雯·丽的身上,坚固着美艳热情,勇敢执着,每一个执拗的眼神都让人感受到迎风怒放的铁玫瑰是何等的铿锵。
1932年12月20日,他们举行了婚礼,而费雯·丽也因此而辍学。1933年10月12日,女儿苏珊妮出生。
正如母亲预料的那样,婚后的费雯·丽心中仍然渴望走上舞台表演,幻想着成为一名优秀的女演员。她开始对家庭生活感到不满。
终于,她鼓足勇气告诉霍尔曼,她要回皇家戏剧学院继续学习。虽然得到了丈夫的许可,但是丈夫那种冷嘲热讽的态度深深地刺痛了她的自尊。她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徘徊、挣扎着,一方面渴望追求理想,一方面不愿意伤害丈夫和女儿,在这种苦痛中,她获得了对男女情爱最果敢也是最伤怀的理解:爱情应该是自由的。
后来,她的朋友推荐她参加电影《渐有起色》的拍摄,在其中饰演一个小角色。费雯·丽爽快地答应,她等待这个登台的机会已经很久了。这次表演使她初次登上银幕。
1935年,她出演话剧《道德的面具》,声名鹊起。从此,人们开始关注这个有着绿宝石一样晶莹双眸的费雯·丽。导演和制片人亚历山大·科达在观看了她的演出后,与她签订电影合约,并将她的名字改为“费雯·丽”。
从此,费雯·丽开启了辉煌的演艺事业。
二
费雯·丽开始在各类型电影中表演,从只有一句台词的小配角,到与大明星合作的配角,她正在一步步地接近心中的梦想。终于机遇来了,而此时的费雯·丽早已准备好迎接它。
电影《乱世佳人》的制片人大卫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女主角,通过层层筛选仍然没有结果。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关注谁能担此重任,扮演郝思嘉的角色。
通过奥利弗的引见,大卫的弟弟向大卫推荐费雯·丽。当大卫第一次站在费雯·丽的面前时,不禁感受到了费雯·丽高贵的外表下压抑着的瞬间即可爆发的情感力量。他完全相信眼前这个女人无须排练就可以迅速进入角色,敏锐地把握情绪的变化和表达。
正如大卫所预期的那样,费雯·丽用自己的全部热忱诠释着她所扮演的角色,直到产生情感共鸣。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费雯·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情感经验,化身其中,人戏合一。
1940年,费雯·丽凭借成功饰演《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这一角色,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宣读的评委鉴定是:“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
这一荣誉给费雯·丽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名誉,但是她说:“我不是一个电影明星;我是一个演员。作为一个电影明星,只是一个电影明星,是多么虚假的人生,为了虚假的价值和公众而活。演员的生活可以持续很久,总是可以饰演不可思议的角色。”
在名利双收的同时,费雯·丽为电影《乱世佳人》所付出的却是她永远无法重新得到的健康———拍摄影片所需要的红色尘土令她染上了肺结核。
费雯·丽成为了灯光下耀眼的明星,走到哪里都能够吸引无数的眼球,唯独没有霍尔曼。霍尔曼需要的是传统的英国淑女式的家庭主妇,而此时的费雯·丽已经离他的生活越来越远。他们逐渐意识到结伴而行已经不可能了,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共同的生活方向。
而此时的费雯·丽,与奥利弗的关系越来越近,爱情有时候就是刹那的心动,让人着迷。她开始感受到伟大爱情的滋味。直到有一天,她不堪承受,告诉霍尔曼,尽管他不同意离婚,但她也必须离去,因为一个人应该葆有心灵的健康,她要和一个懂得她的人生活在一起。而那个人正是奥利弗,在她心中,奥利弗是她存在的价值所在,不仅是生活中同呼吸共命运的爱人,也是艺术上追寻的榜样和良师益友。
1940年,霍尔曼同意与费雯·丽离婚,但是后来他们保持了一生的友谊。在费雯·丽人生戏剧的爱情场景中,霍尔曼无疑是配角;但在费雯·丽的坎坷人生中,他却是相伴费雯·丽最长久的挚友。
