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研组展示活动结束,身心疲惫。晚上十点,倒头就睡。我极少这么早睡。睡前特意跟妈妈沟通:这段时间严重欠觉,早上不要叫我,让我睡到自然醒。
六点,醒来,异常清醒,身体再也没有疲倦感,找到了久违的满血复活的感觉。竟然听到了外面的鸟儿在歌唱。以前怎么没有发现鸟儿叫。外面的汽车声和其他噪音从前听到内心十分烦躁,今日感觉似乎也不那么讨厌。噪音是噪音,我是我,我能把这两者截然分开。
看了网师共读团队要求读的一篇文献《中小学教师教育写作的困境和出路》(叶波)。摘要里的第一句:教师的教育写作意味着教育生活的“带出”“意义赋予”和对教育生活可能的 “嵌入”。我对“带出”的理解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生活的记录和书写,让日常的教育通过文字让自己或他人看见。当我们把日常看似零散的生活用文字的方式表达,不得不思考用何种语言才能还教育生活本来面目,用何种方式才能让自己清晰“我这一个”的教育生活,身上思索“我这一类”生活的本质规律是什么?当思考进入文字的表达,当我们带着寻求生命意义的意识参与到这样的书写中,我们就已经在给写作赋予意义,给生活赋予意义。通过“不断地写-不断地思-不断地行”,写作也反过来影响教育生活。思考越广博,越深刻,影响也就广博而深刻。慢慢看完整篇论文。离开文字,脑子里只剩下文章的大结构:意义-困境-出路和一个结论,反思性写作为教师教育写作的出路。其余的内容还是模模糊糊。以“读懂”为目的的阅读和与“获取某一个特定信息”为目的的阅读,阅读的方法和花的精力是完全不同的。既然是网师共读的文章,需要再回头多读几遍,作出自己的批注并梳理自己的思考。
思考好今日必做的几件事情,安排好先后顺序,不慌不忙地按照计划走。
先完成阅读任务。阅读看起来不紧急,其实最重要。无论是本体性知识,还是专业知识,还是人文类知识,我都缺少根本书籍的支撑。今日计划完成杜威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第三章的阅读和梳理。
读书累了,起身,走动走动。看到镜子里的自己面色蜡黄,眼睛略浮肿,眼堂发乌,很明显是熬夜后遗症。唯一让自己感觉好一点的是对着镜子还能嘴角上扬,眼神有光。看起来比前两天的状态好,说明昨晚的早睡有效果。
想起昨日见到的几位,都面色憔悴,表情僵硬,眼神里看到的只有犀利,内心很震撼。如果我们为了工作,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毫无生气,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我热爱工作,但不要只做工具人;我热爱生活,但不要被生活绑架。
按照计划完成今日的事情,中午还和最好的朋友一起享受了美食。傍晚出去运动了半个小时,浑身上下都很舒服。虽然近期身体不断出状况。吃了一个月中药,天天拉肚子,把人弄得快虚脱。干脆扔掉药罐子,反正喝了也没有效果,就不要喝了。
昨晚十点睡觉,今天早上六点起床,精力充沛,头脑清醒,心气平和,做事效率高。以后重要的事情尽量在十点之前完成。十点之后就准备休息,紧急事情可以放在早起完成。
晚上,安安静静地看两个小时书。今天这样的生活,就是我喜欢的样子。按照这样的生活节律,养好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