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聊微尘 2024年07月06日 09:21 广东
每每读书会有很多感恩。
“你一个女孩子,以后要嫁人,读那么高的书,浪费钱。”当年,和母亲在花生地里一边刨花生,一边吵要去读书(在家,常常为干农活吵架,怕晒太阳,怕蚂蝗),经过花生地的一位同村人说。
“不要你管,又没问你家要钱。”其实,读书时又没那么用功,正经书上完课就扔一边,课外老是去玩体育(节假日还去同学家,初中,幼师都是外地,离家远,去了好多同学家里)去看课外杂书,小说(读的什么也没啥印象,但就记得总找别人借书)。
如果不是小时候爱读书被阻止,还有这种直至现在每天要看书象吃饭不可少的习惯吗?如果不是遇到同样爱看书的孩子他爸,你能“唯有读书的快乐与有人同你为一本书辩论越辩越明的快乐吗?”常常问自己,常常感恩不被满足(缺失想要弥补,现在小孩常常因为塞得过满而不珍惜,不知所措的选择困难症)和被满足(有时间阅读,有人一起讨论)同样的欣喜。
庄子的逍遥游,今又偶翻到第一篇,问自己,①为什么起名叫“逍遥游?”②庄子为什么把鲲鹏海运南徙放在第一篇?③为什么北冥的鱼(鲲)要化而为鸟?为什么是“北冥〞,为什么是“化”?④为什么要“怒”而飞?为什么要海运?⑤为什么徏于“南冥”?为什么又叫天池?
问得越多,越感慨文字的美妙和古人的想象力与智慧。
在智慧人的世界里,我相信他们不是二选一,而是融合,包罗万象,看到本质。
逍遥,还加一个“游”字,文字里你都能体会到那徜徉,慢步中的闲适,自由自在的优雅,又充满活力飞翔的动感神韵。怎样才能有这种恣态?一一一一空间的辽阔高远(飞得高飞得远),尽收眼底的海纳百川,这样的心胸又是时间的沉淀,渐悟,顿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从书本学,从“三人行”中学),时间和空间,永恒的变与不变。
鲲鹏海运南徙,那么寂寂无名的,在北方寒冷的鱼(鲲)居然想化为鸟?(伟大的梦想)那么海风大作,汹涌澎湃,波涛翻滚,可以掀起巨轮的海水中孤身一只,长途跋涉,(千转百回,披荆斩棘,永不放弃,历经一路芳华),到达南冥(天池,天然平静,一汪清澈见底,从大海到天池,由大到小吗?)明明是在在水中的鱼却要怒(怒是因为被“奴役”,从心底升起“怒”而要发自内心主动飞翔)而飞,化而为鸟(化,是把外在的与自已内在的融合碰撞。激荡出的,有阵痛,有欢喜的力量,借助海风大作的外力和自己怒而飞的梦想和行动,坚持,鲲,真的化为了鹏)。
漫漫人生,我们每个人不是在马拉松的旅程中吗?不是在成长的蜕变中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吗?
庄子,谁说他只是“逍遥”?那种“逍遥”,我觉得也“化”了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一生都在学习,在合适的时间和空间里化为自己的言和行),从北冥(混混沌沌的,寒冷又彻骨)到南冥(依然混混沌沌,但温润,旺盛,可以发光发热)。
君子上达,不是南冥的天池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