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揭露了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市场乱象,收费高昂,三天上岗,大学都没有上过的人竟然可以辅导高考学子填报志愿,真的是可笑至极。
作为决定未来人生的重大抉择,志愿填报与高考同等重要。如果说高考成绩决定了你能走什么样的路,是知名高校的康庄大道,还是一般高校的山间小路;那么志愿填报则决定了你如何走这条路,是开着超跑一路飞驰,还是11路公交缓缓地奔。今天不少省份都公布了高考成绩,这意味着马上就要填报志愿了,忍不住想分享一下自己对高考志愿填报的认识,希望对高考的学子有所帮助。
1志愿填报顺天时
这个天时不是天气,而是社会的发展趋势,政府的政策导向。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被时代所裹挟着前进,而不是引领时代的潮流,所以志愿的选择一定要与社会发展趋势结合起来。这个趋势可以分为国际趋势、国内趋势。
举个例子,以我比较熟悉的水利行业来说,在2010年之前,水利行业一直是市场很大的行业,但近年来国内市场变小是个不争的事实。从典型项目上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相继通水,三峡工程完工,国家级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基本结束,虽然还有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等大型水电站在建,但与南水北调、三峡大坝这种世纪工程已经没有了可比性。从机构改革以后国家水利部的工作重心看,水利部已经明确:水利工作的重心将转到“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上来,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补短板意味着长板已经有了,投资高峰期已过。从实际水利资源开发现状看,除了西藏地区还有水资源可供开发,大江大河上能开发的水能资源已基本开发完毕或已经进入了施工期(施工期意味着你今年入学,四年后说不定就竣工了)。这就意味着在未来国内不会再有大量的水利工程上马,水利行业在国内的市场将逐渐缩小,这也是为什么以中国电建集团为代表的水利企业开始拓展其他行业业务,同时走出国门到南亚、非洲、拉美开拓市场的原因。
需要强调的是,我并不是说水利行业不好,国内市场虽然萎缩,但国际市场还很大,亚非拉三大洲还有大量的水利资源需要开发,大量的水利水电项目要上马,只是如果你选择了水利工程等相关专业,这就意味着你进入一流企业以后很可能要到国内的艰苦地区、发展中国家甚至落后国家开展工作,所以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其实,水利行业只是我国所有基建行业的一个缩影,建筑、铁路、交通、电力、冶金等所有的中国企业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后,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情况,都需要走出国门释放产能,而发达国家的基础建设已经基本完善,像高铁这种新兴高端产业竞争激烈且市场不大,只有基础设施亟待改善的亚非拉等发展中地区才能释放中国基建行业的过剩产能。
综上,选择土木、交通、电力、水利等基建行业相关专业又希望进入一流企业的同学,一定要考虑到国内艰苦地区甚至出国的可能。
反过来,国内哪些行业在未来会越来越火,IT行业绝对是其中之一。毕竟无论是第一产业的现代农业、第二产业的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建筑领域的BIM技术,还是第三产业的现代物流、移动通信,各行各业都在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这就意味着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这一点从知乎上的反映就可见一斑,以程序员为代表的IT行业从业者以其出差少、收入高、不会失业的优势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青睐,远高于其他行业从业者。至于其他朝阳产业,欢迎各位补充。
2志愿填报得地利
如果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没有要求,读者可以忽略这一条。
高铁方便了交通,但高铁在短时内改变不了中国的经济格局,改变不了城市产业格局。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行业在发展地域上有明显的聚集性。像IT、金融、现代物流、生物技术等产业在中国往往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比如电子商务之于杭州,金融产业之于上海,高新技术产业之于深圳。因为集聚效应的存在,不同的行业发展往往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对于企业来说,产业集聚可以获得更多的人才、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服务、更大的市场;而对于个人来说,在产业集聚区可以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新的信息、最先进的技术、最好的工作环境和最高的收入。人往高处走的社会规律决定了:如果希望学以致用同时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大学毕业后的你很有可能在专业对应的产业集聚城市工作和生活。
所以,如果你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有所要求,一定要考虑到你选择的专业在这个城市的发展如何,比如你学了金融,想去最好的证券公司,恐怕只能去深圳和上海,因为这分别是深交所和上交所的所在地(教育、医疗、财务等专业可以忽略此条,因为哪里都需要老师、医生、财务)。
3志愿填报得人心
这要从两个方面说起,一是个人兴趣,二是家庭背景。
个人兴趣很简单,就是选你所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条真理将在你工作以后得到最充分的验证。在专业不是特别冷门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不是就业率高的专业。这里的喜欢是真的喜欢,你要了解专业毕业以后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发展方向,找到真正的兴趣。
提醒一下,不要太在意所谓的就业率,因为就业率高的学校往往是工科学校,就业率高的专业往往是工科专业,原因很简单:凡是XX工程,工作环境大多是工厂或者工地,工厂没有待过不便评论,但工地的环境确实比较艰苦(这个艰苦是相对于写字楼的白领而言),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员流失,当然就需要每年大量招聘应届生补充。家庭背景好的同学往往选择的不是XX工程,而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因为开阔的眼界让他们知道经管类是工作环境好,工作相对轻松的高收入行业,但这也是极度需要背后资源支撑的行业。这就涉及到了第二个要说的方面——家庭背景。
