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r. Softy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书法家,也为之付出了很多。在别的小孩子还在玩泥巴的年纪,他已经开始临摹大家的字帖。Mr. Softy在书法上很有天赋,很小就被市里一位老师看重并且收为弟子,悉心栽培。他也没有辜负老师,市里大大小小的奖项拿了不少。照此速度下去,上中学时一定能在省一级的比赛中取得前三。
然而临上初中前,父母告诉他,书法还是“当做业余爱好吧,学习才是重中之重”,“而且以后你总不能靠这个养家糊口”。
Mr. Softy生于普通工薪家庭,父母好不容易从农村奋斗到城市并且扎下了根,理所当然的希望儿子“读书”。Mr. Softy的外公,一个威严的老人,公认的族长,早已设计好了所谓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三代式发展道路,即家族第一代是农民,第二代要进城当工人,第三代要成为高级知识分子。Mr. Softy这一代正是该走向知识分子的一代。注意,这里的“知识分子”带有着浓厚的旧时代气息,因为它仅指代“数理化”三科。
Mr. Softy有个表哥,从小到大一直都能排进年级前五名。表哥不仅有天赋,而且努力到极点。本来在校外住的他为了节约时间出来学习,特地搬到校内住。实力强劲的他高考更上一层楼,以优异的成绩被Top 2学校录取。表哥的“成功”似乎印证了外公三代式发展道路的正确性。表哥从小到大都是Mr. Softy的偶像。Mr. Softy的父母深知这一点,让表哥出面劝他放弃书法。
于是顺理成章的,还不太有自我意识的Mr. Softy接受了这个决定,并且理所当然的觉得,“我应该放弃书法,跟大家说的一样以学业为重”。
2.
Mr. Softy在表哥高考两年之后也走上了这座独木桥。虽然不如表哥那般神勇,但也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优秀的成绩足够让他在一个很好的学校里随意挑选专业。
这次,Mr. Softy的高中班主任充当了拍板的人。班主任认为,学理的还是“掌握一门手艺”比较靠谱,以后生活虽不说大富大贵,但会比较稳定。其实Mr. Softy自己更倾向于选择会计之类的工作。他知道自己数学不错,也喜欢跟数字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在内心深处他一直认为,数学和书法有着共同点--书法是简单的横竖撇点捺构筑出来的美,数学也是由简单的一二三四五构筑出来的美。
然而班主任的“稳定”让他觉得还不错,毕竟技术类专业有相对高的就业率作为保障,意味着乐业,而乐业意味着安居,安居意味着更好的乐业。
临上大学前家里举办了升学宴,席间外公夸赞Mr. Softy道,“这次考得不错,去了学校要好好学习,为家族争气”。
于是Mr. Softy觉得,这样的选择是对的。毕竟,连外公都赞许了。
3.
Mr. Softy暗恋Z很久了。他们初中是同班同学,高中文理分科前还曾是同桌。在他眼中,她神秘又高冷,聪明又勤奋,近乎完美;在她眼中,他算得上是好朋友,和一个强力的竞争对手。
很凑巧,Mr. Softy和Z报上了同一所大学。Z分科之后学文,所以大学选择了新闻类专业。进校不久,Z报名参加了学校的三大媒体之一A社,Mr. Softy抱着“离她的世界近一些就多一些话题”的想法,报名参加了三大媒体中的另一个,姑且称之为B社。两年之后,Z成为了A社负责人,而Mr. Softy成为了B社负责人。
这两年间发生了很多事。Mr. Softy由于接触媒体的关系,开始对“外面的世界”有了一些期许。而外面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作为工科生的他向往不已,他下定决心要出国去看看。Z则不一样,参加A社主要还是因为这个行业是她的专业,因此除了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她并没有什么别的想法。A社的经历对她来说只是简历上的一两行字而已。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Mr. Softy在班上遇见了Q,一个十分活泼却又不失稳重的女孩。相对于Z来说,Q有着对新事物和新生活永不冷却的热情,这一点跟Mr. Softy十分相像。跟Q在一起就仿佛和好朋友相处一般,Mr. Softy可以肆无忌惮的展现自己。他们之间会因为各种事情争吵,小到食堂的菜价,大到罗马的民主制度。
对Z,他大概属于一直小心翼翼生怕唐突了佳人,对Q,则是完完全全的做自己。
从小接受古典教育的Mr. Softy一直认为爱情要忠贞,所以他始终告诉自己他爱的是Z。谎言说着说着自己是会相信的,更何况Mr. Softy对Z确实是喜欢的。
4.
