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那些事

作者: 风之舞555 | 来源:发表于2020-09-03 13:55 被阅读0次

昨日是农历七月十五,是老皇历上讲的中元节。

中元节,是人们怀念祖先,为家人、子孙祈福的日子。根据传统习俗,老百姓通常在此期间焚香、烧纸进行祭祀,以示对已故先人的怀念,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之所以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宫上元赐福,地宫中元赦罪,水宫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

道教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为三官大帝的诞辰。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中元节,除了焚香、烧纸进行祭祀外,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风俗。在南京,很早时就有中元节“白天吃茄饼,晚上放河灯”的习俗。

这种茄饼,类似北方的茄盒,就是将茄子切成圆片,从中间切开但不切断,中间夹上调好的肉馅,裹上面糊油炸至金黄即可。中元节这天,许多人家祭台上都会有茄饼,一些信佛的人还会带上茄饼到寺庙,给已故先祖奉上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

“盂兰”是梵文之音译,是“救倒悬”之意,据说参加盂兰盆会这样的活动,就能让先祖在地下免受倒悬之苦。

到了夜晚,一些池塘、河道上,便能看到有人放河灯。

"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当年萧红在《呼兰河传》中的这段文字,是对“放河灯”的最好诠释: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如今到了七月半,“鬼节”的概念已日趋淡薄,除了焚香、烧纸钱等传统方式外,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选择献花、植树、网上祭奠等安全、环保的方式寄托哀思、祭奠先人。而类似吃茄饼、放河灯的习俗,更多的是在过去的回忆里。不过,透过这些传统习俗,我们可以依稀感受到佛教、道教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想想还是蛮有意思的。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中元节的那些事

    昨日是农历七月十五,是老皇历上讲的中元节。 中元节,是人们怀念祖先,为家人、子孙祈福的日子。根据传统习俗,老百姓通...

  • 中元节那些事

    中元节,俗称鬼节,时间是农历7月中旬。 民间有句俗话是:七月半,鬼乱窜。 小时候在乡下,我的外婆总会在7月中旬叫孩...

  • 中元节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鬼节”。在很多地方,老人会告诫家中小孩,不要在中元节晚上出门。 带有传说...

  • 中元节——说说那些你不相信的事

    中元节,俗称鬼节。和清明、除夕这些节日一样,为重要的祭祀节日。 汉代时,中元节是初秋庆...

  • 中元节

    中元节 文/与你共舞 那些明灭的灯火扰人秋梦 黑色的暗流与香烛,滋生 蚀眼的烟幕,中元节 鬼城阴府的一场盛会 我听...

  • 中元节的月亮和中秋节的月亮

    今天是中元节,月亮特别的圆,特别的亮。是想为那些处在黑暗世界里的灵魂照亮回家的路吗? 中元节的月亮暗红中带着阴郁,...

  • 中元节那些事儿

    文|千始 1 中元节那天早上六点半,先生他大爷打电话找先生,催先生早点回农村上坟。 我们起床,先生洗脸刷牙,几分钟...

  • 中元节鬼事

    今天是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大伯二伯和五叔带着我们这些后生兄弟来给爷爷奶奶和三伯上坟。 ...

  • 中元节

    昨天中元节,妈妈特地打电话过来,说今天天黑了就不要出去。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听说这一天,地狱门会打开,那些已故的人...

  • 辛丑·中元节

    又是一年中元节。脑海里那些曾经关于中元节和鬼怪的传说,逐渐变得清晰;而少年时心中关于鬼怪的恐惧感,此刻如同水蛇一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元节的那些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nn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