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哲思
三口之家,慢慢走

三口之家,慢慢走

作者: 寻找柏拉图 | 来源:发表于2019-10-03 06:29 被阅读0次

    我记得家里还有一本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是以前从我妹妹家牵羊回来的,很精装的一本,记得我妹妹非常宝贝那本书,告诉我一定要还她,所以我一直对那本书蛮好的,但是拿回来就一直放在那里,没有读。直到最近,读书读得魔怔,想找本小书读来解解黏稠,看见了这本书的电子版,便读了下来。

    通篇读到尾,是讲述父母与女儿的感情的,如果要找些许的不一样,在我看来,满满的溢出来的,是杨绛先生对丈夫和女儿那种普通的爱,普通到了极致,让我想起我的关节常年疼痛却头脑清楚脚步轻快的奶奶,有些爱,不是言语之间,是只有某些特定的人处在特定的位置上才能感受到的。我想起龙应台对儿子的爱,孤独,少有回应,于是有了那句脍炙人口的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的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在肉体上,龙应台幸福过杨绛先生,在精神上,杨绛先生一家幸福过龙应台。或许事实并非如此,但从两个人的内心独白来说,是这样。

    钱媛去世,钱钟书先生紧随其后,留下杨绛先生独自一个人,思念先走的二人,默默地书写着《我们仨》,想到某处不觉抹泪,想到某处又不觉痴笑。

    对于一个老人来说,陪伴最多的是寂寞,最怕夫妻有一人某一天突然逝去,不舍却也在情理之中。人的一生,青年时热恋,中年时漠然,老年时相依,什么也比不上身边有个人陪着坐在一起,晒太阳,摇摇椅。更勿论儿女在膝下侍奉了,如果能实现,简直是人间正果。而钱家在茕茕暮年实现了这一愿望,却心知生命已经快要走到了尽头,这样的日子虽好却不能长久,珍惜眼下每一天是唯一能做的事。

    无论为世界做了多大贡献,留下了多少珍品,对于钱钟书,对于杨绛,对于钱媛,都只是兴趣所在而已。做事认真,是本性,改不掉。学问深,是熬出来的,也是一代代熏陶出来的,从某父读书不分日夜,常常夜半读书就可以看出来,过去的人,读书是比现代人要投入更多心血的。

    两个人有着相同的兴趣,夜晚,你做你的事,我读我的书,互不干扰,心灵上又有着感应。

    杨绛先生离不开钱钟书先生,钱一不见杨就慌张,钱钟书先生离不开杨绛先生,弄坏了东西以后就赶紧找杨处理,杨说没关系我会解决,钱便放心的回家,那是一种孩子般的信任,无所从来,归于尔身。

    最后是一点题外话:我觉得钱家真的很幸运,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遭受的苦难自不必说,却能因为惶恐的听话就躲过了无数的祸事,虽然也受过苦难,但是在那个时代身为老知识分子能仅仅受到如此轻微的伤害,非常的不易,这其中,有钱的努力,杨的灵动,媛的保护,于是三人晚年尚有几日幸福日子可过。而也有无数的留下名字的、没留下名字的先辈,就这么被泯灭被残害在那个大绞轮里,可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口之家,慢慢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tf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