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跟我说,妈妈,我不喜欢跆拳道,不想学了。
我:为什么呢?
娃:我上次看见黄绿带考黄带体能动作好难,我今天不想去上课了。
遇到这种情况,是去还是不去呢?
不管是成人和孩子的学习,情绪都是常见的问题,如何破局?
一、事实
1、情绪产生的速度比理智快,在分析想法之前,情绪已经爆发了。
丹尼尔·卡尼曼在《快与慢》中将人思考的模式分为系统1和系统2,我们大脑也分为情绪脑和思考脑,言语是理性脑的模式,情绪是思考脑的模式。
2、情绪的来源是需求有没有被满足。
3、客观事物不一定产生情绪,自己的想法,才产生情绪。情绪后面是我们的价值判断标准
二、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出的。埃利斯认为,如果我们想要摆脱情绪带来的困扰,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外界事件,但我们更应该花费精力和时间去改变我们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在他的ABC理论的模型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
情绪ABC理论认为:正是由于我们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

三、如何调试
1、找出影响工作、学习、生活效果的行为,剖析情绪后面的想法
比如孩子不想去上跆拳道课程。
诱发性事件A:看见升段考试体能动作
信念B:以我现在的体能,要考过很难
情绪和行为C:我不喜欢,不想学了
2、分析后面未满足的需求。
拖延不去上课,是害怕考试失败,恐惧。
迟到很气愤,是因为计划被打破,失去了掌控。
3、记录情绪事件,提升觉察能力
记录情绪事件,形成数据库,能提升觉察能力。一旦出现类似情况,内心就会敏锐觉察,并提醒自己。
比如我遇到计划被打乱很气愤,但经过长时间的数据积累,我就会警醒自己,凡事不可万全,我强调计划也是追求一种确定性。
在剖析、分析、觉察中,与情绪和谐共处,缩短坏情绪的影响时间,铸就稳定内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