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163篇《小雅 皇皇者华》
【原文阅读】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
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
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
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
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译文参考】
那一枝枝灿烂明艳的鲜花,盛开在广袤的原野湿地上。策马疾驰的使者和小吏们,每每想起还有不周到地方。
我骑乘着雄壮的骏马良驹,手里的六条马缰柔韧有光。鞭策着马儿驰骋在大路上,在民间遍访那治国的良方。
我骑乘着雄壮的青黑骏马,六条马缰犹如素丝般滑柔。鞭策着马儿驰骋在乡野上,跑遍民间博采治国的良谋。
我骑乘着雄壮的黑鬃白马,六条马缰闪耀着鲜艳光泽。鞭策着马儿驰骋在大路上,遍访民间搜求治国的善策。
我骑乘着雄壮的黑白花马,六条马缰收放得自如协调。鞭策着马儿驰骋在乡野上,跑遍民间询访治国的大道。
【字词注释】
(1)皇皇:犹言煌煌,形容光彩甚盛。(2)华:即花。
(3)原隰(xí):原野上高平之处为原,低湿之处为隰。
(4)駪(shēn)駪:众多疾行貌。《国语·晋语》引诗作“莘莘”,意为众多。
(5)征夫:这里指使臣及其属从。
(6)靡及:不及,无及。
(7)六辔(pèi):古代一车四马,马各二辔,其中两骖马的内辔,系在轼前不用,故称六辔。
(8)如濡(rú):新鲜有光泽貌。
(9)载:语助词。
(10)周:遍。
(11)爰(yuán):于。
(12)咨诹(zōu):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13)骐(qí):青黑色的马。
(14)如丝:指辔缰有丝的光彩和韧度。
(15)咨谋:与“咨诹”同义。
(16)骆:白身黑鬣的马。
(17)沃若:光泽盛貌。
(18)咨度:与“咨诹”同义。
(19)駰(yīn):杂色的马。
(20)均:协调。
(21)咨询:与“咨诹”同义。
【诗歌赏析】
这是一个使者出外调查民间情况的诗。“君教使臣”乃此诗之原旨。
使臣秉承国君之明命,重任在身,故必须以咨周善道,广询博访。上以宣国家之明德,下以辅助自己之不足,以期达成使命,因而“咨访”实为使臣之大务。而在出使之际,君之教使臣者,正在于广询博访。使臣在奉使途中,时刻不忘君之所教,时常懔懔于心,怀有“靡及”之感,更是忠于职守、忠于明命的表现。本诗正是从这两方面著笔歌咏的。
诗的首章,先阐明君教使臣之旨,诗人说:“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诗意委婉而寄意深长,既以慰使臣行道的辛苦,又戒其必须忠于使命,常以“靡及”自警。从措词来看,是婉而多风,而用意则是非常庄重。至于君教使臣之具体内容为何,则于诗的第二章至第五章中,用使臣口气,反覆表达,以见使臣时刻不忘君之所教,时时以忠贞自守。
第二章云:“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前三句皆为使臣自道其出使在征途上的情况,第四句“周爰咨诹”,始表明“博访广询,多方求贤”之义,亦即“君教使臣”的主要内容,而为“每怀靡及”句中使臣所怀思的主旨。
三章至五章的诗意,与二章全同,特因叶韵关系,在语词上作了改变:“我马维驹,六辔如濡”、“我马维骆,六辔沃若”、“我马维駰,六辔既均”。此数语,皆以道使臣在奉使途中威仪之盛。因车有四马,故章次亦叠至四次。
二章言“载驰载驱,周爰咨诹”,三章言“载驰载驱,周爰咨谋”,以及四章、五章之“周爰咨度”,“周爰咨询”,其意义皆为“遍于咨询”,亦即“广询博访”之义。由此表明使臣之在征途、无时无刻不以君命为念,则使臣之敬奉使命,可想而知。明了此义,则知此诗中之“每怀靡及”、“周爰咨诹”两句,乃全诗关键所在。
综观此诗,倘使无首章“每怀靡及”之语,则二章以下之“周爰咨诹”、“周爰咨谋”、“周爰咨度”等语,意义皆不明显,亦不见有君教使臣之义。倘无二章以下“周爰咨诹”诸语之反覆见意,则使臣奉命“每怀靡及”殷殷之意,更无由表现。故此诗艺术特点之一,是前后各章,互相辉映、照顾周密。
本诗的语言气象开朗,生动蓬勃。首章以“皇皇者华”起兴,落响超迈,命意笼罩全诗。二章以次,语词变动,错落有致,命义相近而不显其重复,语音协调,可诵性甚强。
而且,诗中表达用意恳切,不论君之教使臣,还是使臣对国家明命之反应,字里行间,都非常感人。君之使臣以敬,臣之受命以庄,这虽是古语,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皇皇者华》的反思探讨】
《鹿鸣》、《四牡》、《皇皇者华》这三首诗,后来被周统治者常常在宴会上弹奏,迎宾时演奏《鹿鸣》,劳使臣时演奏《四牡》,遣使臣时演奏《皇皇者华》。