家庭背景就是你的亲戚朋友在未来路上是否可以提供支持。无论在哪里,有资源一定比没资源更省力。比如说,你爸是交通局长,那你就可以考虑选择交通类专业,因为可以帮你解决工作;你堂哥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程序员,那你可以考虑IT类专业,因为在求学和工作过程中都可以给你指导;再比如,你某个叔叔是企业家,那你就可以考虑金融类专业。子承父业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求学求职工作的路上,如果能得到支持哪怕是一点点方向上的指导,你就会在不知不觉间跟其他人拉开差距。
进入社会时间久了,分析一下你认识的人的大学专业,你就会发现:很多人选择了某个专业往往是因为在该行业有一个可以提供支持的从业者。
4高校如何选择
说完了大的方向选择,说一下学校的选择。原则如下:一流高校的非弱势专业>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一流学科>一流高校的弱势专业>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其他专业>省部共建高校(含部属高校)的优势专业>普通高校的特色专业>其他
上述排序的依据很简单:用人单位的欢迎程度;目的很明确:为了升学和就业。在中国的就业市场,选人的第一道门槛是政府给你毕业学校打的标签,原来是211和985,现在变成了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当然,因为标签固化带来的政府投入差别,政府打的标签慢慢也成了学校实力的象征。
一流高校的非弱势专业>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一流学科>一流高校的弱势专业。
能进入一流高校的非弱势专业当然好,但如果要在一流高校的弱势专业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一流学科之间做出选择,建议放弃一流高校的弱势专业,选择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一流学科。一流高校的名头诚然够响,但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强,而一流学科高校之所以能够入选一流学科,一定是因为该校的某一学科在行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搞科研有院士大牛,搞生产有企业高管,本科毕业无论是深造还是工作,较之于一流高校的弱势专业,一流学科的毕业生都有巨大的校友优势,案例可参见周XX的石油帮。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其他专业>省部共建高校(含部属高校)的优势专业。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点类似之前的211工程院校,且大多数为之前的211院校院校。在目前人才市场上,只招聘211工程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不少企业的基本条件,随着211工程的取消和双一流计划的实施,很可能在未来变成只招聘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为就业计,能选双一流绝不选其他。
省部共建高校(含部属高校)>其他。
这里的省部共建高校指的是XX省政府与XX部(局)共建高校(这个排序很重要,XX部(局)在前的属于部(局)属高校,一般是重点院校),这也是当前省部共建高校的主体,什么是省部共建高校请自行百度。这类高校基本归属于地方政府管理,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寻找行业管理部门的支持,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之下的无奈之举。国家XX部(局、委)之所以愿意共建,原因基本上是因为2000年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之前,该高校属于该部(局、委)管理,改革后被下放至地方,成为地方管理高校。典型的如法学界“五院四系”中的西南政法大学、“建筑老八校”中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地质行业“五朵金花”中的成都理工大学(该校已经入选一流学科)及河北地质大学、水利行业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在历史上,这些高校为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很可能包括了该部的部级领导),为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从部(局)里考虑,虽然原来的儿子过继给了别人,总还是有感情的,支持一下也应该。这类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的知名度可能不高,但在行业内有相当的认可度,比之于其他非双一流高校,在深造和就业市场有一定的优势。
5知分填志愿注意事项
这几年高考填报志愿改革较大,知分填志愿、合并本科二批、三批、大量高校调整录取批次等给志愿填报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大量高校调整录取批次,对于初次填报志愿的考生有巨大影响,最关键的就是各个高校的投档线与所在批次的控制线之差逐年上涨。
打个比方来说,H省Z大2017年本科一批理科投档线630分,当年本科一批控制线是580分,投档线比本科一批控制线高了50分;小王2018年高考,考了640分,而当年的本科一批投档线也是580分,小王的成绩比本科一批控制线高了60分。参考2017年Z大的情况,小王信心满满填报了Z大,结果Z大当年投档线645分,小王掉档了。2017年投档线比控制线高了50分,小王今年高了控制线60分,怎么就掉档了呢?
(此处吐槽简书的传图功能,表格、图都传不上来)
原因很简单,2018年有不少去年在本科二批招生的高校进入了本科一批招生。2017年,H省本科一批理科的投档线630分,对应该成绩的考生在全省排名8000名,控制线580分,对应该成绩的考生在全省排名30000名;而在2018年,由于不少去年在本科二批招生的高校进入了本科一批招生,对应控制线580分成绩的考生在全省排名已经是40000名了,而高出控制线60分即640分对应的考生排名是10000名,高出控制线65分即645分(2018年投档线)对应的考生排名恰好是8000名。在高校招生规模不变,而又有新高校进入本科一批招生的情况下,Z大投档线对应的考生名次不会发生大幅变化,但全省控制线却会大幅降低,所以看起来高了控制线很多的小王就只能落榜了。
这就提醒我们:高出控制线多少不重要,在全省的排名才是关键。根据个人成绩在全省的排名,参考意向高校往年投档线对应的考生排名才能最大程度避免掉档。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一点小小的帮助。如果还有问题,可以留言给我,有时间我会答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