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作者萨提亚。这是一本经典自我建设心理学书籍。对于理清家庭关系,自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有效的沟通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01.关系
人的世界,是关系的世界。
人的第一个关系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和自己的关系。如果你不能处理好这个关系,内在的烦恼就会油然而生。你会陷入自我怀疑、自我排斥与自我否定。经历无数次这样的心理独白:
我不喜欢我的身体。我长得一点都不好看,我不接纳我的外貌。我太胖或者太瘦,太高或者太矮,太黑或者太黄,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我渴望有魔鬼般的身材,天使般的面容,但我又知道那遥不可及,我羡慕那些勇于秀出自己的人,而我不能。甚至我都不接纳我的头发、鼻子或者身上某个痣。或者即使没有讨厌它,我也对它不好,经常用熬夜来虐待它,用垃圾食品来虐待它,用寒冷来虐待它……
我不喜欢我的性格。我有些懦弱,不懂得关心人或者太自我;我做事犹犹豫豫,做人不够果断勇敢,喜欢拖延不能自制,过于善良总是被骗……如果你问我有多少缺点,我最喜欢回答这类问题。
我不喜欢自己的情绪。我总是莫名忧伤,十分恐惧,经常夜里偷偷哭泣。我有时候忍不住对亲近的人发火,发完了又内疚。我总是敏感多疑,整日抑郁寡欢。我想改变又从无改起,我讨厌这样的自己。
我不喜欢自己的智商。我脑子不够聪明十分愚钝,不会随时转弯,做事不够圆滑经常吃哑巴亏,能力不济,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不知道该怎么与人交往……对我来说,最多的感慨就是我怎么这么笨。经常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活着是一种浪费。
当然有些时候,我会感觉自己很好,但更多的时候,我感觉很差。尤其是当我想要的没有得到,发生了预料之外的事情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否定自己。
人最好的朋友,就是自己;你生活中最好的朋友,只是你第二好的朋友。
人最亲密的人,也是自己;你生活中最爱的那个人,只是你第二爱的人。如果你弄错了序位,你可能就会有很多烦恼。
和自己的关系和谐,也就是内在和谐,是一切幸福的基础。
第二个关系就是和他人的关系。只要你在生活,在互动,在与人沟通,与他人的关系就不可避免。
在家里,与父母的关系、恋人的关系、孩子的关系;在单位,与同事的关系、领导的关系、客户的关系;在生活中,与朋友的关系、亲戚的关系、陌生人的关系……与人的关系编织着生活。
似乎他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我们的幸福。在不同的生活场景里,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罩着不同的面具,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我们无数次深深体验到:谁谁做了什么,让我感觉很不好;谁谁没有做什么,让我很苦恼;我拥有或失去了谁谁,开始了一场噩梦。错的是别人,痛的却是我们,于是这些烦恼想必也不会陌生:
朋友的只言片语触动我们敏感的神经,时而悲哀,时而发怒,时而挫败,时而恐慌;亲人的不能理解,让我们悲愤、受伤又无奈;客户的无理取闹,领导的不认同,伤透了我们的脑筋……
第三个关系就是与自然和情境的关系。
比如:和宇宙的关系,和自然的关系,和社会的关系,和情境的关系,和团体的关系。当你不能安住于。
当下,心逃离自己的躯体的时候,你会体验到一种很深的没有存在感、孤独、无意义、茫然,因为你不能处理好和存在的关系。但当你和宇宙能量和谐一致的时候,你能感觉到自己的能量是一致的,是和平的。当你不能处理好和情境的关系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格格不入、多余、失落、被排斥的感觉,你不知道怎样融入一个群体。但当你能够融入一个情境的时候,你会感到自己是存在的,是被接纳的,是有归属的。
存在感是比较难于说清楚的话题,但却是终要解决的问题。你如何存在于这个世界,就是你和世界的关系。
摆脱烦恼,走向幸福。我们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处理好关系,和自己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和环境的关系。
02.所有的关系的主题都是与爱有关
人类在关系上最主要的议题就是爱。你爱着人,也被人爱着。
当爱很多很多的时候,生命是一致的,生活是和谐的。当爱匮乏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就会出现问题。
我们的生命本身,需要爱的滋养,才能够得以维系,所以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获得爱。
我讨厌自己的时候其实我在说:如果我变得更好一些,别人就会关注我,欣赏我,我就可以获得别人的爱。
我讨厌别人的时候其实是想说:我想让你满足我的期待,变成我理想中的样子,成为我认为的那个人,我就会觉得舒服些,就不会感觉到你距离我那么远。那些期待孩子改变一些的人,期待父母改变、期待伴侣改变、期待身边的人改变的人,无非是想让他人来满足自己,即使你打着“人就应该这样”或“我是为你好”的幌子,你也不过是想满足自己。
我不愿意融入环境的时候,其实我已经不相信我可以进入到这个环境里。
虽然我很想,但是我知道我做不到。为了避免自己失望,我已经不想再去期望。
在关系里的分歧、矛盾和争执就是如此而产生的,关系就是一场争夺爱的战役。
那些能够给予你或者需要你持续给予爱的人,对你是重要的,我们称他们为你的重要他人。
在我们小时候,我们需要父母持续的爱、需要老师持续的关注,在我们看来,他们是我们的重要他人。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C.W.Mills)首先提出了重要他人的概念,意指在每个人生命成长过程中对我们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
重要他人是怎么影响我们的呢?通过他们给予爱的方式。如果我们发现做事件A能得到父母的爱,于是我们就把A内化为生命的模式,我们潜意识里会把A当作满足爱的途径。
如果我们用软弱可以得到父母的爱,我们就学会了软弱;如果我们用指责才能被听到,我们就学会了指责;如果我们不允许表达生气、委屈等感受,我们就学会了压抑感受。
长大后,我们依然用小时候父母教给我们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希望用同样的方式从别人那里获得爱。这时候我们就会把别人当作我们的“重要他人”,从那里汲取心理能量。
