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小学二年级,因外婆去世了,去了舅舅家,电视里正播放87版红楼梦。那时,总觉得红楼梦中富家公子和小姐,锦衣玉食,华服披身哪来那么多的悲悲切切?
![](https://img.haomeiwen.com/i2948694/6055cbff04551c66.jpg)
再后来红楼梦重播多次。又嫌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三教九流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甚至不知谁与谁啥关系或者弄混了,少年时没那个耐心,因此连大概也未曾知晓。
初中还是高中,语文课本上有关于林黛玉进贾府那一篇,美丽多情的语文老师,说起原应怜惜,万艳同杯,千红同窟,感慨红楼梦是个迷。而我自己因为林黛玉进贾府那篇瑰丽的词藻,细腻的感情,推断全书都是如此,又不耐烦起来,更加青春期的心事,越发想要单纯,认为红楼梦只深谈爱情,或者家庭琐事,因此更不可能有阅读的兴致。
再后来,因对厚厚的书望而却步,即便上了中文系,也未曾粗阅四大名著,自然包括红楼梦。
工作后,因为人事的纷繁,也因为生活的定力不足,更不曾静下心来品味红楼。今年孩子放假,看了些其他的书,觉得不太过瘾,偶然想到了红楼梦,又记起,路遥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里,他对曹雪芹推崇备至。于是,出于对一个作家的认可,对两个作家的尊崇,大概花了一个月时间,除了后四十个回,前八十回的石头记算拜读完毕。
感慨颇多,也曾有流泪的念头。史湘云做绣活的辛苦,宝钗为周全哥哥错处的周到与心酸,晴雯抱病深夜为宝玉补衣服,以及她被冤枉驱逐出大观园后关于对宝玉感情的后悔,这些感触良多。还有对赵姨娘和贾环永不得翻身的悲悯,对尤氏屈辱的同情,对凤姐要强劳累的感同身受,对小红和贾云,身为下贱知道怎么上进逆袭的欣赏,以及对贾政严父形象的认可。红楼中世故人情不一而足。
又说到对红楼梦的解读,我没有别人那样太多的揣测,但也有疑虑,比如林黛玉父亲给林黛玉的遗产去哪里了,为何后来燕窝也吃不起?再比如秦可卿究竟算啥角色,真和贾珍发生了,曹雪芹为何要删除?只是为和金瓶梅区分开?还是?为何秦可卿死后宝玉吐血?究竟何至于此?
对人物的认知,宝玉是同性恋?妙玉黛玉宝钗高洁。贾琏也是同性恋?贾珍贾蓉父子真的可以和同一个女人发生关系,混乱不堪?但是这些都是事实。
宝玉最高,贾琏贾珍贾蓉都是渣男。宝玉也有渣男嫌疑,到处招惹女孩,金钏晴雯都因为他死掉。
好男人代表贾芸,柳湘莲,林如海,贾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