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无处不在,高中第一课,班主任敲着黑板写下“离高考还有1033天”,十字路口,行人们等不及红色数字倒数完就一拥而过。各种商品,只要标上优惠的截止日期似乎就销量大增......脚步匆匆,追上了,抓住了,却仍然觉得焦虑不安。脚步越来越快,失败感反而越来越多,努力如果不能带来成就,就会带来沮丧、绝望和抑郁。《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中小学生抑郁的检出率是24.6%,重度抑郁检出率是7.4%。
案例: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女孩,平时阳光、积极向上,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可谁会想到,在她的内心也隐藏着深深的自卑。女孩生活在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做教师的,母亲没读过多少书,但对孩子的爱是真付出,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外,在学习上也是督促得紧。有时喜欢唠叨。女孩喜欢看各种课外书,尤其是一些世界未解之谜之类的书,还有一些悬疑、动漫、恐怖类的书籍。孩子的头脑里永远充满着好奇,她跟同学借了一本网络游戏书,应该是那种有情节的游戏书吧,写作业的时候一边写一边看,妈妈看到了,就过去说了她几句,要她专注写作业,不要三心二意,哪成想,这一说就了出问题了。女孩悄悄走出了房间,出了家门,跟到四楼栏杆上去,准备往下跳,幸好有人路过发现大叫,把她拉下来,才制止了这场事故。
问题: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激动?妈妈这样说几句就走出去要寻短见,她的心理究竟存在怎样的想法?经过了解,女孩妈妈在家对她的学习管得太严,她感觉到没有自由的空间了。加上这次跟同学借的书,怕被父母知道要挨打,所以才闹出这动静来平息父母的怒火。一个小孩子有这样的心机,真是令人心惊胆寒啦!孩子为什么害怕挨打?就是因为平时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就是责怪,粗暴地吼叫,孩子内心害怕,要想办法来逃避父母的惩罚,这就导致孩子要走极端路线了。
对策:针对这种类型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办呢?孩子出现问题,做父母的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消灭问题。孩子在家写作业,偶尔看一下手机,父母觉得孩子又想偷懒,马上过去制止。这是“消灭”问题,不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指接纳问题、尊重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在处理孩子的事情上,要保护孩子的尊严,不要动不动就采取暴力手段来解决,靠父母的威严来压制孩子的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孩子只会持续地反抗,要扬长避短而不是取长补短。生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有长有短才是生命的必然,也是生命的美好。扬长避短,有利于个体生命的自然绽放。强调取长补短,会抹杀个性并且让人自卑。
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不是打击,而要激励。批评是要让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批评的目的是唤醒而不是压抑。批评是教育的艺术,而不是教训的结果。詹大年校长说过,批评孩子很简单,起码花三天时间,第一天表扬他一次,第二天继续表扬他一次,让他屁颠屁颠跟着你的时候,第三天你可以批评他。这就是教育关系学。有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