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幕后产品:打造突破式产品思维
作者:王诗沐
备注:以下内容摘抄、整理自《幕后产品》,仅作为个人读书笔记使用。如有理解错误,欢迎指正啊~感谢作者和所有分享想法与经验的人啊~
/|| 20191113 阅读打卡
✦ 阅读内容:第 3 章,需求分析方法论
✦ 阅读笔记:
- 产品经理面对的需求千千万万,因为:
- 提出需求的门槛非常低
- 需求分析并不像写代码那样有很强的逻辑性,其中存在相当感性的部分,每个人对需求都有自己的理解
- 需求分析方法论
- 收集需求:对需求的收集、分类梳理是一个尽可能获取足够多信息的过程。信息越多,对产品面临的局面掌握得越全面,做决策时就越清晰。
- 评估(深入、全面、真伪、优先级):需求有真伪,也有轻重缓急之分,做什么需求能给产品带来最大的价值?需要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
进阶(挖掘产品利益最大的需求):需求堆砌不出好产品,就算满足了每个用户反馈的需求,也会遭遇用户量涨不上去的情况,我们需要挖掘一些真正重要的需求。
/|| 20191114 阅读打卡
✦ 阅读内容:第 1 节,尽可能多地收集需求
✦ 阅读笔记:
- 不要拒绝来自任何人的需求。
把所有人都当作普通用户,不带感情色彩。将需求与身份、动机等区分开来,在之后分析需求时再考虑它们。 - 从各个渠道获取需求
- 包括产品内的反馈系统、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知乎、微信群等等
- 为什么要覆盖这么多渠道:
1)每个渠道的用户特点不同;
2)用户反馈的渠道同时也是用户接触产品、品牌的渠道,认真对待用户的声音就等于在宣传我们的产品,打造品牌忠诚度。
- 需求要有逻辑地进行组织
- 组织原则:
1)保证可以方便地记录、检索,避免遗忘;
2)能通过组织良好的需求池宏观地观察产品发展阶段的状态,结合当前和长远目标,更好地做优先级决策。 - 方法:
1)按照用户使用产品的环节进行分类。在一个垂直行业中,横截面切得越多,对用户使用产品的各环节和行业的影响更大,那么产品就越可能发展成一个囊括更多用户、高粘性的平台。
2)大分类下还可以细分。这样可以对从大目标到具体实施的策略都有更清晰的认识。
3)当我们用脑图把需求逻辑脉络理清楚时,对这个产品大致是如何满足用户、如何一步步影响用户的,也就比较清楚了。 - 其他方法:例如,在考虑某一个客户端版本的重点时,可将需求分为体验修补型、主打亮点型、长远布局型等,这样也有利于与运营、市场等同时进行沟通协作。
- 组织原则:
- 需求也是符合二八原则的,80% 的人提出的都是 20% 的需求
除关注集中的主流需求外,剩余的长尾需求需要产品经理投入更多的精力。
在实际工作中,团队很容易陷入根据用户需求的反馈次数来判断是否应该实现某个需求的情况。其实这是杀死创新的所在。
既不能完全靠数据统计,又不能完全依赖主观判断,需求分析本身就是一件错综复杂的事情。但在这错综复杂的过程中依然有蛛丝马迹可循,这就是产品经理经年累月形成的经验和方法论。
/|| 20191115 阅读打卡
✦ 阅读内容:第 2 节,需求背后的动机
✦ 阅读笔记:
- 产品与需求的讨论通常都非常主观,如果一味地强调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很容易陷入双方不能互相理解、不在一个沟通频道上的局面。
- 当老板 / 上级直接让你做某个功能时,如何进行沟通:
- 分析需求背后的动机。老板也是用户,他提出来的想法也是需求。他究竟为何要提出这个需求?比如,他是不是想通过这个功能获取更多的新用户?
- 从当下的局面考虑、从产品长远发展考虑,在获取新用户的目标上是否能达成一致?是不是当下重要的事情?
- 采用老板的方法获取新用户,会有什么问题吗?有哪些积极的作用,有哪些负面的影响?性价比如何?
- 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获取新用户?有没有办法作用更大、实现更简单、负面影响更小?
/|| 20191116 阅读打卡
✦ 阅读内容:第 3 节,评估实现需求的影响
✦ 阅读笔记:
- 每个需求的实现都有利有弊;每个需求也会与其他需求相关联,甚至牵一发动全身。
- 产品经理需要分析、评估一个需求带来的影响,判断要不要实现这个需求,要如何实现这个需求,最好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并使整个产品体系获利。
- 需要做好两类分析:
1)分析一个需求的影响范围;
2)分析它的利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