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好的孤独》一书的第六部分:使人好学求知的秘密就藏在这一点里。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成熟,看似越来越远离儿时的“单纯”,事实上却是越来越接近浑厚而圆满的天真,从“此一时彼一时的激动不已”,延伸入“持久而平稳的欢乐”。
童年时的快乐往往是“因物喜,为己悲”,得到了就快乐,得不到时就会沮丧。
而成熟时的开心,则接近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淡定。那已然不是童年时来去匆匆的“快乐”,而是豁达大度、无所计较的“开心”。
心地洞开,能容纳世间万物,“悲欢喜乐”再也不会随意地引起情绪波动。
正如一位禅师所说的“幸福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计较多少,计较得越少越幸福”。
当一个人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他已然对人生有所觉悟,总是开心的,会生活长乐。
从而更明白生活中的那句俗语“站得高,看得远”,也就会对一切的善意心怀感恩。
读书‖《好的孤独6》(91)生命生而平等,我们没有先天就高人一等的优越性,他人完全可以不拿我们当回事,完全可以忽视我们所需要的帮助。
所以,来自他人的每一份关爱每一个帮助,都倾注了他人对我们的付出,倾注了他人牺牲的时间与精力的善意,那并不是我们生而应得的,而是他人对我们自发的礼遇。
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得到的那些礼遇心怀感激之情,对我们领受的幸运充满感恩。
感恩不只是言谢,更在于铭记于心,落实于行。
真正的恩惠是他人发自内心的善意,所以真正的感恩也应当是以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相回馈。
对他人发出的善意铭记于心,并且从自我出发,尽心尽力地给予更多人善意,更广阔地传播爱的种子。
我们平和地接受爱、享受爱、传递爱才是感恩的王道。
有句俗语说的好“心怀感恩之心,方能成就精彩人生”,然而要想成就精彩人生还需有一定的聪明智慧、博闻广识,或者在某个领域有超乎寻常的洞见。
于是,我们又产生了一个疑问:怎么样才能更聪慧更明智呢?
《论语》中有这么一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是“知”已然不易,“好知”就更难了。
自拍图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要让自己不但努力学习,还要爱上学习,以学习为乐就显得更有点不近人情、不合常理了。
有句名言“学海无涯苦作舟”,一般情况下,要让一个人“苦作舟”,除非是出于无奈而苦中作乐,否则谁会主动热情地投奔学海之苦,谁又会享受这种自虐式的癖好?
但是,这世上确实也存在很多好学之人,而且那些好学者的确如《论语》预言的那样最后成为了智者。
可以说,几乎一切伟人,无论是古今中外,都是好学之人。那么,那些伟人们好学的秘诀在哪里呢?
其实,使人变得勤奋好学的神秘咒语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人类“神圣的好奇心”,是活泼灵动的好奇心激发了人的觉悟。
如果有一个问题,让我们食不下咽、睡不安枕,忍不住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只要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和如此极强的求知欲,就会想方设法试图从生活的细节中挖掘线索,从每一张看到的脸庞上寻求答案,从相关书籍里去查找,或者与他人一起探讨。好奇心会让我们一直到找到那个问题的答案为止,好奇心让人上进、让人勤学好问,最终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我们知道很多东西的时候,就会发现有更多的东西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好奇心会驱使我们不断地去继续探索、求知。
所以,进步源于好学,好学源于好奇,好奇源于一个问题。
《礼记》中有一句话是“好学近乎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丢失了我们的好奇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很容易淡褪,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它很容易夭折。
当我们对什么都不再感兴趣的时候,我们就真的衰老了。
人的衰老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正是好奇心的涌动促进我们的精神像身体细胞一样的新陈代谢。
因此,好奇心的夭折,就是精神生命的夭折。
当我们丢失了活泼的好奇心,就等于是丧失了精神生命自我更新的活力。
商汤王在自己的澡盆上刻了一句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洗澡提醒自己:外洗身,内洗心,每天都要焕然一新。
其实,我们的身体细胞每天都有死亡,都有新生,所以我们的身体确实每天都在更新。
我们的精神更新应该与身体持平,身心若能保证齐头并进,才是真正的身心和谐,实现了身心动态平衡的自我。
精神只有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好学求知,才能通达“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们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便总是一片新天地,而我们的每一天也将是一次重生。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好的孤独》的原书精华,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自拍图片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的《好的孤独》第六部分就到这里了。读后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谢谢!
读书‖《好的孤独6》(9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