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97089/6ea8265d6c957182.jpg)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村上春树
一、小浪语
村上春树
作家(兼跑者)
1949-20××
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关于村上春树,我觉得用他自己的话来介绍可能更为合适。尽管用墓志铭来做介绍可能有些不吉利,不过村上肯定不会介意,毕竟这是他自己愿望的墓志铭。
作为一名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日本当代小说家,其最为响亮的称号应该是“诺奖长年陪跑者”。
当然,大家津津乐道的谈资,村上自然不是十分在意。
他在书中写道:“我自小就不太在乎胜负成败,这种性格在长大成人后也大致未变。”
这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可算做村上的半本自传,或者按他自己的话讲,这是一本以跑步为基轴的回忆录。
这么看来,村上从33岁开始跑马拉松,对陪跑这种事应早习以为常了。
至于我为何会想起读这本书呢?
可能是在23岁的年纪产生了某种奔跑的悸动,并且在这2020这个特殊的漫长寒假付诸了一些实践。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旦开始着手做某事,便不由自主的会去思考这件事的意义。
虽然大部分的思考都没有结局,但偶尔也能得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那种欣喜着实是无法言表的。
于是,我便一边奔跑,一边思考,任他意义有无。
二、跑者空白
村上为什么跑步呢?
三十岁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在神宫球场的外场观众席一,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看着棒球比赛,吹着暖风,偶尔望望天空,听到清脆的一个击球声后,“对啦,写篇小说试试”,他就产生了这么一个念头,而后一名小说家便诞生啦。
由于小说家长期伏案,他一天又要抽六十支烟。这样定是无法作为一名小说家度过今后漫长的人生的。要不就选择一项运动来保持健康吧,经过深思,他选择了跑步。
为什么不是网球?不是游泳?
不是其他的什么运动?
偏偏是跑步呢?
因为跑步不需要对手或者伙伴,也不需要赶赴某个特定的场所,只要有一双跑鞋,有一条小路,兴致来时,便能肆意奔跑。当然,更直接的原因可能是村上家旁边恰好有一个可以自由使用的四百米的操场跑道。
于是,三十三岁,村上成为了一名跑步小说家,凌晨四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就这样他理所当然的戒了烟,理所当然的过上了健康规律的生活。
而且,这一跑就是二十多年。
每年村上都会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他跑过繁华的纽约,盛夏的马拉松圣地雅典,没有梅雨季节的北海道······
跑步的时候,人会想些什么呢?
作为一名新晋跑者,不免对村上这种跑步小说家的想法产生好奇。
他这样写道:
寒冷的日子,我可能思考一下寒冷;在炎热的日子,则思考一下炎热;悲哀的时候,思考一下悲哀;快乐的时候,则思考一下快乐。如同前面写过的,还会毫无由来地浮想往事。有时候,只是偶尔有之,也有关于小说的小小灵感浮上脑际。尽管如此,我几乎从不曾思考正儿八经的事情。
如此看来,跑步时,人类大概思绪是相近的了,相近的空白。
在奔跑时,我常常越过一个个周围的行人,也常常被一辆辆呼啸的车辆越过,忽然发觉,其实所有人都在奔跑,风在奔跑,时空也在奔跑,人们的思绪也在不停的奔跑、奔跑。
然而,一旦身体开始奔跑,心却能稍稍停歇了呢。
或许,奔跑便是为了心的歇息吧。
三、跑者蓝调
萨摩赛特.毛姆说:“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
村上经过日复一日的跑步后的作家自然会产生一些跑者的哲学,添上村上特有的气息,便成为了“跑者蓝调”。
跑步不再像从前那样,是无限的乐事一桩。在我与跑步之间,这样一种徐缓的倦怠期前来造访了。其间有付出的努力得不到报偿的失望,有理应敞开的门户不知何时却被关上的茫然。
他称这些为“跑者蓝调”。
我尚未能体味到这些情绪,因为奔跑对我来说仍是一种充满热气、不断令人心潮澎湃的事物,每次奔跑,会有新的蓝天、新的温度、新的清风、新的花香、新的景色、新的感受、就连脚掌落地的触感也是全新的。
我不知道,我还能继续奔跑多久,前面等待我的是伤病吗?还是忙碌的借口?
起码能肯定的,前方绝不会是一条坦途。
但你若问我,当你不跑步时,你在想些什么?
我的回答依旧是:
“呀,明天天气如何?是不是可以跑步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