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菜鸟成长记成长励志想法
含咪指数?99%的人都不知道微博微信该关注什么人

含咪指数?99%的人都不知道微博微信该关注什么人

作者: 金刚亮亮 | 来源:发表于2019-02-10 18:36 被阅读84次

    听说最近翟天临很火。

    我们以此为例,来看看关注什么样的微博公号,可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提示。

    其实,要知道,对于翟天临的质疑背后,其实并不能理解为针对私人个体的泄愤,而是说,公众在以群嘲个体的方式,质疑中国艺术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公正性。

    正如@_我的姑娘_所说的:

    我们关注的并不是他的玩笑,这一点也不值得关注。

    我们要讨论的是:

    1.他读博期间,是否按照毕业要求公开发了核心论文?作者可以决定“学位论文“不公开,但北电要求的一篇核心论文则是必须公开发表的,而且如果发表,知网上是肯定能够查到。

    2.在读期间拍多部电视剧的同时,如何兼顾学业,人文学科的博士,不经过一番寒彻骨的苦读,毕业无从谈起。

    3.全日制非定向的博士生在读期间是否可以出去拍戏?

    4.电影博士如何录取为管理博后,依据在哪?论文积淀在哪?

    也如@中戏北电的帅哥们所说:

    任何一所学校的录取,一篇论文的刊发都需要标准。大家对翟天临的博士论文那么感兴趣,无非是想知道他博士毕业的论文是什么水平,北大录用他为博士后的理由是什么。讨论的点不是翟到底知不知道知网,而是知名演员是否比普通人更好通过博士考评。没有谁对他本人有意见,大家要的是学术的公平公开

    这是笔者关注到的比较有价值的微博言论,其中有穿透现象触及问题实质的表达,相对于其他纷纷扰扰的嘈杂言论,这些博主的发言显然拥有更高的价值。

    最近流行的“含咪量”测试,也从另一个角度提示我们问题的严重性。

    那么问题来了,在众多的微博博主和微信公号之中,怎么样规避那么多的噪音,找到真正有价值、有能量的信息源呢?

    一、关注哪些人意味着建构怎样的信息结构

    社交媒体的实时信息流,相对于电视、报纸、互联网上的结构性报道,能为我们提供更加真实多元的信息来源。

    在这个信息超载的时代,在这个信息就是价值的时代,关注哪些社交媒体,就是在构建我们自己的知识-信息框架。

    系统性的思考方式,有助于我们建立一种开放、主动、随机的信息摄取结构。

    一般的小白,在关注社交媒体信息的时候,容易陷入三种状况:

    一是对于应该关注哪个、取关哪个,没有主心骨,没有判断标准。会有万花丛中“不知该关注sei”,会弱弱地向人求助“大家微博都会关注哪些人呢?”

    这样的小白,会像没头苍蝇一样,满世界找福利,却根本没有停下来思考信源的信度和价值。

    二是自己不管是胡乱关注还是精心挑选,总之构建的信息组合噪音多过信息,只能弱弱地向人发问:“感觉每天微博里的噪音太多了,经常连续几页都是转发的内容。那么大家一般怎么减少这种噪音呢?

    这样的小白,同样缺乏系统的筛选标准和信息框架,把自己的注意力过多地投入到了杂音噪音之中,甚至会被噪音误导。

    三是自己关注的微博微信,类型单一,导致自己信息来源偏狭,完全做不到对于今天的决策十分重要的信息来源的开放与多元。

    这样的小白,在信息洪流之中,就像挑食一样最后变得身弱体虚,信息营养不良。

    二、  关注1.8万人的怪咖

    对于关注什么人的社交媒体,关系到怎样投放自己最为宝贵的个人资产(即注意力),因此,还是应该好好思考和抉择一番。

    畅销书作家李笑来说过自己建立社交媒体信息组合的方式,他在twitter上总共关注了1.8万人,为此他专门写了一个脚本,谁关注他,他就自动关注谁。“为了捕捉信息,李笑来买了一个超大屏幕的电脑,专门为了看Twitter。工作累了就看一下,能看多少是多少,能学多少是多少。”

    李笑来这么做,是有目的的系统性的对抗社交媒体信息单一化的惯性,而建立一种极为开放、多元乃至随机的社交信息来源结构。这种结构让他把握到巨大的投资机会。

    不过,举李笑来的例子,不是让大家都来学他的具体的方法,而是学习他结构化思考自己社交信息来源的态度和方式。

    实际上,大家关注的社交媒体号,如果要达到基本的多元、多源组合,其实有400-600就可以满足需要。而且你可以根据他的粉丝数目(比如应该超过500)来判断信息价值。

    此外,像咪蒙那样纯粹贩卖精神鸦片的公号和类似的微博号,虽然粉丝众多,其实如无特殊需求或口味偏好,可以不必关注,以免日后被人拿“含咪率”来取笑,不过主要原因是很多的营销号、迎合和宣泄情绪的大号或者单纯重复转发别人信息的博主,价值很低,噪音很大,几乎没有什么独特价值。

    最重要的是,始终要明白,自己之所以关注对方,是因为对方产生的信息,是有助于自己了解世界真相的,是有助于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的。这是关键。

    会不会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结构性的思考信息价值问题,是判断这个时代高手与低手的重要标准。进一步言之,关键在于:判断信息的可信度,考虑到不同的可能性。

    我很喜欢《教父》这部电影里面的一句话: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含咪指数?99%的人都不知道微博微信该关注什么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ex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