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锅里有棵树…

作者: 上官未央 | 来源:发表于2017-06-14 21:31 被阅读19次

    ——原创首发公众号【未央风水札记】——

    提示:本文是由探讨风水林衍生的民俗思考。本文提到的树并非风水树。文无定论,仅供参考。

    中华菜系让我们引以为傲,但你有没有想过,各地饮食民俗的形成,与气候有什么关系?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锅里有棵树

    嫂子走很远的路,采来杨梅请我吃。我觉得奇怪,寨子周围没有杨梅树吗?怎么走那么远去摘呀?

    嫂子说,以前是有杨梅树的,被拿去烧炭了。因为杨梅木质比较细,作炭耐烧。

    原来如此。

    于是我的脑洞开始了:由于这里空气湿度大,饭容易冷掉,因此人们很少吃炒菜,更习惯吃火锅。

    边吃边咕嘟嘟地煮,这样能长时间保持食物温度适宜。

    这种吃法的直接影响是,燃料消耗较大

    在燃气灶、电磁炉未普及的年代,只有多砍柴,以备燃料需求。

    寨里听说玉清去世后,第一件事是砍一车柴,帮玉清家备着。

    因为葬礼到出殡有好几天,需要许多人帮忙,这意味着要请人吃饭。照着吃火锅需要的柴去备,还不知够不够用。

    另外南方冬季湿寒多雨,又兼老木房撒气漏风(参考木房越千年 砖房凭啥换了人间),对烧炭的需要极为迫切。

    烧瓦得去瓦窑,但烧炭则不必。在砍倒的树旁就地挖坑,即可烧炭。这意味着,对用来烧炭的树种,有选择的余地。

    杨梅木质细密,意味着做成木炭燃烧更持久,所以更受欢迎。与夏天吃果子相比,冬天取暖的需求更为迫切。

    吃饭需烧柴,烧柴需砍树。这种日常活动,对山林形态影响有多大,我没有做过专门调查,不得而知。

    但是据我观察,从水利大寨到荔波县城,沿路山林大多不超过碗口粗,且树木高度差异不大。

    幸好现在燃气灶、电磁炉普及;冬天取暖,有些家庭有了电暖气。树木的压力大大减轻,发展成老树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了。

    种树解渴

    水利大寨缺水。

    端午前后正是水田插大秧的时节,今年气候反常少雨,村民每天忧心不已。

    如果天不下雨,水田很快会干涸,只能不断抽井水灌溉。但仅靠井水,又能维持几时?

    既然缺水,不如多种些树,作为活动水库吧。

    树木的蓄水量和蒸腾强度如前文所述,积木成林利于加强水分循环。其根系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减缓水土流失。

    【官方支持】

    今年3月,嫂子们受雇去山上种植马尾松。这是荔波林业局的项目。

    关于马尾松种植工程,有论文支持。

    《黔南州长顺县马尾松种植工程设计》来自中国知网

    另外,今年春天,也有乡政府下发的红头文件,鼓励农民种植桑树。

    【村民的行动】

    就我所见,已有好几家买来杨梅树苗、石榴树苗、柚树苗等,在家附近栽种。

    生存压力减小,人们便开始自觉考虑树木在烧柴之外的功用。

    【总结】

    从前,因为能源利用单一,仅吃饭一项,就烧掉了许多树,拉低了可能随树而来的蓄水、降温、保持水土等优势,也减少了果实、菌菇、鸟兽等林业特产。

    随着现代饮食、取暖方式越发多元化,能源利用率逐步提升,树木不再只用于烧柴。

    水生木,木蓄水。对现有环境不满意的话,人们需要自觉主动,使周边树林达到良性循环,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

    来围观这本书怎样挖巨坑:《风水景观·风水林的文化解读》

    走位正确 才能窥见玄机:风水林

    原创不易,点个赞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前,锅里有棵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ve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