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五·六〇】
近人佳句,常摘录之,以教子弟,过时一观,亦有吹竹弹丝之乐。明知收拾不尽,然捃摭一二,亦圣人“举尔所知”意也。毛琬云:“乍寒童子怯,将雨野人知。”童钰云:“病闻新事少,老别故人难。”张节云:“行善最为乐,观书动畜疑。”孔东堂云:“纤低时掠水,帆饱不依桅。”廖古檀云:“山风枯砚水,花雨慢琴弦。”王卿华云:“断香浮缺月,古佛守昏灯。”汪可舟云:“客久人多识,年高众病归。”吴飞池云:“凉风不管征衣薄,落日方知行路难。”李穆堂云:“云在岫无争出意,石当流有不平鸣。”
吹竹弹丝,音chuī zhú tán sī,汉语词语,意思是吹奏管乐器,弹拨弦乐器。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阁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
捃摭,音jùn zhí,捃,与攈、攟同,在一些典籍中,“捃摭”常作“攟摭”。释义:1、采取,采集。汉·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及如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2、指搜罗材料以打击别人。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窦群》:“群等怨,遂捃摭吉甫阴事告之。”
举尔所知,音jǔ ěr suǒ zhī,意为举荐你所了解的人。语出《论语·子路》:“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毛琬,应为毛畹(生卒年不详),字楚滋,号石兰。山东掖县(今山东莱州)人。明代阁老毛纪的后裔。府增生。晚年客死闽中。娶徐氏,无子,一女适监生赵偁。“诗工五言”,有《河东草》《饮马池集》,存佚待考。其为诗写景不离田园逸景和山间野趣,字字锤炼,精工密致,韵味深长,颇有柳河东写景诗之感。佳句频出,如“天空星自焕,露冷月添明”“牧童闲野外,樵子散山中。”“露果枝垂白,霜林叶耐红。”皆意境清幽,用字精致。(佚名论文《毛纪诗歌创作浅探》)按:府增生,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代生员都有月廪,并有一定名额,称廪膳生员。后又于正额之外,增加名额,称为增广生员。简称“增生“,无月米,地位次于廪生。见《明史·选举志一》。清沿袭明制。
乍寒童子怯,将雨野人知。出自崇儒毛氏三支十世毛畹的《同友人游道士谷》,被各家收录,可见此诗或为毛畹诗中可称道者。但各家版本略有出入。乾隆二十三年(1758)德州卢氏雅雨堂刻本的《国朝山左诗钞》六十卷录为:“《同友人游道士谷》:入谷群峰抱,白云初起时。乍寒童子怯,将雨野人知。细草埋幽径,流泉过小池。行行看不尽,松外一花枝。”毛氏族人毛贽(字师陆,号勺亭,明代阁老毛纪后裔)编纂于乾隆十年(1745)的《勺亭识小录》录之如下:“《游道士谷》:入谷群峰抱,白云初起时。乍寒童子怯,将雨野人知。荒草盈蹊径,春流漫小池。行行看不尽,松外一花枝。”清代毛贡纂《崇儒毛氏族谱》卷八录为:《仝友人游道士谷》:入谷群峰抱,白云初起时。乍寒童子怯,将雨野人知。荒草盈蹊径,细流平小池。行行看不尽,松外一花枝。”(佚名论文《毛纪诗歌创作浅探》)
童钰(1721—1782),字璞岩,一字树,又字二如、二树,别号借庵、二树山人、树道人、梅道人、梅痴、越树、栎树、树树居士、太平词客、白马山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工诗,擅画梅,兼工草隶,爱蓄古铜印章,精篆刻。尝与修《豫省志》、《扬州志》,著有《二树山人集》、《香雪斋馀稿》。袁枚神交好友,未曾谋面。
张节(生卒年不详),字心在,号梦畹。安徽歙县人。生而聪颖,能诗文,兼通医学。尝著《张氏医参》七种,即《医学一得》、《持脉大法》、《本草分经》、《瘟疫论》(摘抄吴又可原著)、《痘源论》、《伤燥论》、《附经》等。现有刊本行世。清人陈修园在1809年刊行的《医学实在易》卷三的《痢疾诗》中有自按:“痢分寒热各相争,张氏(字心在,近时人,著《张氏医参》)伏邪论最精。”由此可知,张与袁枚是同时代人。
