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7日,阅读《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107—117页。今日思考:窦桂梅、程翔,两个名师都是教语文的,但又都有自己的学科建树,根源在于他们不甘做一名不思考,不走脑子,每天只知道教课的“教书匠”。而是不断的去研究学科、研究课堂,研究儿童。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从中提炼规律,总结经验,树立学科育人关,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金句分享:①语文学科说到底是培养人的途径之一,缺失了对于人的关怀的语文课程势必是苍白的,甚至是可怕的。但是,语文对于人的关怀就不应当是生硬的、教条的。脱离语言学习材料独立存在的,应当让学生在母语文化的滋养下,自然而然的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完整的人。②任何一门学科都是诸多育人途径中的一条,在每一门学科教学都愈加专业化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培养很多具有专业化背景的野蛮人。特别是很多一线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没能够为学生未来持续的发展奠基。这样的教育培养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③未来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取决于今天我们培养怎样的儿童。④这样的教育如果不加以改变,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将是可怕的。⑤我体会到,教师不要炫耀自己,而是要让学生锻炼,学生出错不可怕,学生的错误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和依据。⑥我现在认为,教师的天职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在让学生得到发展提高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发展提高。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学生的发展提高。⑦我体会到,教师要善于隐藏自己,把课堂还给学生,只要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事情,教师就不要替代。⑧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心中的太阳,让学生用温暖的阳光照亮他人,照亮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86245/ad4bbce4e18b8e4d.jpg)
2023年8月8日,阅读《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117—126页。今日阅读摘抄分享:①工作30多年来,我的体会是,教师的成长不是轰轰烈烈,而是默默无闻的,鲜花少责难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伴随着教师的成熟而提高,伴随着教师的优秀而优秀。作为教师,对待各类学生要一视同仁,因为学生当时生活条件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良,不一定决定他们今后的发展,教师的德行对学生做人做事的引领,才会影响学生的一生;②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我认同他的观点,确信教育是一种顺应时节和儿童天性的自然生长,确信教师只有扎根课堂,培心育根,才能向上生长。森林里的大树之所以成为合抱之木,绝不是因为有人浇灌,而是因为大树竭尽全力拼命吸取营养。同样,在名师的成长过程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也是教师自己的专业自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