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丑态居多,皆因幼时。
无知的父母,包括高知的父母。无知,是我们今天面对孩子的教育,反思孩子的教育,突然发现孩子没有说明书,父母没有合格证。而高知的父母,即高学历一族,面对孩子的教育,依然毫无头绪。
孩子出生后的养育,有溺爱,有娇纵,有严控,所谓的方式,大多根据父母的本性天然形成,从老祖宗千百年来的代际传承。
孩子从出生面对这个世界,睁开眼睛开始认识周围的一点一滴,在父母百般种照看下本应该是主动成长的过程,却会因父母性情的不同而身心变得大不同。
父母脾气暴躁易怒,孩子必温柔不到哪儿去,看频繁打架惹事的少年,大多是幼时挨打的经历使然,而惹事之后父母的处理方式也多会以暴制暴,看过一句话是老子临终这么嘱咐儿子的: 对孩子,一定要打,要狠狠地打,打的越狠他越能记住: 一定不能在外面打架!
一对夫妻吵闹了大半辈子,男人内向又暴躁,与妻子交流甚少,生活中工作以外,极少的同事和家人,外人只觉得其内向寡言,而做为家人日复一日的相伴,原本外向的妻子受到的冷遇是几近让人发疯的,不和谐的夫妻关系必然影响到儿女,极度压抑和频繁争吵导致儿女性格上的问题逐步显现,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一系列的循环在向恶性发展,愁云惨雾萦绕家中,令人扼腕。
上世纪中期,一对城里夫妇忙于工作,也因婆媳关系不和,只得将幼小的儿子送回娘家寄养,那年代经济拮据,娘家人一如母亲脾气粗暴,说话粗门大嗓,基本无温柔可言,孩子长到六岁已顽劣不堪,不如意时撒泼耍横家常便饭,入小学父亲来接时见面如陌生人,幼小的生命由熟悉到陌生几经辗转,入学后完全不适应教学环境,调皮捣蛋,打架斗殴,小学三年级用了六年,好赖熬过毕业,标准的问题学生,体罚是家常便饭,小学毕业身体已长成了青年,学校已无有再呆下去的意义,去工厂又不能安心工作,几经折腾女朋友倒谈了几个,且早早又有了儿子,父母倒是蛮感安慰,完全分不清是福是祸的一家人,在幼儿不满周岁时小夫妻矛盾百出妻子离婚走人,于是还没长大的父亲完全顾不上这可怜的小人儿,性格粗暴的爷爷奶奶倒是疼孙子疼到骨子里,但根本给不了孩子正常的爱,更何谈教育。
孩子在惊惶恐惧中慢慢长大,混乱的日子,混乱的脑子,今天长大的必然是个混乱的内心永远无法成熟的成人。依然病态的恋爱,依然病态的婚姻,依然离婚……于是抑郁,于是闭门不出,于日月无关.……没有人明白他的内心到底多苦,也没人关心做父亲的对不争气的颓废的儿子的恨与爱,还有不清不楚的无奈……
类似的悲剧泛泛上演,我们大多不是清醒地选择做父母,而是被动地当了父母,爸爸妈妈应该是多么美好神圣的称呼,孩子本就是完美俱足的天使,可一家又一家的悲催故事又皆因了一代一代从没斩断过的无知在循环往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