蓄疑,音xù yí,亦作“畜疑”,指积疑。《书·周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孔 传:“积疑不决,必败其谋。”《隋书·卷三二·经籍志》:“多识而不穷,畜疑以待问。”明·徐渭《拟上督府书》:“伍若队,凡属其长所领者,必问其无讎嫌而后可,恐长报怨而众蓄疑也。”清·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古书传述亦有异同例》:“按阎氏此论,可谓入微,蓄疑十年,为之冰释。”
孔东堂,即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代表作品《桃花扇》。世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昇并论,称“南洪北孔”。
纤,音qiàn,释义:1、纤夫挽船前进的绳子,纤绳。拉纤。纤夫。《红楼梦》:“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纤的图银子。2、牵牲口的绳索。唐·刘禹锡《观市》文:“马牛有纤,私属有闲。”
廖古檀,即廖景文(生卒年不详),字琴学,一字觐扬,号檀园,又号羡行氏、古檀氏。松江府娄县(一说青浦)人,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官合肥知县,二十七年(1762)夏被参革去官,再未出仕。著有《吟香集》六卷、《清绮集》八卷(一名《罨画楼诗话》),为诗话汇编,同时收作者本人的《古檀诗话》)、《古檀诗草》、《盥花轩诗话》八卷等。廖景文诗书画均擅,于音律尤精,与剧作家金兆燕友善。
砚水,音yàn shuǐ。意思是砚池中用以磨墨的水。唐·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王卿华,字复旦。杭州人。袁枚友。其他无考。
断香浮缺月,古佛守昏灯。出自宋·苏舜元《丙子仲冬紫阁寺聊句》,原文:“断香浮缺月,古像守昏灯。”
汪可舟,即汪舸(1701—1770),字可舟,号㠣崌山人,晚号客吟老人。婺源人,流寓扬州。性不谐俗,偃蹇贫病以殁。工诗,工书法,尤精楷书。有《㠣崌山人集》(按:㠣崌,山名,今名历居山。在江西省景德鎮乐平市洪岩镇)。《四库提要·卷一八五》:“是集为舸所自定,断自五十岁以后。乾隆庚寅(乾隆三十五年,1770),杭世骏为之序。”
征衣,音zhēng yī,释义:1、旅人之衣。唐·岑参《南楼送卫凭》诗:“应须乘月去,且为解征衣。”宋·刘儗《诉衷情》词:“征衣薄薄不禁风,长日雨丝中。”2、出征将士之衣。唐·赵嘏《送李裴评事》诗:“塞垣从事识兵机,只拟平戎不拟归。入夜笳声含白发,报秋榆叶落征衣。”宋·司马光《出塞》诗:“霜重征衣薄,风高战鼓鸣。”清·顾炎武 《赠朱监纪四辅》诗:“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3、泛指军服。续范亭《寿徐老》诗之三:“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食。”
李穆堂,即李绂(1675—1750),字巨来,号穆堂,江西抚州市临川区荣山镇人。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诗文家。10岁学诗,12岁学古文辞。康熙四十七年(1708),中乡试解元,次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后历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雍正二年(1724),任广西巡抚,次年,升任直隶总督,以参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而下狱,后免罪。乾隆即位后,授户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等职。乾隆十五年(1750),因病在临川石芝园去世,时年七十五岁。李绂通义理之学,宗尚陆九渊、王守仁。反对空谈心性,倡导躬行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辑《朱子晚年全论》,认为朱熹晚年之论与陆九渊之说多有符节相合之处,实欲牵朱以入陆。又著《陆子学谱》,以朱就陆,为陆学争正统。李绂在文章创作上,涉原、说、经考、经解、赞、记、墓志、传、策问、奏疏等多种文体,数量相当可观。李绂亦能诗,应制诗较多,也有一些挥洒自如、浅近自然的诗作,如《江西坡》《落叶》等。著有《穆堂初稿》50卷,《穆堂别稿》50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