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已经更是一种可以被明码标价的商品和资本,随着知识付费领域的洪波涌起,佛教,或者说佛学,也被裹挟在这浪潮之中。
作为半专业人士,我买过很多佛学付费课程,在这里给大家排个雷。
目前相关的知识付费有三个类型:
(一):各种“教授”、“先生”讲经的,是属性最鸡肋,最容易割韭菜的类型。
这一类型常常会拿《金刚经》、《六祖坛经》、《心经》等流传度较高,同时又内容抽象、概念界定模糊的经典。
这样的选择有很多好处:首先这些经典的很多内容本身就被大家所熟知,讲解这些经典利于和受众建立传播意义上的“坡道效应”,更容易让人接受;
其次是因为这些经典使用的语言都是高度抽象,很容易去夹带私货,只要掐头去尾添油加醋,断章取义的使用一些“空性”、“中道”之类的概念,利用文本语言本身的“模糊性”去制造一个看起来可以立地成佛的完美闭环,其实稍微学过几年佛法,表达能力比较强的按这个套路都以炮制出一大堆让你爽,让你看完之后有种大彻大悟之错觉的“课程”,而且成本低,收益高,投入产出比非常可观。
再者,因为文本比较抽象,所以讲解这些经典所需要的专业素养其实并不高,反正文本没有明确的定义和逻辑承接,你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但因为没有证量,你大概率说的是错的,换句话说,讲解不难,讲好却很难。这类课程最好别碰,老老实实看原典,看古德的注疏才是正道。
(二):佛教历史,佛教艺术
这一类的课程大部分质量还行,一般是一些高校老师去讲的,我自己也掏钱买过很多,买完并不后悔。今天的重点是排雷,我就不多说了。不过买这类课程有一个注意事项就是:看看主讲人的背景专业和所讲的内容是不是高度吻合,越吻合,就越值得听。
(其它课程也一样,学美术的讲般若,学历史的讲禅宗,他讲得着吗?某知名老教授曾说鸠摩罗什翻译的观世音是错的,一千多年大家都搞错了,直到这个错误被他发现才得以终结,真的是天不生xx,万古如长夜。且不说他这个质疑本身就是错的,就连这个发现也是拾人牙慧,卖弄噱头不可怕,可怕的是误人子弟啊。这个瓜详情请移步@释宗舜 法师的微博,搜观世音)
(三):其它视角的引入
例如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和佛教有很多观点的重叠)、脑科学、哲学,有这些知识背景的人解读佛法,往往能够有理有趣的“另辟蹊径”,而非为了割韭菜不得已的“剑走偏锋”。
这类课程是我最喜欢买的,去年我看了一本书《佛学为什么是真的》,这本书本身就很好,而一些付费课程的解读也是别具匠心,例如“因缘动力学”、“多元政体”,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这对于一个泡在佛学院六年的老油条来说很难得)。作者和那个大火的《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有很多观点相同,不过也不奇怪,尤瓦尔赫拉利也很积极的学习禅修。
你可能会想:你刚才不是说要专业对口吗?
这其实是一个内容定位的问题,如果一个学外语的,一本正经的和你讲佛教史,搞得和他的专业一样,因为缺乏基本的学科训练,哪怕积累再多的文史知识和古代八卦,也很容易翻车。但如果一个人只是从自己立场,讲讲两个学科的相同之处,并没有代表捆绑哪个学问,也没说说自己讲的一定对,就是一种单纯的分享和疑义相与析,这反而是值得听的。
总结一下,从个人立场来说,第一类课程我绝不会买,也不推荐大家买,这类毒鸡汤兑假鸡血的课程,连“裨贩如来”都算不上(这个梗,出自《楞严经》),甚至都不是贩卖知识,而是贩卖成功,或者说是在贩卖成功的幻梦。
贩卖知识和贩卖成功的区别在于,一个提供给你“明了”,一个提供给你“舒服”,让你爽。
让你爽其实很简单,选择性的摘取老概念用新名词包装一下,或者把一堆老概念通过强置因果的手段换一个逻辑,推导出让你爽的结论,并且搭配毒鸡汤一起送服,最后得到的只是一场梦幻泡影。
我这么说,很多人可能非常不爽。
鲁迅曾经说过,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而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如果以上内容引发了你的不适,就划过去继续做梦吧,毕竟梦里啥都有[允悲]
第二类课程我个人买过很多,但这类课程说实话坑也有不少,有的人只是把十块钱的书读了一遍就卖你两百,有些则纯粹是段子➕野史➕天涯体的胡说八道,所以看这类课程主讲人的背景专业是很重要的,最好自己先行了解一下,有一些初步的判断能力。
对于初学佛者想利用好碎片时间了解佛教,不如去听听圣严法师的《学佛三书》,戒诠法师的《佛学基础》,很多寺院免费结缘,网上还有电子版一分钱不用花,而且还比市面上百分之九十的所谓入门课含金量高。想要了解佛教历史的,可以看看吕澄先生关于中印佛教的两本《源流略讲》,想要了解佛教建筑与艺术,可以翻翻宿白先生的《中国石窟寺研究》。
至于第三类课程,对于专业人士有开脑洞,换思路的功效,但初学者最好还是少看,毕竟大多数只是一些个人的见解,并不是被严谨的推敲过的知识,而且见地也不一定对,初学看了容易增长邪见,但老鸟听个新鲜还是挺好的。
(关于增长邪见,插一段经文: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
知识付费本来坑就多,如果和宗教挂钩,坑就更多了。
人们面对宗教时,在自身感性需求以及外部神圣氛围的双重作用下,很容易敞露心扉,放下戒心,把自己全部的身心交付出去,期冀得到救赎。这时候的人往往是不设防的,这固然是你涤肝沥胆把肠子肚子拿出来洗刷一番的先决条件,但也是你提供给“有心之人”的可乘之机。
愿意“供养”是好事,但也要看看对象值不值得,如果被欺骗,大好的真金白银和真心实意可终究是错付了啊。
当然,你要是就愿意花钱买心灵砒霜我也没办法,很多韭菜自己不被割,脖子也会痒痒,您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最后我想说,知识付费的真正价值,却在于付费之后的学习、学习之后的吸收,以及吸收之后的行动,而非付费本身,佛法如此,世法亦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