不久,费雯·丽和奥利弗的爱情终于修成成正果。此时此刻,月正圆,花正好,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费雯·丽懂得,爱情能够展示人性的美丽与尊严的时候才是有价值的。她坚信她与奥利弗炽烈而忘我的爱情能够经受住一切考验。20年后,当她发现自己错了时,竟难以置信。但她后来曾说,如果能重新拥有生命,她还会做一名女演员,还会嫁给奥利弗。
三
她有完美的事业,却没有幸福生活。她把角色当自己,把自己当角色,这人戏不分的生活大大伤害了她的身心,让她饱受抑郁症的折磨。
《魂断蓝桥》中的玛拉因为爱而死在车轮下,《汉密尔顿夫人》中的埃玛因为尊严而失去了一切,《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因为不愿忘怀过去而被强行送往精神病院……一次次忘我地置身于这些角色中的费雯·丽终于病倒了,没有人知道她脆弱而又紧绷着的神经何时会突然崩溃。
奥利弗说:“必须去感受。痛苦、热情、忧伤,一切的感受都会使你永远地失去一些东西,而一切的感受又会使你的内心更加丰富。”奥利弗的主张对于费雯·丽来说几乎是致命的,她动情地感受着他人的命运,又从来表里如一,于是她所表演的每一个悲剧故事都在消损着她的健康。
1944年,她出演影片《凯撒和克利奥帕特拉》,这时发现自己怀孕,但是不幸流产。她非常沮丧,患上了间歇发作的狂躁症。这时她的神经濒于崩溃,并从此饱受精神折磨。
1947年,奥利弗被授以爵位,作为奥利弗夫人,费雯·丽陪伴他前往白金汉宫参加授权仪式。在他们的黄金岁月里,他们共同经营着家居生活,携手创造着英国戏剧界的辉煌。合作出演的十几出剧目见证了英国最出名的一对夫妇的灿烂轨迹。
1951年,费雯·丽因出演《欲望号街车》,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随后又凭《欲望号街车》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光阴可以逝去,美人却不迟暮。
再美丽的爱情之花也有凋谢的时候,再美好的爱情也有落幕的那一刻。
1960年6月,当奥利弗要求离婚时,费雯·丽的回答是:“当然,奥利弗夫人将满足他的一切要求。”费雯·丽知道,爱意味着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男女之爱最不堪重负的是虚伪和强迫。她不能让奥利弗经历20多年前她与霍尔曼之间发生的痛苦。而奥利弗在自传中提到了,他们分手的主要原因是费雯·丽的疾病。
当费雯·丽饱受疾病折磨的同时,奥利弗也同样备受煎熬。最终,20多年的爱情生活走到尽头,费雯·丽不是胜利者。没有了爱情滋润的费雯·丽迅速地老去,但奥利弗始终是她心中的挚爱。爱恨离别,世事无常,岁月模糊了曾经清晰的往事,局外人的你我更无从探究其中是非对错。
也许是造物主不忍看到自己的艺术品晚景凄凉,所以薄施恩惠。戏剧演员约翰·梅里韦尔走进了费雯·丽的生活,并作为费雯·丽寂寞余生的知心伴侣,陪她走过最后的岁月。
时光的河流一去不回,不知不觉,费雯·丽已经进入知天命之年。五十余岁,对演员这个职业来说并非高龄,随着经验的增长,演技往往更加炉火纯青,艺术的生命会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可此时的费雯·丽,她的生命的火光却越来越微弱。对往事的回忆越来越频繁地在脑海中闪现,她似乎在无意识地回顾一生,总结一生。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里,她像所有进入暮年的人一样,无比怀念初到人世的童年时光。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她不顾身体的虚弱,重返阔别数十年的印度,寻访自己的根。她无比留恋人间的美好事物,似乎要把它们深深地烙印在记忆中带走。
1967年5月,困扰了她超过20年的肺结核再次复发。7月7日晚上,费雯·丽在她的寓所里长眠,陪伴她的只有她床头摆放的依旧有着迷人微笑的劳伦斯·奥利弗的照片。
在她孤身一人的时候,费雯·丽悄悄地走了。她的生活始于爱、友善和美好回忆,却以悲剧收场。她的骨灰撒在伴随着她走过最后的凄凉岁月清澈的湖水中。
费雯·丽在人间的最后一缕痕迹就此湮灭。费雯·丽为艺术梦想和爱情燃烧了一生,但是她从不后悔,也别无选择。她的音容笑貌,绝代风华,随着她的作品在一代代影迷心中流芳百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