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节,本以为应该是四月五号才对,可查看日历今年是四月四号。再百度搜寻,清明节是四号、五号、六号的机率都有,而且按照历史年份统计,以六号的时候最多。看来自以为是的习惯,经常也会蒙蔽了心智,在习惯面前还是应该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67ed359ec67df210.jpg)
清明节对中国人而言,绝对是不可忽略的日子。延续千年祭奠故人的仪式,那是断然不可或缺的。那些个年代,曾经把这个节日,列入到封建迷信的范畴,纳入到取消和禁止的规定。可如此脱离情感需求的极端,到底还是没有阻挡住发乎心灵的诉求,后来正本清源之后,清明节又重回百姓生活之中,如果历代先祖都不能祭拜,又何来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样的常识道理,其实根本就不用多加阐释。不过传统的清明节,也会受到世俗污染,尤其是在日子好起来以后,比阔气、比富有一度成为时髦。把朴素的亲情表达,硬生生要用花钱多少衡量。再就是鞭炮放得震天响、纸钱烧得乌烟瘴气,祭品、贡品极尽奢侈、豪华,也造成社会价值取向扭曲,自然环境的污染。如此这般的折腾之后,当下过的清明节,越来越具有文明社会的特征,也越来越符合文明祭扫的民众心愿,对逝者的缅怀也越来越纯粹干净。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03aa96f9397a692b.jpg)
我们对于逝者的哀悼,只因为血脉相通、骨肉相连。在这个人世间绝对的孤立,显然并不存在,生命的长盛不衰,离不开世代繁衍。人的生命长在,以现有的延年益寿手段方法,大都不过百年之间,至于还有高寿到110岁以上的,那绝对是凤毛麟角。人类区别于其它物种的,就在于人是有意识的高级动物,高级动物的物质性有限,精神传承却可以无限。我们虔诚祭奠故去的先祖,就是想通过追忆、缅怀的方式,发现前人的高尚人格、优良品质,作为精神财富世代传递。我们的这种传递,往往以家庭、家族的方式进行,最后汇聚成为社会共有的价值取向,成为芸芸众生的毕生修炼和追求。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a551fe27d0de09c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