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仁政的策略(2)

仁政的策略(2)

作者: 昊哲 | 来源:发表于2022-12-03 09:42 被阅读0次

    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们分析了仁政为何难以实现,那么今天就让我进一步分析这个原因。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孟子推行仁政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当然可以说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但是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对于王来说,最终的目的是统一天下,天下的王。孟子这才有吸引王的能力。

    既然说仁政就应该是“仁”和“政”两方面。就是以仁心外推到政治领域,那么孟子的政治措施是什么呢?

    在与滕文公对话中,孟子提出了这样的措施是:先要让民众庶之,富之,接下来后再去调制教之。

     如果一个君王根本就没有教人要展现人性中的善,那么当人民犯罪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人民的错,而是君王的错。

     这些话是对滕文公说的那么滕文公会采纳孟子的建议吗?

     其实滕文公是有心想要听孟子的建议的,这可以从滕文公被后人成为“文公”这一点看出。但是腾国在的战国时代确是一个点中点。

     在一定程度上,点中点不容易被人注意,也许可以有所发展。但是一旦腾国开始推行仁政,开始强大起来,那么就会被注意到并且快速消灭,根本没有时间一步步的庶之,富之,教之。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推行仁政不可行,有一部分原因是关于环境的,就算一个人愿意去推行仁政,他的国家实力不允许,那么也没有用。

     我们再来看第2个例子,也就是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

     在这个例子中,强调人民应该先有“恒产”才有“恒心”,这里的“恒产”就是物质,而“恒心”“就是精神的方面。如果用孔子的话说,“恒产”就是庶之和富之,“恒心”就是教之。“恒产”是“恒心”的基本,如果没有“恒产”,那么谈不了“恒心”。

     那么齐宣王会推行孟子的仁政吗?

     这手机较复杂的。首先齐国在战国时代处于较为偏远的地区,他们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秦国灭的国家,在秦国准备征战,到最后统一天下,就将近100年的时间,战火都没有很大的波及到起火,所以结果不像糖果,这完全能有时间也有地盘去推行仁政的。

     但是为什么齐宣文最后还是没有用仁政呢?有可能一个原因是齐宣王并不想要统一天下。

     有可能是齐宣王就没有那种野心,那还有可能是齐宣王怕动乱。想要图形仁政,统一天下,意味着想要作为,要想其他国家主动宣战。统一天下,有可能成功,但是也有可能失败,如果失败,那么齐宣王就会失去所有。而且现在齐宣王都没有面临很大的压迫,所以并不会像滕文公迫切的想要做些什么。

     但是一方面不想动乱,一方面又广招人才,建立稷下学宫,这也是齐宣王很矛盾的一点。

     所以我们发现,君王是否有意愿,更重于环境因素。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是推行仁政会依赖于君王这个问题呢?人作为一个动物就有本能,就有本能的拖拽,而且就算是一个圣人,到了高位上也不能保证他不会翻脸。毕竟死而后已,只有一个人死了,我们才能说他是有人的。

     那么既然我们不能把推行完全依赖于君王,那么它依赖于什么呢?要依赖于一个“法”或者说一个政治制度。因为法其实还是有一个实行它的人的,如果实行的人不中用,那么法也是没有用的。所以就需要一个政治制度,这个政治制度是高于有人的,所以它是可以限制君王的。从而是否推行仁政就不完全是听王的意愿,而是一个制度所说的算的了。这也就接近了我们现在的民主,不过进一步的分析还需要我们以后的课程继续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仁政的策略(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yp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