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
敲黑板划重点——2019微信公开课复盘

敲黑板划重点——2019微信公开课复盘

作者: Brett_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18:04 被阅读15次

    一些笔记和细碎的思考,比较冗长。

    配合原文食用,效果更佳:https://mp.weixin.qq.com/s/lmG-Q6IwWW2zKvYtwImDuw

    关于微信的早期推广:

    1、我们当时坚持一点,如果一个新产品没有获得自然增长的曲线,我们就不应该推广它。所以前五个月里面,我记得我们基本没有自己推广它的。从微信2.0开始时,我们看到曲线有了一个增长。虽然还不是很快,但是它是自然往上走的。这时候我们才知道,我们可以推它了。

             ------只要有少量的种子用户,好的产品理论上是可以看到自然增长,即使比较缓慢。这样可以避免对要推广资源的浪费,也可以在大批用户涌入之前再打磨产品,避免让大家看到产品还没化好妆的样子。但是这种做法多少有点理想,可能更适合大厂内部孵化,尤其是创业环境恶化的现在,很多新产品是支撑不到5个月的。所以对于普通创业者,可能需要想办法将这5个月缩短。例如更加主动的收集种子KOL反馈然后快速迭代;或者先在小范围内特定人群中推广。

    2、微信推广期,我们没有批量的导入某些好友,包括手机通讯录或者QQ的好友,没有导入关系,而是通过用户自己手动地一个个的挑选;

            ———允许用户选择性导入好友,可以观察用户究竟想通过微信和哪些人交流。这关系到一款社交产品的定位。如果盲目批量导入,可能就破坏了早期社区氛围,这对社交产品很致命。

    关于小程序:

    3、很多人看不懂为什么小程序要去中心化。如果不去中心化的话,腾讯自己垄断了头部几个小程序,那就没有外部的开发者什么事了。看起来腾讯可以短期获利,但这个生态就没有了。

    4、为什么非要做这个事情?因为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未来必然的趋势。因为APP还要下载安装,网页的体验又太糟糕。并且小程序和APP的一个很大不同,APP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互相之间没法交换信息。但是小程序是可以被系统统一检索到,是可以直接搜索到小程序里面的内容的。

    5、很多人说小程序为什么不能发通知或推送?但是我们看到在手机上,每一个APP都会把消息推送使用到尽,最终的结果是,用户只好忽略了所有的推送,所以靠推送是不能解决问题。

    关于朋友圈和即刻视频:

    6、“沟通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强加给对方的过程”。

            ———这里的“沟通”应该主要特指社交行为中的沟通。一切的社交都是在树立自己的某种形象(例如聪明、可靠、富有、有趣等),或者通过梳理这种形象进而达成某种目标(例如约会,本质上也是通过沟通树立起可靠/英俊/富有等信仰,进而达到繁殖/征服的目的)。而这种形象往往是选择性呈现给沟通对象的,所以是一种“强加”。

    7、朋友圈也有它的弱点,也是大家谈论的,大家想要逃离他的一个点,正因为它是个广场,你去点赞或者是评论意味着你在广场里面公开大声的说了一句话,意味着广场很多人都可以听到,这样带来的压力感是比较强的。而且当你的好友越来越多,可能这一股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所以也有很多人因为这样子把朋友圈设成三天可见了,他自己觉得压力小了。

            ———接上条,社交的本质是塑造人设,并且是向不同的人塑造不同的人设,所以当朋友圈人越来越多,不同的人设势必会发生冲突。为了避免这种冲突,只能少说话了,所以发朋友圈就越来越谨慎了。微信提供的另外一种方案:分组可见,只对特定的人展示特定的内容,传达特定的人设。

    另一方面,个人想要塑造的人设可能在不断变化的,我们可能不愿意让人看到我们上个月一时冲动暴露出来的的那种人设,于是微信又提供了一种方案:三天可见。避免暴露过期的人设。

    对于三天可见这个功能,我个人还有一种解释:发朋友圈除了树立人设,也是为了表达或者发泄某种情绪。然而情绪是很容易过期的,当是发完这条朋友圈(可能再经过一番回复和点赞),情绪已经找到了出口,这条朋友圈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可以不再可见了,避免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旧情绪被拖出来当众“鞭尸”。

