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前,总是被家长耳提面命:不许早恋,学习要跟紧。上了大学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大家都有男(女)朋友啊?才发现,大多数的对象都是从高中带到大学的。
我曾经深深羡慕过青梅竹马,一同成长,携手共进。然而世事更多是不如人意。高中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更多的年少情深却被“异地恋”打败了。
少年不知愁苦,情窦初开时的爱恋总是刻骨铭心的。他们彼此都相信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距离隔不断情感。异地恋里,是什么让年少深情变成了两相失望呢?
一
情窦初开时,把好感当作了喜欢。
也许是初中,也许是在高中,你遇到了一个面若芙蓉、温柔善良的女孩,一个高大帅气、阳光开朗的男孩。ta满足了那个时期你对爱情的所有憧憬,你对ta产生了好感,觉得那就是喜欢。
但其实就像七月的李现、八月的肖战、九月的王一博,好感都是有期限的,真正的喜欢是需要和好感分开的。
也许初时是因为ta的颜值产生的好感、或者是某一个动作、某一句话、某一次微笑……但这都不是喜欢。持续长久的喜欢,要相互理解、要是性格和本质上的吸引。
不要因为这个年纪对于爱情的憧憬和渴望,就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不是真正的相互吸引和了解,没有很好的感情基础,是没有办法再承担异地的考验的。
我的一个室友小A,她的前男友是比她大一届的学长。她说她高二的时候,她对象开始追她。后来她高三,她前男友大一,放假的时候去学校找她,在她压力打的时候给她安慰。她很感动,他们在一起了。
室友上了大学,从云南来到武汉,她的前男友在云南。后来几次,她听朋友说看到她对象和一个女生走的很近,一起出去吃饭、去酒吧。她生气地质问,她对象只说是普通朋友。看着她从甜蜜变成了失望,最终分手。
感情是一件浪漫但也认真的事情,从一开始就要分清好感和喜欢。混为一团的结果,是错过了真实的彼此。
二
缺少陪伴,遗落的共同话题
曾经,在同一个学校,相互陪伴着追求同一个目标。而后走到了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目标,不同的作息。聊天记录看不出彼此的脸色和心情、视频掩盖了伤心或者烦恼。
不同的朋友、不同的学习环境,使得双方失去了很多共同话题。也许想要告诉ta趣事、难过的事,却发现要说的话、要解释的关系好多,多到无从开口。于是忽然意识到了距离,真实的感受到了距离。
即使双方有着充足的耐心,听着彼此讲完各自的生活轨迹,当突如其来的困难、麻烦打扰时,最需要的那个人却不在身边、无法依靠,感受不到ta的温暖。于是再次感到了距离,产生了——为什么你不在我身边的想法,于是无奈、埋怨,消耗了喜欢。
于是错过了彼此的生活与情感。
三
心理距离,成长的速度。
生活的环境不同、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眼界也就不同。也许ta选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ta选择肆意青春,玩转兴趣。见到的是不同的“世界”,思考的是不同的问题,提高的是不同的眼界。
成长的方面不同,成长的速度也不同。一对眼界和成熟度都不同的情侣又能走多远呢?于是只能错过了彼此走过的风景。
四
然而,却也不是没有例外。
室友小C和对象的爱情,有我所羡慕的所有。他们在湖南和湖北,虽然是异地,却像地图上的湖南湖北,紧紧相依。
他们每天都要开视频,也不是无时无刻都在说话聊天,确实也没有什么每天都能聊的话题。但他们相处的很温馨,就只是开着视频。你在那头打游戏,我在这头看书。抬起头能够看到彼此,吃饭能够看到都吃了什么,有不会的题会相互讲解。就是那么巧,一个学医学,一个学政治,总能帮到对方的忙。
我看到过小C给她对象买的礼物,是牙刷、毛巾、T恤一类的生活用品,也打趣她提前过上了“妻子”的生活。
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好多。在好感开始的时候,就想清楚、慎重对待;相处中,没有话题,就找到互补的点,总能互相帮助;缺少陪伴,就开着视频,各忙各的。
不刻意追求爱情,不刻意制造联系,爱情就是单纯且互补的。希望你们的异地恋能够走出误区,甜甜蜜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