而在我们生命中,最重要他人是我们自己,我们只有对内寻找,萨提亚模式,就是转化让我们看到爱,发现爱,创造爱
爱是一个杯满自溢的过程。充满爱的人,是敞开的,有安全感的,智慧的,宽容的,祥和的,平静的,发光的。
03.每个人都是生命力的独特展现。
我们生来就完全具备我们所需要的全部,让自己l成为幸福、有能力、值得尊敬的人。
但是,人们往往无视自己内在已有的天赋。那些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人,会采取不同的生存策略。
萨提亚认为人有三度出生:
人在第一度出生里就有了足够的资源,但是在第二度出生后资源开始被掩盖,从第三度出生开始,人又可以找回这些资源。
第一度出生,是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当受精卵形成,生命力就诞生了。
人在这个过程中被激活了生命力,人与这个生命力一起创造了自己的生命。
人类的生命力都是互相联结的,这是萨提亚模式的精神基础。
所有人都来自相同的过程,所有人都与同一个源头相连,都来自于我们的大宇宙,都被创造了生命力,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价值。
第二度出生,是我们从母亲的子宫出来,第一次认识世界,进入一个已经存在的家庭系统。
我们的生存完全依赖照顾者,那时候的我们为了求生存,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放弃自己的一些需求来适应家庭系统。这是生死攸关的,人类的婴儿没有任何能力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
萨提亚认为,我们所有人,都是一生下来就与父母建立了求生存的关系。
那时候我们不能为自己做任何事情,我们只能依赖父母求得生存。
如果没有人听到我们的哭声,并对此有所回应,我们就活不下来。
此后,一个人会通过与家庭系统的互动,构建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建立对现实的观念及确定在现实中的位置。这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它发生于人们的自我觉察之外。
因此,人们如何应对生命,直接与他们生活的原生家庭系统相关,与这个家庭对现实的认识和假设有关。
我们的所有特质及内在反应模式在第二度出生里被决定。
第三度出生,是“我们成为自己的决定者”,是“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当人们成功地实现整合,找到新的自我意识,他们就会第三度出生。
这个新的自我意识,是一种觉察和欣赏,觉察和欣赏我们如何发现、滋养、理解和管理作为一个人的奇迹。其本质是,人们根据他们自己现实的概念,有意识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这需要一个人放下那些已经不适合的求生存的信息,而只保留那些对当下有价值的信息。
由于人们不再需要依赖外部系统来满足需要,所以也就不再需要适应。
对自我新的觉察和欣赏,是内在系统变得独立于外在系统的结果。
第一、第二度出生不是人们的意识可以决定的,我们只是在被决定;但是当我们长大后,我们具备了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构建自己内在的权利,这就是第三度出生。
总之,爱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心理需求;容器里的爱就是一个人的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感高的人可以相信爱,发现爱,分享爱。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却一直在寻找爱,证明爱,索取爱。自我价值就是:你觉得你拥有多少爱。
萨提亚模式工作的核心点是提高自我价值,让人回到生命的中心,做回自己,看到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负责,发现自己其实一直都拥有爱,并且有能力把这份爱分享出去。
04.如何实现?
萨提亚在三个系统上工作:
人际互动系统。
我们从别人那里获得爱的渠道就是人际互动。人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与人互动的世界。
只要活着,我们就要与人互动,在家里与家人互动,出门与朋友互动,在公司与同事领导互动,即使购物、走路也在与售货员、路人甲互动。
不经意间,这些与我们互动的人影响着我们,路人不经意的一句赞美或侮辱,会让我们有不同的感受
亲人的热情或冷漠,刺激着我们的心情。有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支持和安慰,得到的却是指责与不满。
有时候我们的本意是想更亲密,结果却是渐渐在远离。
人际互动系统就是我们所交往的世界,有效、健康的互动方式会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和谐、幸福,我们的自我价值会更高。人际互动系统显示着我们的自我价值。
个人内在系统。
我们在得到别人的反应后,需要经过个人内在系统的加工,才能决定感受到怎样的爱。
内在系统是个体自身所有组成部分的关系。人们在面对外在世界的时候,会启动内在所有的部分去应对,包括个人的行为、感受、观点、期待与渴望,萨提亚用“内在冰山”隐喻这个过程,我们所见的行为是水面之上的内容,而隐藏在水面之下的是个人庞大复杂的内在系统。要解决问题,只是针对行为改正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这时候需要回到个人的内在系统去解决。个人内在系统是自我价值的反应方式。
原生家庭系统。
我们对爱的加工方式来自于原生家庭。萨提亚认为,人是家庭塑造出来的,她强调在面对个人问题及关系问题时应从原生家庭解决。我们童年时所生活的家庭到底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没有人能估计出来,童年时期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原生家庭。人们成年后的反应模式,基本上是童年与父母互动的翻版,因此要深究当下的行为的深层成因,我们需要回到原生家庭里去。我们曾在那里学会了现在的自己,原生家庭系统是我们价值感最初发展的地方。
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拿回自我价值的方法之一,就是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知道为什么而活,重新建立希望。建立希望的有效方式之一则是设立愿望,想要做成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