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11年,秦惠王嬴驷逝世,子嬴荡即位(瞅瞅这名字起的,嬴荡,呵呵),是为武王。
衣赐履说:一般而言,谥号为“武”,往往说的是武功卓著,此武功主要对发动战争、扩大疆土而言。秦武王是个例外,战争也发动,个人战斗指数也是相当有料。
息壤誓言

前308年,秦武王派甘茂当统帅,联合魏国进攻韩国,派向寿作甘茂的助手。甘茂命令向寿回国对武王说,魏国倒是听从了我的安排,不过我希望大王您不要进攻韩国!嬴荡纳闷,把甘茂召回。嬴荡是个急性子,还没等到甘茂回到咸阳,自己先到息壤(今地不详)等候。
见到甘茂后,嬴荡问,老子想打谁就打谁!为什么不能打韩国?
甘茂说,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姓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他的母亲仍旧织布,泰然自若。等到先后来了三个人告诉她同样的事情时,曾参母亲也扔下机杼,跳墙逃走了。
武王说,让你说为什么不能打韩国,你扯曾参他娘干什么?
甘茂说,老大,你听我说。宜阳虽然只是一个县,实际上是一个郡(春秋时代,县大郡小;战国时代,郡大县小),现在你下令大军攻击,面对多重险隘,不远千里,发兵进攻,非常困难。我的贤良不如曾参,大王您对我的信任难道比得上曾参母亲对曾参的信任吗?朝庭上下猜疑我的人何止三四个人?所以我怕老大你将来也会有扔下机杼的举动(指对甘茂怀疑)。
武王说,哦。
甘茂说,当年魏文侯任命乐羊为大将进攻中山国,三年才攻下。回来论功行赏,魏文侯向乐羊出示别人的指控书,多达一筐(那时用竹简,用筐来装)。乐羊一再叩头行礼说,这不是我的功劳,实在要归功于您的信任啊!说到现在,我本是楚人,寄居在秦国,嬴疾(右丞相)、公孙奭(左丞相,奭读如是)将来抓住韩国的事情来攻击我,大王一定会听信他们。那时攻宜阳前功尽弃,结果是大王您背弃了与魏王的约定,而我也因公仲侈的缘故,受到恶名(柏杨先生注:公仲侈是韩国宰相,跟甘茂是老友,意谓将受到“私通外国”陷害)。
秦武王说,我向你发誓,不听任何人闲话,支持你到底,我们指天立誓。
于是两人在息壤立下誓言。秋季,甘茂和庶长嬴封率领大军前去攻打宜阳。
前307年,甘茂率军进攻宜阳,过了五个月还没有攻克。嬴疾、公孙奭果然争相指责他。秦王便派人去召甘茂,想罢兵回国。甘茂只说,息壤还在原来的地方。秦王恍然大悟,说,有这回事。于是征发全部兵力去协助甘茂,结果杀死韩军六万人,攻陷宜阳。韩国宰相公仲侈只好来谢罪求和。
衣赐履说:息壤这东西是传说中禹的父亲鲧(读如滚)用来治水的法宝,想堵哪里,就把息壤丢一块过去,它会自动长大,用来堵住洪水。虽然鲧未能治理成功,但息壤本身是神奇的。秦武王在息壤这个地方与甘茂立下誓言,我想也有某种象征意义吧。谎言就如同息壤,会自我复制、自我繁殖,直到把人掩埋掉。甘茂要了这个誓言,可谓有先见之明。
此外,我在读史的过程中发现,在背后打小报告的人,未必不是忠厚的人,未必不是能干的人,未必都是所谓小人。所以,三人成虎的情况相当普遍。即使你在朝中为官,前方大将三年不能功克一个屁大的地方,你能保证不向领导汇报情况吗?
献身体育运动

嬴荡武功高强,喜好习武较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先后做了大官。前307年八月,嬴荡与孟说举大铜鼎时,用力过猛,导致血管破裂,一命呜呼。孟说及其家族被杀。嬴荡没有儿子,异母弟弟嬴稷在燕国做人质,国中贵族于是迎回他立为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的母亲就是这两年大名鼎鼎的芈八子,她是楚国人,封为宣太后。
《史记》上说,甘茂占领宜阳后,三川(大洛阳地区)已通,嬴荡到洛阳拜会周天子周赧王(赧读如难,上声),参观传国之宝九鼎,年少气盛,酿成惨剧。
衣赐履说:对秦国来说,武王之死可谓幸事,因为后面上来的秦昭襄王嬴稷,执政五十多年,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中起到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武王如果热爱女性胜过热爱举重活动,随便生他一两个儿子,嬴稷就算活到一百岁,又有什么用啊,呵呵。
君王有老死的、病死的、被杀的、上吊的,这些都可以理解,但只有这位爷的死法与众不同,玩儿举重玩儿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