毕业之后Z在一个一线城市开始了工作。都市的生活并不丰富多彩,尤其对她这样的新人而言。看似不错的薪水在较高的消费水平面前显得并不宽裕。更何况,初入职场的她,每天都在被领导支配着。本以为要开始自己赚钱生活,却没想到曾经大学的“三点一线”变成了现在的“两点一线”,更加单调了。
于是Mr. Softy对她一直以来的嘘寒问暖让她动心了。此时的Z已经习惯了国内的环境,开始接受以前反感的亲戚之间的聚会,朋友之间无聊的八卦,以及时不时和三五好友结伴出游的生活。她十分渴望一个安稳的家庭。而此时的Mr. Softy,因为见识过了外面的美好与丑陋,更倾向于去见识更大的世界。那种面对全新世界的敬畏让Mr. Softy觉得新奇而又美好。
Mr. Softy知道他早已不如年少时对Z那般。当年她的神秘在现在的他看来,更像是一种刻意的自我保护。身边很多朋友看到了他的犹豫,开始劝他--Z多好啊,以后你们也会过上安定的生活。如果跟Q在一起,你们会流浪的。
其实Mr. Softy对流浪的生活不仅不反感,反而很喜爱。但是朋友们的劝说让Mr. Softy觉得,和Z在一起“应该"是不错的。更何况在他那古板的脑子里,Z始终是原配,而Q更像是一个后来闯入的人。他对Z的追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让自己心安。
Mr. Softy最终选择了向Z表明心意,而Z也欣然接受。Mr. Softy还承诺,毕业之后就回来与Z一起生活。二三个好友,四五盘小菜,七八瓶啤酒,这样的人生,虽然“世俗”,却也惬意吧。
5.
Mr. Softy与Z顺理成章的结婚了。婚后,想要离父母近一些的Z向Mr. Softy提出回到W市定居的打算。
W市是一座二线城市,消费水平比起两人生活的大都市来说着实低了不少,更重要的是离双方的父母都近了很多。其实Mr. Softy自己有些许不愿意,他刚在大都市内闯出了名气,而大城市的人才济济和创新活力几乎能够满足Mr. Softy再努力个三五年后就自己拉人出来单干的事业追求。
Mr. Softy的很多大学同学当初都留在了W市,原因和Z一样。这些同学,有的已经为人父母,并时不时在朋友圈上晒出全家福,这正是Z期待的幸福。于是Mr. Softy想,“这也许是正确的选择吧。何况你只是个普通人而已,这么多人都作出的决定,你也应该效仿”。
于是Mr. Softy搬回了W市,和Z一起。
6.
最近刚从advisor那儿听到Mr. Softy这个词,觉得十分生动和贴切。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Mr. Softy,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要么因为懵懂无知而抓住一个机会就不愿意放弃,要么因为“周围人”的经验之谈而觉得怎样怎样也还不错。是的,“我觉得xxx还不错啊” 是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答案。
很多人讲,“我们到底是众生中普普通通的一份子”。本人阅历尚浅,可能没有资格去评价这句话正确与否。但我总觉得,也许这个结论,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充当Mr. Softy的结果呢?
我的advisor经常讲,人一定要成为一个independent thinker,要学会脱离亲情友情爱情的干扰去思考。这话大概功利了些,也太自私了些,但恐怕也并不全错吧。
网友评论