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个杯子,
不装正能量就装负能量。
你说他行,他就行;
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
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
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
孩子不缺优点,家长缺引导,为了孩子,一起努力!在坚果部落的系列课堂中,有幸听到肖春秀老师的精彩一课,她阐述了孩子内驱力的激发问题,值得一探。
孩子的初心和动力很重要。他最初的言行来自天性,需要不断地得到回应和联接。如何回应孩子,便成了一门学问。
当孩子的回应得以正向强化,就会渐成习惯。当把不懂的说出来就是值得赞美的。问题具体化是一种能力,比如“这道数学题我不会”是笼统的,而“这道题乘法竖式我不会”则是具体化,显示更精准的表达。要强化孩子问题具化的能力,让它习惯向善,良性循环。当然,这种强化需要前期的很多铺垫,要循序渐进。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无价的,需家长的一点点引领。
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长期的参与,但终极目标是体面地退出,给他力量让他飞翔,飞向一个自由广阔的心灵地带。
在漫长的学业之旅中,孩子需要作业的指导,也需要思维的训练。有些家长把两者割开,分别将孩子送进学科辅导班和思维训练地,然后静待花开。实际上,孩子心智的成长需要的是课程的融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我们何不把作业当成思维训练的载体呢?
从某一点上慢慢放开,这是肖老师的一个支招,很实用,很有效。应用题、查字典、写作文等,都可以用此方法。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哪儿不会写?激发他的思考。“场景描写?开头?素材?”哪儿不畅哪儿疗,把习惯和作业融合训练,而不是隔离开。让孩子知道想要的是什么,怎么克服。
遇孩子磨蹭时,有两种情况,一是不会做,二是不愿做。有孩子需要陪,有孩子不用陪。另外,孩子心智成熟亦有早晚,所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多数孩子习惯于边写边玩,而家长期待的是一口气做完。个人之见,孩子动力足时效率就高,所以要给予各种鼓励,让他自信能够定时做完。孩子磨蹭时,若家长焦虑不堪,甚至暴跳如雷,一般都不奏效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还有一种情况,遇家中不合力时,就要沟通,善意的良性的沟通,甚至长期的沟通,才会让某方停止背道而驰。比如课堂上讲到一种现象,而且是活生生的现象,常有一种指责型父亲或母亲:“孩子成绩不好了、情绪不好了或者习惯不好了,都是夫(妻)的错!”这种指责或批判往往百害而无一益,要么泼孩子一飘冷水,要么搞糟了家庭关系。是啊,你认为的孩子养坏了,就是对方的错;那么,孩子养好了,又成你的功劳啦?!天理何容?教育需要长远的目光和长久的支持,但凡急功近利的思想都是狭隘与偏见。
当家校育儿观点出现矛盾时,作为家长又要怎么做呢?许多传统的做法都是家长站在老师的角度,共同抨击孩子的错误,打压孩子让他服从。肖老师提出一个崭新的观点,学校的要求多整齐划一,对很多孩子是不公平的。帮孩子挡住外部压力,保护孩子,这是为人父母的原则之一。父母不要做放大器,要做缓冲器。
孩子是花朵,他的潜能无限,如何激发他的能力,找到与之能力、兴趣匹配的资源,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心愿。家长应有开阔的眼界,不能被局限,要给孩子更高、更多的发展空间。让他找到乐趣,乐中自由地拔节与成长。对孩子要有恰如其分的期望,追求自发的养成。
当然,在成人世界里,也有不同类型。创意型、规矩型、自由型等,不要纠结他不擅长的细节,要给他匹配更多的资源。有时,成人需要真正放掉一些东西,比如通过孩子让别人看到你的能力、把孩子逼成学霸的虚荣等,要慎重看待。这些压力成动力时,就是正向能量;只是压力山大时,就是负能迭出、危险重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二十年后才见成果。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我们默默付出爱和关怀。一般而言,当你遭遇挫折时,才看出教育方式的对错。
每个平常人都可能会遭遇某种境遇,失恋、失业、事业的失败等,顶过去就是一片天,顶不过常常陷入沼泽。有一个词"抑郁”,常被人们认为心理上的感冒。它的终极阐释却是"世界无意义,我不如别人”,人一旦染上抑郁,其实很难痊愈。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激励孩子?原则与方法是什么呢?请牢记九字:“低门槛,正反馈,正循环。”
赞美的核心,不在于那句话,而要出于毫无功利目的的真诚。“你做得真棒!”,这是对此时此刻行为的欣赏,而不是预测。对孩子赞美时总有期待,这是人性。语言的句子组成不重要,来自内心的力量才重要。所以要注重语术、更要注重内核。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的点要找好。心里总有“天天这样就好了”,这便是不纯的夸奖,而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
再回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做作业”,我们的核心目标是高质量完成作业,但我们顾及到孩子的天性了吗?
我们的远祖基因就是涉猎、采集,是擅长自由运动的。如何去玩?如何完成作业?约定时间。玩和学其实可以同时做到。
无论怎么做,要给重要的一个信念,学习是件快乐的事。你可以把学习变成一个快乐的游戏,边学边演。你可以把写作变成一个演讲,引导他如何层层递进、吸引观众。你可以把英语变成语音魔法,让他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世上没有一件事是一蹴而就的,学习更需反复实践。给孩子打分的时候,我们习惯于100分,不够好就扣分、不停地扣分。其实可以换一种方法,零分起步。实际上孩子的成长就是0分起步的,这是不可抗拒的生长规律。如果真从0分起步,孩子的每一天将都是笑容与惊喜!
愿孩子的意愿一点点儿生成、积累,原我们的意愿加上客观的方法,助力孩子内驱力的呈现,一点点进步,走向璨烂的春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