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
是简单的知道的人
不如喜欢知道的人
喜欢这个事物的人
不如以此为乐趣的人
这是道明学习的三个境界
译文:
孔子说,只是简单的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知道的人;
喜欢这个事物的人,不如以此为乐趣的人。
这道明了学习的三个境界。
1、大多数人都是知道先生,您给他讲一个事情,他马上说。哦哦哦。我知道了。
您让他去学习一样东西。
他就跑马观花,快进式的学习,比如听谁的录音,听谁的课程,他恨不得快速拉到高潮部分,
别人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几年的功力,他就想在一瞬间看完,听完,学完。
然后,他马上就来找您,我已经学完了, 我向您请教一个问题, 然后,开始说自己的事情。
其实,这种人,连他自己以为的知道,都没做到。
只是以为自己知道罢了。
大多数人都在这个急切的境界。
所以我让人学习,首先要仔仔细细的听别人讲了什么,然后,做好笔记。然后还要写总结。
其实,做到了这一步,才算知道。还不算喜欢。
2、第二种境界,喜欢一个事物了。
所谓喜欢,比如,您喜欢坐办公室工作?还是喜欢去外面送快递?
大多数人,会选择说,我喜欢坐办公室这个工作,您问他为什么?
他可能就说,不用那么累,不用风吹雨打,看起来也有面子。
他也确实是喜欢在办公室里当白领。 但是工作不一定做得好。
为什么?
因为仅仅是喜欢,一个人喜欢的东西可以有很多。
比如,喜欢看美剧,喜欢玩游戏,但可能都是为了打发时间。
而不是真正的喜欢。这种人,能混日子,成就不会太大。
3、第三种境界。就是乐在其中。
乐知者。
这种人,选定一个事物去学习,去了解,感到这是一种乐趣。
不需要强迫自己工作,不需要强迫自己学习,也不需要说喜欢,自然而然的,就干的比大部分人好了。
而且,您让他休息一下,他还不愿意,他会说?什么是休息?
我本来就在休息嘛,
这就如同有些人打麻将,玩游戏一样,您让他休息一下,他会觉得您神经病,他根本不需要休息,
几天几夜也不需要休息,因为他乐在其中,快乐。
用这种精神来学习,来做事业,必然有成就。
只有乐在其中的人,才能深入这个事物。才能对这个事物有本质的了解,才能有一定成就。
人一辈子,就是要找到一样东西,您能乐在其中,在这件事上有成就。就算您了不起。
陈昌文解读论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