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冯名雨老师,请问手脚心出汗特别严重怎么办呢?尤其是脚心出汗特别厉害,不管春夏秋冬脚心总是感觉湿湿的,夏天的时候还会有带味儿的情况出现,请老师指点
解答分析
正常人当然也是出脚汗的,但是一般在剧烈运动的情况下才会。你的脚汗出的厉害,甚至还有味道的情况,其实就已经有向脚气发展的趋势了。
比如刚开始只是单纯的出脚汗严重,在后来可能转化为局部皮肤泛白,糜烂,继续发展的话,就有湿性脚气的可能。
关于这个问题,今天咱们可以分析下:
01手脚出汗
1湿气
中医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那么,手脚汗实际上也是属于“湿”的范畴。如果要运化水湿,就必然离不开脾胃。
因为脾胃乃是后天之根本,气血生化之根源,并且有运化水液的功效。脾胃强,那么运化水湿的能力就强。自然不容易出现湿气的集聚,反之亦然。
所以,针对此类情况,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健脾祛湿
2水液通道
人体有十二正经,这十二条经络,其中最大的一条就要属膀胱经了。其所属穴位最多,多大67个。它从眼睛的睛明穴开始,上头下颈行背再下至足小指之端的至阴穴
《黄帝内经》记载:膀胱者,州都之官,负责治理水的官吏,津液藏焉。
州都之官,实际上在隋朝指的就是管理水利的官职。所以,膀胱经实际上对于水液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体内代谢的废水,就要通过它来排出体外。
正常的排出指的是形成尿液外排,如果膀胱经的排水通道不利,也会导致废水排放时常。比如手脚心出汗的情况。
所以,对于膀胱经的疏通也是有必要的
02调理方法
1刮痧
首先,我们可以针对背部的膀胱经进行刮痧,对于排水通道进行疏通。
膀胱经,位于背部脊柱旁开1.5寸,也就是2横指的地方
2泡脚
出脚汗多的话,不妨考虑用明矾进行泡脚
因为明矾有收敛的作用, 对于除湿敛汗有效果
3穴位
穴位的话,重点推荐四个:曲池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实际上,这四个穴位都是起到健脾祛湿出汗的作用
曲池穴,
位置: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找法:
仰掌屈肘成45度角,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即是本穴
释义:
曲池穴,实际上可以调理很多和汗液异常相关的病症。比如多汗,少汗,自汗,腋臭等
阴陵泉穴,
位置: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找法:
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凹陷即时本穴。
释义:
阴陵泉为脾经的合穴,脾胃五行均属土,互为表里,阴陵泉其性属水,所以,它为“土中水”。
我们知道中医认为肾是主水的,所以,刺激阴陵泉有助于调水道,并且是从疏理脾胃的功能上来调理水道的,这就是阴陵泉祛湿的原理。
足三里穴,
位置:
外膝眼向下量3寸,再由胫骨向前肌上旁开1横指处取穴
找法:
站位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骸骨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即是
释义:
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脾胃互为表里,所以刺激足三里穴,同样起到强健脾胃祛湿的作用
三阴交穴,
位置:
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找法:
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释义:
三阴交,指的是下肢三条阴经的交汇处,即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以及足太阴脾经。此穴艾灸后对于三条经络都有调节的作用
·END·
冯名雨艾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