    毕竟朋友圈和QQ空间不一样,朋友圈功能更多应该是分享此时此刻的动态(起码腾讯是这样预设的),而不是一个个人profile页面。

    8、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的话,朋友圈重新做一次的话,我可能直接让相册变成是私密的。朋友圈和个人相册是可以完全分开的,是两个概念。如果一个人非要展现自己的历史,他应该有别的一个东西来展现自己的。比如说他精心准备的一些照片等等,而不是用朋友圈的动态作为个人的历史展示。朋友圈更多的希望它代表了一种他的动态。

            ———朋友圈承载的作用主要是表达当时的情绪或者眼下的所见,是有时效性的。而QQ相册空间则是主要为了塑造人设,精挑细选最符合自己想要的人设内容,而不会是记录当下。

    这两种产品定位不同,也有技术背景和平台限制的因素。因为QQ空间主要是在PC时代兴起的,在PC上比较难即时记录当下的一切,而移动端就不一样了。不过我这么说可能有些局限性,毕竟比我们更小的娃娃们怎么用QQ空间我其实是不清楚的。

    9、视频动态就像前面解释的,更多的是瞄准一个怎么样能够很轻松的去表达自己,并且用轻松的方式参与到社交里面去,视频只是一个技术的载体。如果没有视频,也会考虑用照片。

    10、记录真实世界,我认为这一个理想特别好,但是他很不现实。因为记录或者拍一个视频,并不是一个用户真正的需求。不信大家看一下自己手机上有多少个视频就知道了。如果没有分享的目的,你是不会去拍一个视频的,即使你拍了很多照片,其实你也不会再看了。而往往是有了微信之后,你要分享给别人你才会拍这样一个东西。所以记录或者是拍摄本身并不是一个需求。所以微信不会做一个视频记录,每个人来记录自己的视频,然后只有自己看到。微信也不会做一个视频相册放在那个地方让别人来看到,因为那样的话,你只会一年里面挑最好看的三个视频放在那里,那是用来装饰你的,它不是一个记录。我们要做的是,能够让一个人真正的去记录他正在经历的东西,然后让他的好友来看到。并且这个过程是不应该类似于朋友圈的,如果类似于朋友圈的话,我们就不用这个东西了。

    11、当然现在的视频动态是第一个版本或者我们叫做0.1版本,大家可能还体会不到这一点,没有关系,我觉得我们就像对待小程序一样,特别有耐心去培育用户的这个习惯。因为大部分用户是没有拍视频来记录世界的习惯。我们也没有能力去培育用户或者是改变用户的习惯,我们有的能力是通过一种社交化的设计,使得他拍这些视频的时候能够获得他参与社交的好处或者是回报。

            ———关于即刻视频,龙神说的很清楚了,就是一个比朋友圈视频更轻量化的、旨在记录当下的、阅后即焚的小视频。

    这里有两点不甚明白:

    1、即刻视频不进入朋友圈的信息流,可能为了进一步降低“压力”,让用户更轻松随意的发布。但是这样一来即刻视频的曝光度会极低,失去了分享这一动力,谁还会去拍呢?后续微信会采用怎样的策略,在不产生压力的前提下来为即刻视频分配流量?密切关注,拭目以待。

    2、即刻小视频现有的曝光渠道很奇怪。一个是头像右上角,一个是用户主页,一个是群里。而且头像上提示图标,只要看了视频就不会再有了,群里和用户主页却一直可以看到。个人主页和列表页流量相对较小,可能是为了减轻用户发布内容的压力,而且似乎也想不出更合适的位置去了,所以这个我勉强可以理解。但是群里的提醒很强啊,而且群里人又多又杂,压力不是更大吗?

    另外,“群里可以看见即刻视频”这个特性,难道不是为微商量身定做的吗..

