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2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2

作者: 0清婉0 | 来源:发表于2021-04-07 19:25 被阅读0次

4.呵气闻口气

口臭有很多原因,一般为口腔卫生、脏腑疾病、不良饮食等所引起。

名医吴佩衡先生总结了阴阳寒热辨证的十六字诀,其中谈道:

口气不蒸手,提示有阴证、寒证;

口气蒸手,提示有阳证、热证。

“蒸手”,说明是阳证或热证,而且湿润,说明有湿气,并且有臭气。

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吃辛辣刺激之物,禁烟酒。

5.照镜子看眼睛

一般来说眼白发黄主要跟肝胆有关。

临床巩膜色黄、肝黄、尿黄的为黄疸,但这是很特殊的一种体征表现。

当然黄疸也属湿热病。

所以你的眼睛发黄,先去查肝胆,如果没有病理性原因,则要考虑湿热体质和气血问题。

如果你的眼睛有异常,则一定是气血出了问题,但气血不足、气血郁滞等,一般多会出现眼睛黯淡无光,眼干,眼上有血丝等症状。

中医师认为上眼皮水肿是脾湿的表现,下眼皮肿是阳虚的表现,而眼眵多,多跟湿热有关。

因此,眼睛出现“黄而不黄”且伴有眼眵,上眼皮水肿等,可以判定为体内有湿热。

6.观察皮肤变化

如果皮肤发黄,如橘黄色,则为湿热熏蒸,中医临床多见于湿证及虚证,与脾胃湿热或肝胆湿热不能运化体内的水分有密切的关系。

皮肤爱出油、爱长痘,也多跟湿热有关。

皮肤湿疹最关键的问题也在于“湿热”。中医认为,这类疾病大多由于先天不足,或因后天脾胃运化失职,致使湿热蓄积肌肤而成。

湿邪的特性是缠绵难断,如油裹面,往往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的数月或数年,甚则数十年不愈。表现为病变部位瘙痒无度,甚则剧痒难忍,局部潮湿、糜烂、流滋,上覆鳞屑或结黄色痂片,有的皮肤增厚粗糙。

湿热临床还可表现为:

1.湿热天多犯病。

2.犯病时,浑身无力、烦热、胸痞等。

3.食欲下降,口渴恶心。

4.发热怕冷交替。

5.多午后发热,并不因出汗而减轻。

6.尿频、尿急,涩少而痛。

7.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等

二、先防外邪侵犯人体

相关文章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2

    4.呵气闻口气 口臭有很多原因,一般为口腔卫生、脏腑疾病、不良饮食等所引起。 名医吴佩衡先生总结了阴阳寒热辨证的十...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8

    五、脾胃不虚,湿热就不能伤人 脾胃既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也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 ...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10

    七、粥食是最好的健脾胃除湿热补品 1.红豆即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健脾止泻,利水消肿,适宜各类型水肿之人,当然也适...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6

    4.冬季养生不可过度保暖和过度补益 以“防寒补肾”为主,多吃一些温阳补肾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鱼类、核桃仁、...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7

    四、药物也是湿热大害,别盲目用药 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不良反应,损人正气,害人健康,也是湿热产生的罪魁,要小心。 如五...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11

    八、“藿香薄荷茶”常饮,脾胃健康则无忧 夏季,由于天热,暑必夹湿,暑湿伤人,必定会引起人的诸多不适。 再加上天热人...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9

    六、避免过度思虑伤脾胃,引湿火上身 精神因素在内伤病发病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尤其是使脾胃之正气受伤,这种危害是很严...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12

    九、陈皮当调料,常食脾胃常安 在中药材中,陈皮是常见的中药材,用干燥成熟的橘子果皮制成。果皮以陈者良,故名。 药材...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21

    十八、湿热嗜睡,“菊花竹叶茶”清蒙可提神 嗜睡就是指一个人特别爱睡觉,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时时欲睡,呼之则醒,醒...

  • 《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16

    十三、脾胃湿热痘痘多,“荷叶薏米粥”可“战痘” 湿热质之人一般都气血壅盛,气血太盛就会往外走,就出现了痘。而痘又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ou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