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该从-1岁开始学习如何做专业父母的,结果十月11个月了我才开始接触《父母心学》,好在自己踏实,每天坚持学习,学以致用,从最初的断章取义到僵化运用,再到现在灵活运用,总算比业余父母相对专业些,接下来是力争做到运用同时还能自查结果是否可行。
脑学家互动版APP上线,我又开始新一轮的父母心学课程学习,再次以结果为导向进行学习。结果:培育十月成为一个心智健全、具有独立人格、具有创新创造创作能力的人。
0-6岁是记忆脑的形成时期,如何帮助孩子在0-3岁间构建足够好的记忆力系统?答案:通过完整的意识反馈训练、内感观训练来完成。什么是完整的意识反馈训练?就是孩子接收指令后,通过大脑处理反馈出来的行为,即:输入-处理-输出。这个过程多数家长会受不了孩子的反应慢、不执行自己说的话,于是不断催促,或者包办代替等等。
今日实践记录。
事件一:内感官训练。晨起,我问十月:你想去动物园还是凉都森林公园?十月不假思索回答:动物园~动物园!我:凉都森林公园,可以采泡儿哦,十月想不想去?十月点头:嗯,还要采草莓,妈妈,我要去采泡儿还有草莓。它们不会痛。我说:嗯,好嘞,我们出发采泡儿和草莓吧,它们不会痛。
来到多次训练地,十月很快投入到大自然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小心,发现了白色蝴蝶、发现了鸟叫声并且根据声音判定小鸟待的方位、发现了摇曳在风中的树叶,十月大声尖叫说:我们来到了丛林!接着主动要求挖泥、寻找泡儿和树莓,每摘一颗都喂给我吃,还不忘提醒我吐树叶。路上有两个坑,十月蹲下来观察,问我:妈妈,你看这是什么?我:嗯,十月觉得他们是什么?十月:这是脚印!妈妈,你觉得它们是谁的脚印?我:会不会是蚂蚁呢?十月:不是的,这是大象和大象宝宝的脚印(脚印一大一小),他们在追小克(汪汪队里面的小猴子)。我:哇!原来是大象的脚印亚!十月发现了两只脚印一大一小,你观察力真好!
宇舅和晗姐用一个矿泉水瓶扔飞盘一样来回丢,每丢出去一次十月都激动的飞奔去追,边追边气喘吁吁地用破嗓音高喊着:小足球,你别跑,我来追你了!/宇舅你别踢小足球,让我来踢!/啊~足球,我来了,我来追你了!矿泉水瓶无数次掉进路边的树叶里,树叶已经枯烂,十月踩下去捡矿泉水时发现软软的会下陷,她问:这是什么?姐姐:这是化肥!路边偶遇树桩状的垃圾桶,十月好奇地说:让我看看,这是什么?我抱起她看后她说:这是垃圾桶,接着遇到一个两个三个垃圾桶……十月已经记住了这个树桩形状的垃圾桶,在追矿泉水瓶过程中,一激动她竟然对着宇舅喊:垃圾人,你别跑!等我来追你!(哈哈哈哈,简直把我们仨笑到肚子疼,但是我们都没有告诉他这个话的意思,就陪她的这个创意取名一直开心着)后来宇舅爬树,十月说:垃圾人,你爬那~么高!躲猫猫时,十月说:垃圾人,我躲好了,晗姐姐,你快来找我吧!一场两个多小时的运动,体力已经透支,瞌睡咪西回家坚持自主进食小笼包和饺子后,快速入睡!体力充分消耗后小家伙睡眠安稳,孩子的精力是越消耗越充沛的,所以我一点也不担心她累着。
事件二:毛笔引发的天马行空。大表哥小时候练习毛笔字的装备,给了十月超多灵感。边用毛笔蘸水边画边创想……妈妈,我要画一个河马、还要画海豚,我还要画海龟、海星、海蜥蜴,再画一个你的名字。我:你要写我的名字吗?我叫什么名字?十月边涂鸦边说:周毛毛呀!画完问我:妈妈,你告诉我它像什么?我:嗯,像狗狗?十月:不是的,我不知道!两秒钟后说:塔像火山,嘣!火山爆发了,汪汪队狗狗来救援……妈妈,我还要画什么?我不知道!画一个西红柿、苹果、南瓜、西瓜、消防车、医院……嘴巴不停地说,各种自我意识反馈源源不断呈现。最后我帮忙收拾下一地的水真是很值得的!
事件三:自从沙盘落成,我已经做好家里过上黄土高原的生活,所以很多朋友不可思议问我要如何收拾家里时,我更关注的是沙盘吸引十月的时间长短以及对她触感的刺激,这样她看电视的时间无形中减少减少再减少。毕竟轻松控制不看电视是一岁以内的光景了,越大越有主见,会主动要求看电视,我不准看就会出现越控制越欲望的现象,那我们就来一场内在力量的悬殊吧,曲线救国也是救国嘛!
沙盘玩法每天都在升级,从一开始的围着沙盘玩到把沙抓出来撒在地上,再到用刷子把沙塞进沙发底,还告诉我这里是沙子的家,然后用脚丫跑步状摩擦……今天下班到家,发现她玩沙又升级了,要求我把她抱进沙盘里坐着玩。我很开心她的每一次主动要求,因为这些证明她的大脑不断在思考在转动,想想就觉得简直是太美好的事了!大脑的各种树突就在各种玩具和沙子之间默默生长,十月一碰到沙子就能编出各种故事,比如:霸王龙和副栉龙要去和乐迪送包裹了,他们去阿拉斯加、广州塔、阿奇指挥交通,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请小心……属于她和她的沙子玩具们的故事太多太多,我已经不能一一全述。
经过5小时以上的深度睡眠,昨天发生的事件已经在十月脑袋里酝酿、形成记忆。当看到某些事或物时,十月会主动联想到经历过的事并且复述出来,我会引导她帮助复述完整!这就是事后的意识反馈训练,不急于在当天经历结束后就问孩子,我们今天去哪里了,做什么了或者和谁在一起等,等待孩子主动输出是上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