    12、我们希望这里的视频动态是朋友圈的反面,这里提倡的是真实的,而不是美的。所以大家如果仔细留心一下,你在拍完一个视频动态底下的按钮不叫“完成”、不叫“发表”,不叫发表,而是“就这样”。就这样包含了一个含义是,这个视频可能并不好看,但是就这样了,我就发了。这就是很真实的。然后我们为了让你能够勇敢发的,故意让别人看不到你的这个视频,必须要点你的头像进去再下拉一下才可以看到,来减少你发一下“就这样”视频的压力。所以后续我们会在这里一点一点做版本的升级,我们会尝试不同的路径,以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是它是朋友圈的反面。朋友圈已经变成了一个很传统的社交的地方,就是我们每个人在里面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当然这里我希望每个人是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也同样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在这一点我们也有足够的耐心,通过后续的版本迭代,不断去打磨它,因为这样一个拍摄记录世界,这样一个动机对用户来说并不是一个习惯,这里是需要花一些时间耐心地去慢慢推进的。

    关于“看一看”:

    13、朋友圈本质上还是一个社交化的环境,是一个对自我人设进行强化的一个地方。而阅读只是朋友圈的一个辅助性的副产品。人们在朋友圈里面推荐文章,其实更多是推一些符合自己的观点或者人设的文章,而不是说这个文章的内容有多好。更多是通过一个文章来展示自己是属于哪一种人。

    14、事实上这几年下来,朋友圈的分享的文章阅读率确实在下降。因为当一个人的好友越来越多,他的朋友圈内容越来越多,他反而会跳过那些文章,去关注一下朋友们真实生活里面的照片。他其实并不太愿意从朋友圈里面中断,花几分钟阅读一篇文章,然后再回到朋友圈。用户其实是需要有一个固定的相对长的时间,他才会沉下心来花时间去完成一个阅读动作。这个时候,另外一个阅读氛围更强的入口,对用户来说是更必要的。就像在订阅号里面,我们其实在不停地改版。但是这里面始终有一个矛盾,我们推了一个文章,这个时候他如果看到这个推送但并没有有时间去看这些文章,那么他只能继续把红点消掉,然后就退出来了。这样就给我们留下一个机会:我们应该在朋友圈之外,另外开辟一个阅读的一个圈子,一个不是为了看朋友的生活分享,而看文章的地方。这就是看一看。

            ———刷朋友圈更多的是寻找一种短平快的刺激,阅读(特指非娱乐性阅读)并不是短平快的刺激,甚至有时候是相悖的。所以把阅读个朋友圈放在一起某种程度上是相悖的。

    不过,注意,刷朋友圈和发朋友圈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人们可能不愿意在朋友圈读文章,但并不妨碍大家愿意分享文章,因为分享文章达到了塑造人设的目的,和发朋友圈的本质是契合的。我分享了文章,你看到了文章标题,get了我的逼格,就够了,至于你读不读内容,i dont give a fuck。(所以,朋友圈文章标题对促进分享很重要。)

    综上,阅读行为和社交行为,在发生场景上应该是分开的。要想大家能够进入阅读状态,需要再社交场景之外提供一个额外的环境才行。换言之,需要让用户可以带着阅读的目的进来阅读,而不是指望他在社交场景下抽空进行阅读。这个“额外的环境”现阶段来看,就是“看一看”功能了。

    当然,这个功能也只能针对本身有阅读意愿的用户。

    15、对于看一看,里面有两个板块,一个是好看,一个是精选。前者是社交推荐,后者是机器推荐。机器推荐我们尝试了很长时间,效果不太好。我跟团队说,要么你们降低内容的底线,要么你们认命做一个小众的严肃阅读产品。我们的好看功能上线,跟之前看一看的机器推荐比起来,数据增长得特别快,明显看到用户对这个功能的兴趣更大。

    ———做内容就两条思路,要么是算法推荐要么是社交推荐。前者的代表是头条,用户爱看什么就一直给他什么,可以用大量奶头乐内容迅速占用大量用户时间,但是会形成一个信息茧房,用户比较难拓宽新的内容。基于社交关系的内容推荐的优势在于:1、在线下是有基础的,因为大家看书、看电影的时候都很容易受身边人的影响。 2、大家会好奇别人在看什么,也乐于把自己觉得有逼格的内容分享出去。  3、出于塑造人设的目的,分享的内容不会太垃圾。  4、即使不是我感兴趣的东西,如果身边人都在看,我也会去试试,有利于破解信息茧房。

    另一方面,前面说到现在朋友圈分享的心理门槛越来越高,所以分享文章到朋友圈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有些人宁愿打赏都不分享。而“好看”则是一个心理门槛和操作门槛都更轻的操作,转化率会比分享高。但是随着“看一看”功能被使用的越来越多,这个心理门槛可能也会逐渐升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敲黑板划重点——2019微信公开课复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om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