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乐趣》-源泉
文:Recycler
70/417.1478
简版:有本杂志,19零几年还是一几年的一期节目,人活着要去发现生活的美好。但是有一些人觉得生活要去发现不美好,然后改造不美好,世界就绝对的美好。绝对的美好能实现吗?我觉得不能,但是因为这些吹毛求疵的人在,世界才不至于习惯堕落。
王小波老师的《思维的乐趣》看完了。一些短文。如果总结一下这些短文的共同特点,只能说记录了一些他自己的生活和所想。
生活,人人都有,只是没有任何所想,即便是有所联想,也是按照指定的思路联想。例如,王老师所提到的去农村工作一事,有些人想到的是自己的努力可以提高产量,而王老师的思维和绝大数的人的思维不一样,他考虑的是,为什么要干这些工作,这些工作和提高产量有什么必要的联系。
说到必然性,就是王老师所提到的科学性,也是我所说的逻辑性。凡是都要讲究科学和逻辑。你把猪粪用人工费了半天劲运到山上,我们可以理解这是改造土壤肥沃土地。如果是把猪粪掺着泥土费了半天劲运到山上,我们可以认为是稀释猪粪,防止烧死植物。如果把猪粪掺着黄土,然后全部以猪粪统计,那就要考虑一下科学性了。一只猪一天吃多少,拉多少,一天能运多少,几乎可以统计出来的。多出来一些,我们可以理解为猪的伙食改善了,吃的多拉得多。如果拉的超过了吃的分量,猪还能长肉,我们就需要思考一下,猪长肉的这些粮食是哪里来的呢?
能量是守恒的,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这是科学,这是逻辑。但是有些时候,能量是平白无故的多出来的。多出来的能量是真实多出来的,还是只是文字游戏?我们不去研究,但是人们从这些非科学非逻辑中获得了精神的愉悦,甚是开心。这是不是迷信不知道,但是当有人夸赞自己强大,就心花怒放,也不管事实如何。王小波提到了一个反熵,我理解为反正常科学。例如人累了要休息,但是偏偏要继续努力,反正常思路。例如人写点直白的东西,会让他人不高兴,可偏偏要让自己陷入难受的境地。王老师已经把科学的追求上升到精神的执念。宁可让自己难受也要把科学解释给人们。
王老师在文中有大量的文字在表达,知识分子对科学对真理对正义对道德追求。我一个外人都能感受到他痛心疾首的情绪。为什么要搞科学呢?迷信了几千年,不是一样活的好好的。没有科学的推波助澜,只是生活条件差一点,但是人们是幸福的,为什么要让生活变得好,让人们知道真相,知道科学呢?我见过大量的人宁可选择眼前的幸福,也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人们到底是要科学还是要幸福呢?
如果王老师没有参加高考,他也许只是一个乡下人。如果王老师没有出过国,他可能是一个小说家,没有那么多的暗语。因为聪明,因为走南闯北,使他找到了可以参照对比的景象。有了对比,就想把差的改为好的,改变不了就开始烦恼。俗话说,傻子快乐多,聪明人一点也不快乐。正如王老师所看到的世界在他眼里不堪,痛苦,这也是王老师的创作的源泉,一点问题也没有,一点问题也不去发现,还有什么值得去写呢?难道要装作看不见,手痒难耐的时候就寄情于山水做个田园诗人吗?做个不问世事的诗人其实也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