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讲感悟,似乎可以眉飞色舞地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但真正讲起来却又难以讲出些什么。无论是开始前的迷茫,还是结束时的不舍,抑或是那艰辛而有趣的过程,都能给人带来深切的体会和感悟。
在乡医缺乏、“断层”问题严重的当今,如何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和健康问题是当务之急。张医生家的四代从医确实提供了良好的典范,社会需要有一种精神来支撑,如果缺少了精神和信念,那么整个社会都是没有灵魂的。听张医生讲述做赤脚医生的经历,能想象到到二十世纪中后期农村的发展情况和医疗状况,与当今时代做对比,可以感受到整个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听他们几代人对从医的感受和体悟,我们不仅仅感受到良好家风的存在,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对人民的热爱。

“风华正茂,反哺故土,三代行医,衣钵相传”,“躬耕杏林终不悔,为医消得人憔悴。明察秋毫求精准,无私付出乐奉献”:这是后人给予他们的评价。张爷爷在今年父亲节刚刚去世,也有许多人前去哀悼,他们说:“张医生看病不收钱,因为他都是用一些偏方和土方法”。张爷爷的医术流传给了后代,他的精神留给了世人,中医是当今需要弘扬的,那种敬业乐群、为民服务的精神也是需要坚守和弘扬的。
当然,我们看到了贫富差距下人民的生活状况,有的村子,卫生室的环境极差,乡医对自己的工资待遇表示不满,村民们宁愿多走几步路也不愿去自己村的卫生室。有的村子,虽然乡医也希望提高待遇,但也没有怨声载道,村民每天会主动来测量血压,他们对村卫生室和乡医建设相当满意。仅是在一个乡镇里都会有如此大的差距的差距,更何况是整个国家?


我们看到了上层和下层的矛盾点,医院工作人员认为主要问题在于村民的不配合,而村民则认为是医务工作的形式主义,如此这般,问题难以解决。有人说问题出在政策上,有人说问题出在政府方面,也有人会说是国民素质出现了偏差……看似各人有各人的苦衷,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这些都是一对对矛盾,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虽然有对立的一面,但也会有统一的一面。矛盾总是能够解决的,这个重担不能仅仅让中央、让国家来挑,我们公民应当关心社会,关心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
整个实践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有许多情谊让人难以忘怀。我们六个人白天去实地调研,晚上在宾馆里整理资料,围坐在一桌上抢饭菜吃,去到某个附近的景点游玩。无数路人主动给我们指路,热心的村民给我们倒水喝,司机大叔陪我们在山里转啊转地寻找张医生,几乎所有人都那么亲切、那么和善。
我们的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比如,我们可以见到人就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交谈。比如,我们能连续几天都是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如,有许多……
感悟良多,能够用文字表达的只是部分而已,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我的真实感受,我想说:“明年再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 17级 马付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