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请我对他的外甥以及外甥的爸爸说教(规劝)一番,真是惊到我了。
据小李说,他的外甥30多岁最近离婚,不常回家,不还房贷,借了网贷也有四个月没有换了,外甥父母(小李的姐和姐夫)虽然气自己儿子不争气但还是很心疼决定替他还完债务。小李觉得不妥,觉得外甥不太正常,和我说时谈及了10年前的和外甥的相处,说了半天,我也无法从小李的描述里得到更多关于这个人的信息:情感,爱好。听到的更多的是小李对他的评价:不懂事,他妹妹懂事,他当了店长能挣7千多块钱每月。他爸妈觉得他扶不上墙呀!然后我问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李说不出来。我就觉得很头疼,很复杂。
有多复杂,如果小李是A,小李的外甥就是B,小李的姐夫和姐姐就是C和D;我通过A了解B,然后A让我去规劝C。最要紧的是,小李希望我规劝B是以A CD的希望模式,就是说,ACD无法让B做的按他们的希望生活,说服不了,再加入一个“我”说服。只因为我是心理方面的“专家”。
感谢我学的专业让我知道设置的重要性。心理学专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求不助!
不求不助可以堵住一群好为人师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大师”们。无论一个人有多牛逼,权位多高,当他分享他的经验时,只是在分享他个人的生活经验。我不觉得是生活真理,更不必把它们作为标准。即便一个人前来求助,说出个人经验只会做参考。有的时候看一些人在饭桌上大放厥词,说自己多牛逼时,我不禁感慨:可怜的人,他是过去有多么不被注意,才有了今天不断的重复炫耀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孔雀开屏的时候,背面的屁股也会露出来,而且很丑。
我婉拒了小李,小李夸大了我的能力,像我这样职业的人,很容易让人投射一个全能的神,仿佛一句话就像观音菩萨的宝瓶一抚柳枝便可万物复苏。我滴个神呐,但小李不容易,人生就是这样,我知道自己不是神仙,是一个人。但他们不愿意相信,他们好不容易认识一个专业人士,就像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好吧,这就是有人把你推倒了这个境界。好在我的专业也早就意料到这些,我也学会了应对。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当我无法选择时,我还可以选择以怎样的态度应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