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漂亮的彩虹鱼从瑞士游来,它诞生于1992年,它有让很多鱼羡慕的外衣——闪闪发光的多彩鱼鳞。这条美丽的彩虹鱼游遍了世界各地,受到无数孩子和成人的喜爱。
在这本《彩虹鱼捉迷藏》里,彩虹鱼和小伙伴捉迷藏,自认为肯定能赢的它,在游戏中一败涂地——找不到别人,而自己轻易被找到。彩虹鱼难受又生气,向朋友发脾气并退出游戏。
在其他伙伴的劝导下,彩虹鱼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诚恳道歉。小鱼们又快乐地一起玩捉迷藏。
显然,《彩虹鱼捉迷藏》中的彩虹鱼就是一个“小朋友”。它活泼勇敢,可是也会任性犯错。因为捉迷藏输了,一气之下离开。这就是在犯错中不断成长的孩子,如此真实地在书中呈现出来。
“彩虹鱼系列”绘本的作者是瑞士作家马克斯·菲斯特。
他在创作彩虹鱼系列作品时突发奇想,用烫金技术装点了彩虹鱼。翻动书页,这条色彩斑斓的彩虹鱼身上的鳞片闪闪发光,摇头摆尾的动感跃然纸上。
别看《彩虹鱼捉迷藏》的情节简单,蕴含的道理可不小。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孩子遇到类似行为。比如堆沙塔时失败了大哭,把沙子抛撒一地……虽然孩子面对挫败发脾气是正常现象,但也要谨防孩子发脾气时“误伤”别人,导致问题扩大化。
孩子可以从《输不起的莎莉》这类绘本中学到如何建立正确的输赢观。但如果失败已经发生,孩子从《彩虹鱼捉迷藏》中可以学到相应面对办法。
在书果星球,我们通过多个维度来引导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养成抗挫能力。在这里,给父母们介绍三点,在阅读时可以借鉴,引导、启发孩子。
第一,阅读中启发孩子:“输赢”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以绘本中彩虹鱼玩捉迷藏这个游戏为例,游戏必定会产生输赢。可以告诉孩子:
“你看,虽然绘本中小蓝鱼这次赢了,可是它以前也总会输;彩虹鱼这次虽然输了,它以前不是也经常赢吗?”
可以去反问孩子:“你觉得玩捉迷藏游戏,每个人都赢,是可能的吗?”并结合实际一起讨论,在大家的群体游戏中,有没有能够每次都赢的游戏?
通过实际的体验,孩子会发现大家都会输,并不存在“常胜将军”,引导孩子对“失败”保持一颗平常心。
第二,让孩子通过情景演绎观察“失败”后果。
孩子有好胜心,想赢怕输,其实是因为他们不想承担“输”的后果。比如,他们可能觉得输了之后爸爸妈妈或者老师不喜欢自己,或者受到别的孩子嘲笑。这些小事可能在孩子眼中大过天,因而产生苦恼。
这时候,阅读绘本时,就可以问孩子:“你觉得彩虹鱼为什么不想输?”比如有的孩子就会回答说“输了不开心”。
“不开心什么呢?不如我们一起找找,彩虹鱼为什么不想输吧?”阅读导师这样引导孩子,他们就会去从书中寻找答案:
彩虹鱼不想输是因为它最初就认为自己肯定能赢,结果输了,担心被其他小鱼笑话。
不过事实证明,彩虹鱼的担心有些多余,在他生气离开时,朋友们主动邀请他继续参与游戏。
这时候,还可以问问孩子“彩虹鱼输了以后能得到什么啊?”启发孩子思考:如果彩虹鱼一直赢,他永远在藏,如果输了则可以找人,换一种游戏玩法会有不同体验。
这样也启发孩子不要过多地纠结“输赢”的结果,可能会有更多新的收获。
第三,阅读中教会孩子对自己情绪负责。
绘本中,彩虹鱼发脾气退出游戏,最终道歉回归。可以启发引导孩子思考:
“如果你是小蓝鱼,彩虹鱼没有赢你就不玩了,你会怎么想?”
“彩虹鱼明白自己做错了,他后来是怎么做的?”
由此引导孩子知道,失败以后可以有情绪,但要对自己情绪造成的结果负责。
一本绘本真正的深阅读,最终要让孩子结合生活思考。用生活所感去阅读,用读书所得去生活,才能真正让孩子阅读,不止于看书。
通过这本有趣的绘本阅读,不但培养孩子承受挫败的容忍能力,还让孩子拥有一份“输得起”的精神,有助于孩子日后面对挫败的时候,可以用正面、乐观的心态去战胜困难。
阅读,带给孩子的启发是无穷无尽的。
孩子阅读,不但增长知识,培养阅读理解、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评价、判断、反思等多种能力,更是对培养抗挫,控制情绪,生命感悟等综合素养都有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