《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构成一个整体。前面写客人来,《鹿鸣》是主人表示欢迎。中间写客人坐下来听歌,把满心的复杂情感排泄出来,《四牡》以使臣的口吻去歌唱,抚慰他们的矛盾和纠结。最后写客人奔向了远方,去完成自己的使命,《皇皇者华》的格调经过了一种否定之否定以后的辩证,一片明媚的光景就出来了。虽然使臣心有忧伤,但他们在王命面前,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是值得的。整首诗强调重任在身,即使牺牲了家庭生活是值得的。三首诗连着看,这就是一场大型的款待客人的典礼。
《诗经》是中国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从一首首诗篇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礼乐文化的情感、道德、政治制度等各个层面。最重要的是,礼乐文化是心灵的文化,它不是讲宗教、讲上帝、讲权利,而是讲人心,关注人心的情感和价值。人人都是普通人,都有家庭,可是国事也得管,在国事和家事之间必须得有所牺牲,要体贴做出牺牲的人们,社会要承认他们的贡献,他们干着才有劲,才会为这个国家奋斗。
礼乐文明是很高雅、有生命力的文明,它的仪态、行为方式是高雅的,《诗经》的歌唱含有极高的精神价值,有体贴心灵的作用。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诗经》在政治上的用途
《论语·子路》中记录:“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的这句话,讲出了学诗在政治上的两大用途。一是授政能达,一是出使能对。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将孔子的话译为:“熟读《诗经》三百,交给他以政治任务,却办不通。”据此,能达显然就是指能办成具体的政务了。这一解释说得通,是因为周代人搞政治,往往要用到以诗乐为内容的各种礼仪。
如果人们只会诵诗,而不注意诗与礼的配合关系,往往会在政治交往中造成麻烦甚至风波。如据《左传》襄公四年载:
穆叔(即叔孙豹)如晋,报知武子之聘也,晋侯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工歌《文王》之三,又不拜。歌《鹿鸣》之三,三拜。韩献子使行人子员问之曰:“子以君命,辱于敝邑。先君之礼,藉之以乐,以辱吾子。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细,敢问何礼也?”
对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文王》,两君相见之乐也,使臣不敢及。《鹿鸣》,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四牡》,君所以劳使臣也,敢不重拜?《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必咨于周。’臣闻之:‘访问于善为咨,咨亲为询,咨礼为度,咨事为诹,咨难为谋。’臣获五善,敢不重拜?”
从这则事例可以看出,周室的诗乐配合着贵族的等级而有着一定的适用场合,周人的上下尊卑之序,尔来我往之礼,互致问候之情,相与切磋之义,也正是在这种诗乐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叔孙豹既熟悉诗,也熟悉诗歌在礼仪上的应用,所以很好地完成了这次报聘活动。
周代诗教的这种政治用途,使得古代政治充分地艺术化了,它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从积极的方面说,它使得中国人文质彬彬,形成了含蓄婉转不伤人情面的生活传统。若从消极的方面去讲,却也容易使从政的人咬文嚼字,将本来浅近的意思过度解读,看得太深了。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能不承认这为文字狱之类悲剧多少提供了心理上的一些便利。
周室的诗教,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教育,而那些君人者学诗,也可以说,既是在学习艺术,也是在学习施政的道德。
参考资料:
《周代诗歌制度与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文库)》,王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月
《讲给大家的〈诗经〉》,李山,东方出版社,2019年1月
《先秦诗鉴赏辞典(新一版)》,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10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