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教育的孩子幸福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们有太多美好的期望。我们希望孩子们一生健康、每天快乐、永远富有、美满幸福、自强自立、积极阳光、乐善好施、百年好合、卓有成就……。假如我们做个游戏,让父母一一删除以上祝福,只留下一个选项的话,最后的哪一个会是什么呢?我想很多父母可能会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会相当痛苦,因为我们一直在给孩子做加法。从她们出生开始,我们就在她们幼小的肩膀上层层加码,从来没有做到真正地减负。一一删减之后,留到最后的那个选项,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选的是幸福。是的,希望孩子们幸福美满,是父母一生的渴盼,幸福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追求。让自己幸福,也让别人幸福,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和真谛。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最珍贵的东西往往不是最难获得的东西。你一个鼓励的微笑,会让自卑的孩子重拾奋发的勇气;你一次轻轻地问候,会让年迈的父母充满温暖倍感欣慰;你一声老公辛苦了,会让重压下的丈夫喜极而泣并再创辉煌。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对于远在他乡的父母来说,偶尔接到一次子女的电话可能会蹦跶好几天,他们一定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同事李薇,一个零零后小女生,天天忙得鸡飞狗跳,忙着上班、忙着约会、忙着逛街,有太多要忙的事情,所以经常忙得忘记和老母亲的约定—每周主动联系一次父母,看似简单,但却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老母亲逼的没办法,目不识丁的她一把年纪了还学习用微信视频电话。搁一两天就得跟李薇视频一次,每次打通了,老母亲都漏出一排老黄牙,笑眯眯地说:“闺女,你忙你的,没啥事,我就想看看你”。她觉得看一眼自己的闺女就心安了,看一眼就踏实了,看一眼一天就快乐了。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能得到父母全身心的陪伴,将视为普天下最幸福的孩子。可是在中国,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实在太少了,他们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要学习、要赚钱、要应酬……,但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没有循环模式。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影响,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更是屈指可数,这是教育上的缺陷。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父爱伴随成长的孩子们,很少出现过早性行为、婚前早孕以及暴力伤害。他们更多会在学校里享受学习生活,顺利考上大学。有人说,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父母最容易做到的事。
对于妻子们来说,丈夫能抽出一点时间做点家务,她将会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对丈夫们来说,妻子能抽出一点时间关心日理万机的丈夫,他将会爆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冈田尊司在《夫妻心理学》写道:“得不到伴侣关爱,总是受伴侣责备,因而产生厌恶,无法再忍耐这样的日子,整天唉声叹气或是怒气爆发,使得彼此关系越来越恶化,最后终于分道扬镳。”关怀他人是拥有幸福的唯一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回归到教育的初心,既然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她们幸福,那么我们就要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当下的教育,是否能培育出一个幸福的孩子,而不是巴金笔下的高觉新和枚少爷,唯唯诺诺,只会更弱。其实我到希望孩子们有点叛逆精神,勇于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就像职业规划师陈筱芝所呼吁的:“两代人就业观念上的差异,是因为两代人的就业环境已大不相同。身处不同的时代,父母基于过去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培养孩子,等于手拿旧地图却想找一条新出路一样。”我们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引导,而不是事事都想着给孩子们包办,你穿过的鞋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付出爱往往比得到爱更让人记忆深刻。时刻牢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一个培养孩子不断懂得自爱和爱人的过程,一个懂得自爱和爱人的孩子,未来一定是一个幸福感满满的孩子。你教育的孩子幸福吗?还是像巴金笔下的枚少爷徒有驱壳没有灵魂,每天都是在按照父母的意思演着傀儡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